•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贫困女生努力学习回报养父母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 贫困女生努力学习回报养父母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时间:2017-06-29 20:20:28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占惠 郝嘉奇 钟虹 陈群  编辑:许梦宇

    中安在线讯 据新安晚报报道,在濉溪县刘桥镇丁楼村,住着一户特殊的家庭:73岁的周保申、71岁的戚素珍和18岁的闺女周前前。

    实际上,“周前前”是周保申儿子的小名。18年前,老周收养了一名尚在襁褓的女婴。他和老伴识字不多,不知道该给女婴取啥名好,就将儿子的小名“前前”唤作闺女大名,含辛茹苦将她养大。

    周前前微笑着憧憬未来,相信终有一天报答养父母的恩情。

    在周前前心里,父母养育辛苦,唯用苦读回报。今年高考她考了文科531分,超过一本线16分,成为老周家第一名大学生。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终有一天有能力照顾好父母。

    18年前她在襁褓中被收养

    从濉溪县道一路向西北行驶约5公里,拐入一条乡间小道,三两层的农村自建小楼散布道路两侧。老周家的瓦房,就在一片小楼之间,低矮破旧。

    73岁的老周皮肤又黑又黄,眼睛深凹,皱纹爬满脸庞。27日下午5点多,他骑着三轮车从镇集市卖西瓜回来,汗水浸湿衣裳,一个下午卖了1个西瓜,每斤5角,共4.5元。

    村里人都知道18年前,老周夫妇俩收养了一个襁褓女婴。但他们没想到,18年后,女婴成为了老周家第一名大学生。

    “她被抱过来时才1个多月,我们都50多岁了。”老周说,他有三个孩子,2儿1女。因为不忍心再将女婴送走,他和老伴决定要把孩子留下,再苦再累都要给孩子一个家。

    老周只上过三年学,识字不多,老伴从来没上过学。他们不知道该给女婴取啥名好,因为二儿子的名字叫周前进,小名“前前”。他们觉得这名响亮,就将儿子的小名“前前”唤作闺女大名。

    养父母省吃俭用将她养大

    老周夫妇俩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4亩地,种上了玉米、小麦、黄豆等庄稼,这是老周家主要的生活来源。在周前前的记忆里,父母忙碌的身影似乎从未停歇。他们常常从早上5点一直忙到天黑,每年就指望多收些粮食,多卖些钱维系生活。

    “小麦、豆子一亩地能收入700元,一年下来也有几千元钱。我们自己种粮种菜,平时也不花钱。”老周笑着说。

    不是不用花钱,而是他们舍不得花,把能省下来的钱都用在闺女周前前身上。看着前前长高长大了,他们陪她去集市上买新衣服,自己却从不买。每次他们把鸡蛋、肉买回来烧好,放在前前面前,自己却舍不得吃。

    这些年来,老周视力模糊,老淌泪水,他不时擦拭。他说,这是老毛病了。前几年他因大喘气,检查后发现肺部有个疙瘩,但是之后他不敢去看医生了。

    “就怕查出问题,心里反而压力大。我们都一把年纪了,怎么样都行,但是小孩不能耽误。”老周说,为了多攒些钱,去年他还养了7只羊,谁知死了3只。他种西瓜,西瓜秧坏了一半。他们把能省的钱都省下来,再苦再累也要抚养闺女长大。

    如今老周一家三口住在一间约5平方的老屋里。墙皮脱落,他们就用报纸贴上。蚊虫多,他们就点上蚊香。屋内摆上两张床,一张小桌子,行走都显得局促。

    她用苦读回报父母养育恩

    父母辛苦养育,周前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唯有用苦读回报。当父母在地里干活时,她早起烧饭做菜,吃完饭就写作业,学习从不让他们操心。进入高中后,周前前到离家5公里外的濉溪中学求学,一心扑在学习上。

    “除了上厕所,其他时间几乎都用在学习上,可以说争分夺秒。”周前前说,苦读,是她现在能做到的唯一回报父母的方式。早起晚睡,课间,她把能挤出来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其实周前前一直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因为他们曾上门来看过她,还流露出把她留在身边的想法,但是她从来没想过要离开老周夫妻俩。

    “俺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俺爸俺妈,因为这就是俺家。”周前前说,父母常跟她说,对她没期望,以后自己过好生活就行。但是她不这么想,她不仅希望能给父母带来骄傲,以后还能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

    今年高考周前前考了文科531分,超过一本线16分,成为老周家出来的第一名大学生,夫妻俩喜极而泣。老周说,接下来4年他和老伴要拼命干活,多攒钱,供闺女学习生活。而周前前也下定决心,继续刻苦学习。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终有一天有能力照顾好父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