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最美基层干部】五年执行39亿元收40多面锦旗 这位执行女“超人”有啥过人之处?
  • 【最美基层干部】五年执行39亿元收40多面锦旗 这位执行女“超人”有啥过人之处?

    时间:2018-03-28 19:17:3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不论案件有多难,她都不轻言放弃;不论当事人怨气有多大,她都热情接待;不论现场执行有多晚,她都坚持和其他执行人员一道撤离。” 3月中旬,记者在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采访,干警们说起执行局局长周云的“三个不论”,娓娓道来。该院院长章智敏告诉记者,如皋法院执行案件总数连续多年在南通地区排第一。在周云和她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一大批十多年前的老案、难案得到执行。很多当事人常常是“带着怨气而来,心平气和而去”。2013年至今,周云和她的团队执结到位金额39亿多元,收到老百姓锦旗40多面。

    记者随机调阅了周云参与办理的几件案件,并采访了部分亲历者,听他们讲述周云的执行故事,既感受到执行工作的刀光剑影,更感受到周云和她的执行团队对事业的挚爱,对老百姓的大爱。

    河南职工何革新:

    我从送黑旗到送锦旗

    记者电话采访河南省商城县某供销社职工何革新时,他连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拖了26年的案子居然执行到位了;没想到曾向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媒体反映都没解决的案子,向周局长反映后,居然解决了;没想到一个跨省的执行案,我不用来回奔波了。通过周局长办这件执行案,我真真切切地有了公平正义的获得感。”谈起案件执行经过,何革新讲起了送黑旗和送锦旗的故事。

    何革新说,他10年前给法院送了面“执法不公 有法不依”的黑旗。现在想想很后悔,当时送黑旗有些不理智,有些冲动,没有充分理解法院的难处,确实不妥。

    事情还得从1991年说起,几个合伙人辛辛苦苦筹集了2万元,付给如皋市丁北福利服务部的经办人乔某购买电视,可乔某没发货。几经交涉没有结果,他于1998年7月24日诉至如皋法院,要求判决被告返还定金2万元,赔偿损失2万余元。

    “官司打赢了,高兴了一阵子,可没想到执行真难,后来终结执行。”何革新对执行中的痛点记忆犹新。丁北福利服务部原是乡政府办的集体企业,名称几经变更,加上经营不善,没有财产可供执行。与丁北乡合并的镇政府,新官不理旧事。

    “为了那几万元钱,我打了多少电话,写了多少信,可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一气之下,我就送了黑旗。”何革新坦言,送了黑旗后,那钱再也不打算要了。

    “事情的转机是在2015年6月,当时我看《新闻联播》时,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法院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又试着给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如皋法院写信。没想到信寄去没多久的一天晚上8点多,我接到了如皋法院执行局局长的电话。过去没人理睬我,现在主动给我打电话,那一刻我心里可老美啦!”

    “周云同志办事真的是雷厉风行。”何革新说,大约半个月后,周云告诉我,院领导对我反映的问题很重视。因该案时间较长,她调出原来的卷宗审查后,报经审委会研究决定,撤销了原来的终结执行裁定书,恢复原判决书的执行。

    裁定书生效后,该案立即进入执行程序。周云与承办人崔小林一起去找被执行人某镇政府的党委书记,经向被执行人宣传法律,由被执行人一次性给付5万元了结该案。

    “钱不算多,但我真的感受到了法律的正义和公平!”何革新请人精心绣了一面“公正司法暖人心”的锦旗,向周云和她的团队表示谢意。

    交通事故受害人陈军:

    法院执行支撑了我的家

    3月15日,记者在如皋法院执行局法警张小海的陪同下,冒雨来到城北街道太平村陈军家中回访。

    上午9时,记者走进陈军家中,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坐在轮椅上,两脚放在电动踏板上锻炼。“我们来看看你,听你讲讲案子的经过,讲讲对法院执行工作有些什么看法。”

    “交通事故把我一家害惨啦,要不是法院为我们撑着,这个家早就垮了。刚开始赔偿款要不回来,陈军喝农药差点就走啦……”陈军的妻子纪福梅说。

    坐在轮椅上的陈军长叹一声,说起自己的不幸。那是2012年10月18日的夜晚,他租用陈某的货车到山东拉水果,陈某雇驾驶员孙某。车刚上高速,就与同向行驶的汽车碰撞,致陈军受伤。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孙某边开车边接听电话,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应负事故的主要责任。

