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治理保护两端发力 铜陵样板特色显现
  • 治理保护两端发力 铜陵样板特色显现

    时间:2017-09-22 15:57:57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方飞  编辑:汪赛霞

    中安在线讯 据铜陵日报报道, 近年来,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问题,我市把修复长江铜陵段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治理和保护两端发力,实施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产品能耗限额标准,坚决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铜陵样板”。

    治污减排,保护母亲河生机活力

    工业水污染治理是我市生态环境及水污染综合治理的重点内容,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城市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关停铜官山化工公司两条15万吨硫酸生产线,依法取缔小选矿厂(点)136家,全面关停有色金昌冶炼厂并实施搬迁改造,完成六国化工片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看似是企业的退场、产能的下降,实则是传统产业的提档升级、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绿色空间的挖潜扩容。

    与此同时,我市还严格重点排污单位执法监管,将国控、省控、市控污染源以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作为环境执法监管重点,安装废水在线监测设施58台(套),加强日常检查和自动监控;高频次、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午夜零点行动”,对工业园区和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对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问题实行“零容忍”。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共对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92起,累计处罚金额499.9万元。

    城镇污水设施建设是全市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另一重要内容。大力推进雨污分级改造与污水管网体系建设,先后完成52个城市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接入城市主干污水管网,与道路同步建设污水管网282公里。在2016年全年和2017年第一季度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减排效果考核中,我市均位列前三名。

    农业面源污染直接影响着水的“净身入江”。我市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016年全市累计减少化肥不合理施用量2.33万吨;采取农药集中配送、病虫监测预报、重大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等措施,削减全市农药施用总量;大力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实施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工程,2016年全市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3.2%。

    修复生态,综合治理唤回八方清流

    黑砂河、七坝沟、幸福渠三大水系治理是我市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的缩影,更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自觉行动。

    生态的修复,需要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等措施齐头并进。我市加强湿地保护和建设,实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湿工程,建成了我市目前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西湖湿地公园;结合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开展枞阳县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菜子湖流域连城湖-羹脍赛、连城湖-汪沟湖-月儿湖等河湖水系连通、水环境治理及绿化工程等,工程治理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实施沿江森林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推进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2016年新增人工造林2.85万亩,全市林地面积达130.3万亩,森林覆盖率25.32%。严格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机制,2016年度发放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676.9万元,补偿面积39.3万亩。加快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修复滨江生态环境。采取种树植草、清除杂物、拆除码头等措施,对20公里的滨江岸线进行了综合整治,共实施重点整治项目336个,拆除小码头、非码头设施64处,建成全长3.85公里滨江生态岸线。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16年完成了枞阳县秀山小流域和义安区郎坑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总投资1100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平方公里。

    201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覆盖全境的四级“河长制”体系,将全市23条河流、15个湖库纳入“河长制”管理,涉及河道427公里,并划归为8个水系,编织起一张覆盖河湖的管理网络。根据河流湖泊的特点,分别编制“一河(湖)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河流湖泊管理保护中的六项主要任务,即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水生态修复和加强执法监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