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常州产学研结合求解“创新四问”
  • 常州产学研结合求解“创新四问”

    时间:2017-05-19 23:13:3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中国江苏网5月19日讯 5月18日,来自国内外100多家科研院所和各类机构的500多位嘉宾,共赴常州科技之约,围绕产业协同创新、创新创业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创新人才引领、科技服务业五大主题,44个重大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常州市委书记费高云说,“创新四问”这道时代命题,对常州的创新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照“四问”、逐个破题,深化产学研合作“常州模式”,吹响重大项目“集结号”,按下创新发展“快进键”,跑出常州发展“加速度”。打通科技创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从“要我创新”变为“我要创新”,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名城。

    产业先导,让更多原创成果成为创新名片

    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中简科技公司总经理杨永岗深感原创成果要成为现实产业的不易,他和世界级企业“掰手腕”,20多位博士、硕士和工程专家扑在厂房里,8年里没有节假日,开启T700级高性能碳纤维全面国产化进程,助力中国航空翱翔蓝天。

    常州高新区正在谋划“碳纤维产业园”,扩大碳纤维在风电、汽车、轨道交通、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把碳纤维打造成常州乃至江苏的名片。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原创成果落地应用为目标,打造碳材料、传感器、大健康等特色产业名片,把脉再生医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智能交通等国际趋势,打造全新科技名片。

    围绕智能装备、碳材料、光伏等特色产业创新需求,常州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完成20多家重点公共创新平台布局, 其中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北化碳纤维研究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南大医药生物技术研究院等4家单位入选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专业所序列,数量列全省第一。

    今年3月,石墨烯产业第一股碳元科技在A股敲锣。全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常州,集聚企业95家,产业规模占全国“半壁江山”,成为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石墨烯产研院院长张朝晖说,研究院已建成1.4万平方米的综合性研发基地,建有13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分析测试中心,孵化培育企业21家,做到“纵向有链、横向有群”,精准找出“子链”,把石墨烯这一“材料之王”的特性发挥出来。

    企业主体,让更多企业争做创新“头狼”

    太阳能电池组件出货量占全国1/5,天合光能位列全球第一;智能电缆领域,上上电缆全国第一、世界第九;全球每两部高端智能手机中,就有一部手机使用瑞声科技的产品……在常州科技创新大会上,市委书记费高云对“4个90%”的经验深有感触,即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的科技人才在企业,90%的科研经费在企业,90%的创新成果在企业,要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铺平科技创业的“最先一步路”。他列举诸多创新奇招,鼓励更多隐形冠军搏击全球市场,成为创新“头狼”。

    今年初,瑞声3D玻璃微型精密元器件项目开工,总投资128亿元,是武进区迄今单体规模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150亿元。瑞声科技创始人潘中来说,瑞声作为“中国好声音”,始终和行业第一走在一起。从盯有形产品,转为盯技术,为客户提供模块化服务,产学研合作版图不断扩大,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半导体研究院等开展跨国科技合作,每年投入15亿元进行研发创新,60%市场来自国际市场。

    第一个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第一个创办中外合资生物制药企业;第一个获欧美国家的产品质量认证;第一个引进海外人才创办中外合资研究所并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获得者、千红药业董事长王耀方说,千红药业从一个不到30万元固定资产作坊式的小厂,发展到现在拥有近百亿元市值的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就是得益于创新。今年,千红又投资数百万美元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共建“中澳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专注靶向抗癌创新药物研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精准滴灌,让科技资源聚起来活起来

    走进常州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未来产业蓬勃生长的态势令人振奋:每天诞生一家高科技公司,每天新增4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6件,70家企业达到3万元/平方米年产出,52家企业达到5万元/平方米年产出,38家企业达到8万元/平方米年产出。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科教城党工委书记徐光辉说,聚焦智能、设计、信息三大方向,加快构建“创新链”“生态圈”和“互联网”体系,突破发展创新型企业集群和高科技企业集群,构建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强大的复合生态系统。

    精准滴灌,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常州科技创新核心指标大多数排名全省前四位,企业研发机构、创新团队等指标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达123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9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常州科技局局长刘斌介绍说,坚持把政府、企业、资源、机制和环境这五种创新力量汇聚在一起,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促成创新与创业水乳交融,科技与产业比翼齐飞,加快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发展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代表的新模式,让更多的科技资源“露出来、聚起来、活起来”。

    科技服务业正是经济与科技的“黏合剂”。打造创新能力商店,佰腾科技牵手阿里巴巴,专利探索者本月正式上线,科技服务云上裂变。佰腾科技公司董事长汤可权介绍,个性化专利数据库的运用,可以自动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技术。目前已经累计服务企业达12万多家,其中上市公司860多家,线上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1.8万件,交易总额超过2883万元。

    创新创业热潮涌动,常州,一个创新者的最佳“栖息地”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蔡 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