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家人葬礼连发微信还微笑自拍 呼唤"朋友圈刷屏"理性自律
  • 家人葬礼连发微信还微笑自拍 呼唤"朋友圈刷屏"理性自律

    时间:2018-03-02 15:30: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中国江苏网讯 2月19日下午4时,32岁的于艳(化名)在她80岁大伯母的下葬现场,拍了6张照片上传朋友圈,并冠名“正宗的披麻戴孝”,其中5张是她和亲戚穿着孝服的微笑自拍。之后4天里,于艳又在朋友圈连发了17条有关丧礼的图文,其中有夸赞侄子挽联书法的、有下跪磕头的,还有亲友穿着孝服谈笑聊天的。 2月23日,最后一条微信竟是“下次相聚不知何时”的感慨,还配有她身着孝服的7张自拍。于艳的微信引发圈友质疑:发微信该不该分内容和场合?

    和于艳一样,在淮安工作的露露也是“刷屏狂人”,同事提起她总是一脸无奈:“开个年会刷屏23条,看场电影刷屏14条,更夸张的是,她还设置了微信、QQ同步,打开朋友圈满屏都是她,打开QQ满屏还是她。”

    王平(化名)是一名医学院研究生,“妈妈关心食品安全、健康信息,经常转发一些伪科普文章,特别是那些关怀式的谣言,还说阅读量10万+怎么可能假的?”更让她哭笑不得的是,一些老年人阅读转发她妈妈的微信后,花高价买了一大堆保健品,其家人常常拎着保健品找到门上,向她妈妈讨要“说法”,怀疑她妈妈“为保健品商打广告、拿提成”。

    2月22日,盐城卞先生为儿子操办婚礼,现场有人将“婚宴醉酒公公强吻新娘”的视频发到朋友圈,进而流传全国。更有网民将2月15日淮安的一起打架视频与此嫁接,谎称“两家人现场斗殴,卞先生跳楼自杀”,以致盐城警方不得不出面辟谣。其后卞先生一家又委托律师发表律师函,表示要追究乱发视频者的侵权责任。

    在南京一家留学机构工作的杨蓉,深感已被朋友圈“绑架”——如果长期不点赞、不评论,势必会影响朋友关系。为了“不得罪”朋友,杨蓉早晨睁眼先刷朋友圈,晚上刷完朋友圈再入睡,条条微信点赞,唯恐落后。

    “最痛苦的,莫过于领导时刻监控你的朋友圈。”在一家大型家装公司做设计师的小庄说,老板不仅要求员工下载公司的APP,还经常要求在微信朋友圈转发单位动态,有时一天五六条。如果漏掉一条,领导会突然留言提醒,弄得人神经高度紧张。有时刚在微信晒晒自己的美食美照,冷不丁老板就会留言:“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加油!”让人觉得四处都是老板的眼睛。

    腾讯发布的《2017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35.8%的受访者想要关闭微信朋友圈,而真正关闭的仅为2.4%;50.6%的受访者在意他人对自己网络社交动态的反应;55.8%的受访者发完动态后,会反复刷新查看是否有点赞或评论。许多受访者表示,对朋友圈是既恨又欲罢不能,关掉又怕脱离社会,两难。

    朋友圈开创了互联网社交新时代,但社交软件透支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一味屏蔽朋友圈不可能,必须寻找与现实良性共生的方式。发朋友圈的人应该把握分寸,注意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隐私。对于朋友圈里的疯狂刷屏,每个人都应学会筛选甄别,传播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积极辟谣,使朋友圈真正成为信息传播的渠道、感情传递的纽带。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不会有谁愿意远离人际而追求疏离。”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说,“人的注意力有限,繁重的工作、纷繁的信息本就很难兼顾,更遑论同时还要和他人发展出非功利的情感关系。要想填补内心的空虚,还是需要实在的陪伴、真正的友谊,需要深入而持久的心理维系。”本报记者 杨 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