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分两步走 重点推进“十项工程”
  • 分两步走 重点推进“十项工程”

    时间:2018-01-04 15:35:4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毛庆 许琴

    原标题: 分两步走,重点推进“十项工程”

    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亮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名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以及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昨天,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会上亮出创新名城建设时间表和路线图:南京将分两步走,重点推进“十项工程”,到2020年,创新核心指标进入全国前列;到2025年,成为全球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毛庆 许琴

    南京为什么要下决心建设创新名城? 创新是南京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希望所在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是顺应大势、立足实际慎重作出的判断和选择,因为南京已经到了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创新抓得不实更不行的发展阶段,创新是南京未来发展的唯一选择和希望所在。

    第一,落实总书记要求,南京必须旗帜鲜明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上前所未有的核心位置,并强调要建设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10多次提到科技、50多次强调创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要强化创新驱动,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书记每次视察江苏,都重点谈创新,2014年强调在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过程中,要打好转型升级这场硬仗,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创新;前不久来江苏视察时又强调,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总书记对抓创新的要求非常明确。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省会城市,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强化抓创新的使命担当,提升抓创新的目标追求,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分析问题差距,南京必须只争朝夕抓创新。从创新企业来看,目前全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850家左右,深圳仅去年上半年的新增量就接近我们的总量。在全市研发经费支出总量中,来自企业的支出仅占45%,而深圳则超过90%。2016年我市研发经费GDP计入率只有49.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创新产业来看,我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远低于深圳的90%;科技服务业收入占规上服务业收入比重仅为杭州的一半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不到深圳的一半。

    从创新园区来看,园区载体对全市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南京高新区2016年综合排名仅列全国第29位。

    从创新人才来看,我市在企业工作的“千人计划”人才数量远远少于杭州,在省内排名也不具备明显优势,特别是在新经济新业态领域缺乏有影响力的领军型人才和企业家。

    从创新能级来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不占优势,缺乏重大引领性创新成果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支撑。

    从创新态势来看,全国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白热化竞争态势。南京如果不高点定位、下决心打造创新名城,必将在创新大局中受挤压,被边缘化,沦为一座“平庸的城市”。

    第三,立足资源禀赋,南京必须充满自信抓创新。南京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大学大院大所多,高校有53所,中科院有6个研究所在南京,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同时,南京每万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均排在全国第二位,在宁“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建有一批国家级科技平台载体,此外还拥有14所、28所、55所等一批军工科研和生产单位。

    南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创新名城? 分两步走,打造“五名”标志、建设“五最”城市

    位于南京仙林新市区的南京大学仙林国际化新校区于2009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为188.5公顷。毗邻多所知名高校,地处九乡河湿地公园,东濒仙林湖,人文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本报记者 姚强摄

    创新名城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拿出真金白银,重点推进“十项工程”

    第一,“两落地一融合”工程。推动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项目化落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超过50万元的科研人员,实行一定比例奖励;对促成科技成果在南京转化的机构,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使我市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突破200家。对新型研发机构,鼓励人才团队持大股,政府基金、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等共同参与,其中政府股权收益要拿出30%以上奖励给高校院所。对运营绩效好的新型研发机构,将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对高校院所与国际名校合作在宁举办特色学院和高端服务机构,将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

    第二,创新人才集聚工程。深入实施“百名顶尖专家领创行动”和海外人才“345”引进计划,探索实行特殊人才特别举荐制度,加快培育、集聚和使用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对全球顶尖人才领衔的团队或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资助额度上不封顶;对入选省顶尖人才支持计划的,给予引才企业最高1亿元配套资助;对引进“345”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用人单位,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全面实施大学生“宁聚计划”,力争每年吸引20万大学生在南京创新创业。今后,研究生以上学历和40岁以下本科学历人才,凭毕业证就可以在南京落户;技术、技能型人才,凭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办理落户。

    第三,战略科技引领工程。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平台,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对特别重大的科创平台和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实行“一事一议”,给予特殊支持。对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单位,最高给予国际资助经费20%的奖励;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按照实际到账国拨经费给予1:1支持。形成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围绕南京主导产业,加强基础性研究,深化源头式创新,攻克颠覆性技术,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第四,创新企业倍增工程。对研发机构运行绩效好或牵头组建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企业,最高分别给予200万元奖励。大力发展一批南京自己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科技上市企业,力争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50%,到2020年达到4000家以上。对进入省、市高企培育库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奖励,对获得认定的再奖励50万元。对处于初创期的科技企业,从企业获利年度起,三年内对本市经济发展贡献全部奖励企业;对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根据企业研发费用情况,给予最高10%普惠奖励。

