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白湖监狱:一对一“传帮带”培养新生代狱警队伍
  • 白湖监狱:一对一“传帮带”培养新生代狱警队伍

    时间:2017-08-23 16:12:28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李杨 汪乔   编辑:杨杨

    中安在线讯 记者8月22日从安徽省白湖监狱管理分局了解到,近年来,为了更好的培育新生代民警,白湖监狱开展青年民警“导师制”培养模式和“选育墩”培养工程。“导师”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脱颖而出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优秀民警代表,聘期至少是一年。通过与新民警“结对子”,实施“一对一教学”,直至青年民警顺利“出师”。

    据了解,该模式实施10年以来,通过多批青年民警导师的接续努力,有效实现了对280余名新民警狱政管理、刑罚执行、教育矫治、应急处置、警体技能等监狱管理必备业务素质的全方位培养,有效地提升了监狱工作水平,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实现了“精选导师、重点培育、一线墩苗”三结合的青年民警“选育墩”培养工程落地生根。

    新民警小夏没想到,入职报道第一件事是领取一份白湖分局精细准备的“入职大礼包”。“礼包”里除了他梦寐以求的藏青蓝警服和一整套生活用品外,竟还有一份“师徒协议书”,里面详细介绍了“导师制”的具体情况和师徒双方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相关约定,这让他感觉到非常新鲜,“万万想不到上班第一天就多了个师傅”。

    “师傅”是个精瘦黝黑的沉默中年男人,没有可掬的笑容、热情的寒暄,却已默默为小夏布置好了备勤的寝室。尚未来得及感动,小夏便收到了师傅的第一重“考验”,当晚“师傅”对服刑人员进行完讲评教育后,忽然将小夏唤到身边,让他做一个自我介绍并“说几句”。第一次面对着齐刷刷站着的一百多名服刑人员,小夏犯了怵,自我介绍都说得磕磕巴巴。日后小夏回忆起当日的窘迫仍不禁莞尔,他也开始明白,师傅对于自己的培养是从入职第一天就开始了的。

    白湖分局对于导师的选拔和管理非常严格,导师不但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监狱各项业务及规章制度、熟练掌握监管改造技能,还需要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做青年民警的“心灵导师”。不但要传授各项业务知识,还要善于帮助解决青年民警在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引导其快速融入监狱工作。分局在新民警一年试用期满后会对导师和学员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师徒荣誉共享、责任共担。

    “结对子”式的师徒互助效果立竿见影,大到刑事政策的解读、小到单警装备的使用,这些导师都会“手把手”地教。并且,导师需要经常接受专业化培训,所教授的日常工作必备业务技能完全是按照《白湖分局押犯监区民警一日流程》等制度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确保全局统一标准、精细化执行,确保在传帮带的过程中“不走样”,这种“手把手”的培训模式要比以往举办任何专项培训班效果要好得多。并且分局为每名新民警都预留出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在试用期内不允许单独进行执法活动,每次执法都由导师悉心指点“带着做”,每名新民警一年内能参与数十次典型执法活动,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分局每年都对师徒进行考核评定,评出“优秀导师”和“优秀学员”,施行优胜劣汰机制,对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导师进行淘汰,并实施遴选递补。对顺利“出师”的优秀青年民警,分局有针对性地实施新一轮的培养和历练,目前,分局已建立6个青年示范监区,这些汇集了青年才俊的优质平台将成为他们大展拳脚的下一站。

    在白湖分局,“学员”变为“导师”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近两年来,已经有20余名优秀青年民警成长为“导师”。唐熊兵就是其中一位,参加工作刚满5年,89年出生的他如今指导起新人来有模有样、一丝不苟。“当年我的‘导师’就是这么教我的,现在我要进一步融进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再教给后来人。”唐熊兵体会到,白湖分局“导师制”的最大亮点有两个:一是规范,所教授和传承的知识技能完全是按照省内最新最优质的标准来设计和固化的;二是成长,这其中不仅有新民警的成长,也有导师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相长中对于白湖精神的感悟和继承。近年来,分局已有近30名青年民警能够在重要岗位做到独当一面,这样我们有理由对更加现代化的监狱和新生代的监狱工作者充满信心。

    白湖分局还在探索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努力营造青年民警的“第二故乡”归属感,尝试出台领军人才、优秀团队培养机制,争取在有竞争的环境中,将民警的内发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推动监狱民警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格局性、创新性进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