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上海-淮安 女孩为照顾养父每个周末千里奔波
  • 上海-淮安 女孩为照顾养父每个周末千里奔波

    时间:2018-01-18 15:22:2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树文 王玉玲 朱鼎兆

    原标题:上海-淮安,为一个心酸的理由 这个美丽姑娘每个周末千里奔波……

    上图:年轻的刘晓晓。当事人提供

    下图:晓晓在父亲床边。朱鼎兆/摄

    周六凌晨一两点,从上海到达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白天回家帮年迈的奶奶做饭。

    周日下午离开淮安,前往上海。

    2015年10月份开始,在上海一家外资企业担任程序员的淮安姑娘刘晓晓每个双休日都在重复着这样的日程安排。

    因为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重症病房,住着她患白血病的60岁养父——刘久勤。

    刚过去的这个双休日,面对紫牛新闻记者的采访,刘晓晓很平静地说,她放心不下医院里的养父,她希望用亲情来缓解他的病痛,家里还有智障母亲、年迈奶奶都需要照顾,她需要每个礼拜回来帮她们做顿可口的饭菜。

    紫牛新闻记者 朱鼎兆 通讯员 王树文 王玉玲

    身世

    刚出生即被过继养父供她上大学

    “不让她回来,但她犟脾气,还是每周都回。”躺在重症病房的刘久勤说起女儿刘晓晓既有愧疚,又很欣慰。愧疚的是,让年纪轻轻的女儿承担太多;欣慰的是,尽管是养女,但晓晓做到了很多亲生女儿都做不到的事情。

    13日,躺在病床上的刘久勤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不敢睁眼,他怕晓晓看到他流泪,只有趁女儿在陪护床上睡着时,他才敢睁眼看看女儿。刘久勤说,他既是养父、又是刘晓晓亲叔叔。原来,他与刘晓晓的亲生父亲是一对亲兄弟,刘晓晓刚出生即被过继给当时还没有成家的他。

    刘晓晓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亲生父亲距离她家也就十几里路,家庭条件也很好,但是她还是喜欢养父家。她说,尽管母亲智力有问题,父亲是个泥瓦匠,但是养父母、爷爷奶奶对她都很好,尽管后来养父生了妹妹、弟弟,但他们还是视她如己出,省吃俭用供她上学。

    养父送她到县城乘车上大学时的情景,对于刘晓晓来说,那是定格在她脑海里最快乐的画面:坐在养父的电动自行车上,她心里在想,将来一定要找份工作好好孝敬养父母。但是让她想不到的是,在她上大学不久,爷爷、养父就接二连三出事,这也让她失去了许多同龄人应有的美好大学时光。

    奔波的理由

    每周往返淮安上海,她要用亲情缓解养父病痛

    2015年6月,晓晓大学毕业在上海一家外企找了份级别比较低的程序员工作,每个月7000元左右工资,就在她憧憬未来美好生活时,当年10月,养父被确诊患了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打那开始,每个周末在上海和淮安之间奔波成了晓晓的“常态”。

    在上海,每礼拜五下午5点半下班后,刘晓晓就拎着包,赶地铁,途中再与大巴司机联系,赶至约定地点——在车站乘车要130多元,在站外只要80元。一小时后,她乘上回淮安的客车。

    礼拜六凌晨1点左右,到淮安市区,再骑公共自行车,到达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养父床前,已差不多凌晨两点。周日下午再返回上海去上班。

    刘晓晓说,凌晨到淮安市区后,如果要打的到医院,最少要15元,为此,她只能选择骑公共自行车。所以,最怕的是冬天,寒风刺骨,骑到医院,脸、手、脚都被冻麻。看到躺在病床上“一切安好”的养父,刘晓晓一路上悬着的心才会放下。

    经过几次化疗,养父病情得到缓解,但后来又复发,病情加重。现在在医院每天陪护养父的是晓晓的弟弟,因为养父的病情,弟弟高一就辍学了,而妹妹则远嫁他乡,这也是晓晓不得不每周回来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养父查出白血病之前,因为爷爷患病,刘晓晓家中积蓄已所剩无几。尽管在养父生病后,所在的单位、周围的好心人都给予她很大帮助,但如今父亲的医疗费已经像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晓晓说,她只是个拿着为数不多薪水的普通人,高昂的医疗费让她常常难以入睡。但即便筹集不到养父的治病款,她也不会放弃,至少还可以用亲情缓解养父的病痛。

      回上海前做顿饭,让奶奶与智障母亲“解馋”

    14日下午,在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紫牛新闻记者再次看到刘晓晓时,她正在家里洗菜。养母智障、80岁的奶奶腿脚又不好,她们也不会用煤气,她不在家时,奶奶就用小的电磁炉下面条,做面蒸饼,或者煮稀饭。

    刘晓晓说,如果每周她不回来,养母与奶奶一个礼拜连一顿米饭都吃不到嘴。

    洗菜、切菜、烧锅、做饭,在刘晓晓有条不紊地做饭时,年迈的奶奶拄着拐杖还能递递菜,而养母则围着女儿转。揭开锅,做的是大白菜烧豆腐。说起这个孙女,年迈的奶奶说了句“孙女到我家吃苦了”,就抹着眼泪颤颤巍巍地进房间。

    看到奶奶离开,刘晓晓说,本来晚上想做点荤菜的。每个礼拜回上海之前,她都要回老家,除了做顿可口的饭菜给她们“解馋”,还要整理一下她们的房间。

    累吗?有无向亲生母亲诉苦?这个文静的姑娘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二十几岁的她,心犹如四十几岁人,不叫成熟,而是承受太多。

    她说,亲生母亲也有自己的幸福家庭,她不想再让其他亲人陪她受累。

    晓晓生怕父亲就这样离她而去,她说,养父留恋着这个家,他不该就此离去。好在现在她的小叔与养父配型成功,只要养父的病情得到控制就可以进行移植。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医师邓媛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刘久勤现在需要的是控制病情,待身体各项指标符合条件时,方可进行移植手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