    第五,高端产业培育工程。发展新型电子信息等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等四大现代服务业产业,人工智能、未来网络等一批未来产业。到2020年,主导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5万亿元,主导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左右。对围绕南京主导产业建设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都将按照运行绩效给予一定配套奖励。

    第六,一流园区建设工程。15个高新园区要按照统一管理机构、统一支持政策、统一园区品牌、统一考核体系的原则,抓好整合后的实体化运作,加大项目落地、人才引进、产业培育力度,逐步将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以上。对条件成熟的高新园区,纳入国家级高新区范围,形成“1+N”即1个国家级高新区、N个高新园的格局。江北新区要紧紧围绕“自主创新先导区”的定位,主动融入国家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率先改革和突破,努力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创新的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双创”基地要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创新创业,优化运营管理机制,打造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双创”品牌和文化。

    第七,重点改革突破工程。关于“人”的问题,要按照市场化思路,完善人才评价、认定、激励等机制,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三权”改革,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力,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关于“钱”的问题,一方面要舍得花钱搞创新。今后五年,市区财政至少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基金100亿元。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将加大扶持力度,政府科创基金出资收益部分最高50%用于奖励人才。另一方面要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通过绩效考评、以奖代补等方式精准支持,做到花钱买质量、买动力、买效率。关于“地”的问题,重点是围绕创新创业活动,大幅度降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用地成本,优化制度安排。

    第八,开放创新提升工程。面向全球集聚优质创新资源要素,加快布局一批海外创新中心。对收购或投资设立海外研发机构的企业,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放大留交会、软博会、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特色展会效应,吸引国际学术组织、创新机构在南京举办高水平科技交流活动。将举办“赢在南京”系列国际创新创业活动,对获奖并落地本市的项目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建立创新合作的有效机制,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创新链条共建、创新协作共赢。

    第九,创新惠民拓展工程。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卫生医疗、污染防治、健康养生、移动通信、公共安全等群众关切。积极推进“我的南京”便民服务、江心洲人工智能示范岛等一批民生科技示范项目。抓牢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增强科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扶贫脱贫、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十,创新环境优化工程。鼓励发展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加快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步伐,形成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对新注册在南京的天使投资、创投企业,给予最高1500万元奖励,重大项目可“一事一议”;对投资本市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的,可按实际情况每年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投资奖励和最高600万元风险补偿。建设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知识产权法庭司法保护职能,使创新活动在南京得到依法保护。加快推进重点公共场所、园区、高校等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力争在全国首批部署5G商用。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和法治环境。

    采取超常规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如何形成创新名城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创新名城,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举全市之力,聚各方之智,采取超常规措施,发扬“钉钉子”精神,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一,要以高度的共识抓创新名城建设。主要领导亲自抓,条块联动一起抓,确保始终扛在肩上、时刻放在心上、全程抓在手上。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按月调度工作进展。南京将成立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定期听取意见建议,形成推动创新名城建设的强大合力。

    第二,要在解放思想创新实干上狠下功夫。要敢闯敢试,敢于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最大限度减少对创新的约束和干扰,最大限度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对创新名城的议定事项,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对需要协调的事项,无论是牵头部门还是配合部门,都要从大局出发,第一时间协调,不得推诿扯皮;对各项工作任务,既要有数量目标,更要有质量要求,确保不含水分、取得实效。

    第三,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搞创新。政府“有形之手”主要是引导、服务和帮助解决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市场“无形之手”主要是牵引,发挥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激励创新的根本性作用,使创新活动更有效率,创新成果更有质量,创新驱动更可持续。

    第四,要形成聚力创新的责任体系。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各部门、量化到各环节各岗位,做到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的目标责任、明确的时间节点、明确的考核要求。建立专门的创新名城建设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和频次,确保创新工作一抓到底、驰而不息。

    第五,要始终保持抓创新的定力和韧劲。锤炼战略眼光和战略耐性,强化久久为功的定力,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对看准的事情坚持不懈抓、持之以恒抓,创新名城建设就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