    经司法鉴定,陈军因交通事故受伤构成二级伤残。纪福梅告诉记者,陈军下半身瘫痪了,大腿以下完全是皮包骨,两个脚底板萎缩得差不多只剩拳头大。纪福梅又拿出一大把导尿管给记者看,这些全是给陈军导尿用的。正说着,陈军70岁的母亲拄着拐杖来了,她不久前也经历了一场车祸,右腿一大块被碰伤的地方已形成杯口大的溃疡。母亲的悲伤,让陈军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纪福梅哭得更伤心了。

    “我家早年开水果店,我在家具店工作,10年前就盖起了两层楼房。我原来是唱着曲过日子。”纪福梅一边抽泣一边说道,“车祸害了我一家,现在靠法院帮撑着。”

    “我帮着纪福梅照顾陈军,陈军出车祸后,医药费花去几十万元。2013年底,陈军的官司赢了,法院判决对方要给陈军赔80万元,可没想到被告躲起来了……”邻居吴爱玲讲起了有关情况。

    接过吴爱玲的话,纪福梅说:“我们家这官司真的是多亏了法院执行局的周云局长。我读书不多,漂亮的感谢话不会说,只觉得她真是为我家的事掏心掏肺,她心里想着老百姓。为了找人,周局长与承办人好多次凌晨两点到被执行人家中查找都扑空。当时我都快绝望了,周局长安慰我,一定要相信她,一定要有信心。”纪福梅谈起了艰难的执行。

    法院将两个被执行人挂上了失信名单,又以悬赏捉拿“老赖”的形式查找。很快,有人夜里举报孙某的下落,周云立即和承办人张小海、两名辅警出警。孙某被拘留后,陈某惶惶不可终日,周云又组织人员对陈某的住所进行搜查,虽然未能搜查到财产,但给陈某家形成威慑。陈某终于露面了,愿意与申请人谈和。

    “当时,我记得已是腊月二十九了,有人提出年后再谈。周局长说,面对这样一个家庭,赔偿款年前要是到不了位,这家人年过不好,我们执行人员过年也有心事。最终,谈到大年三十凌晨两点多。他们把我的事办好才回家过年,是法院执行支撑了我的家。”陈军插话道。

    在周云的主持下,双方终于达成和解协议,由被执行人陈某一次性给付45万元,其余赔偿款由驾驶员孙某承担。

    乡间裁缝郭小凤:

    她感化我放弃了停尸闹丧

    “听说记者要来采访,我的这些邻居都过来了。”3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郭园村裁缝郭小凤的院子,这里聚集了10多位村民。

    一位60多岁的妇女说:“周局长真是好人,她念叨我们小老百姓。”一位中年男子接着说:“那天要不是周局长劝阻,我们肯定要把尸体抬到那不讲信誉的人家去。”

    什么事闹到要停尸闹丧的地步?郭小凤说,这要从几年前的一笔借款说起。当时,杨某因办厂向郭小凤借款13.85万元,杨某的岳父薛某担保并在借条上签字。因杨某是娘家人的朋友,连利息都没要。借款到期后,杨某偿还6.55万元,余款7.3万元一直不还,只得打官司。法院很快判决:杨某夫妇归还借款7.3万元,薛某承担连带责任。

    执行员孙建依法查询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未发现被执行人银行存款;依法对杨某司法拘留十五天并采取搜查措施,也未查到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杨某被释放后即带着妻子外出,至今下落不明。

    “屋漏偏逢连阴雨,钱要不回来时,我丈夫王新建查出了胰腺癌,需要钱救命,我一时急得呀,真是天旋地转。”郭小凤一边说一边摇头。

    “这两口子当时真可怜,记得王新建当时背个布袋去法院。他走时跟我说,这次要不到钱,就睡到法院。”在场的邻居介绍说,“新建回来跟我说,周局长那人真不错,热心接待了他,并一再让新建要信任她,她会尽最大努力帮他要回钱。见周局长话说得那么诚恳,新建当天就回来了。”

    郭小凤继续说,王新建从法院回来的第二天,周云与承办人孙建一起找到杨某的父亲和薛某的儿子,希望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可他们无动于衷。

    山重水复疑无路,王新建的癌细胞迅速转移,急需做手术。就在王新建、郭小凤感到快绝望时,周云到人社局了解医疗费的报销规定,人社局说超过3万元才可按比例进行报销,但如果享受低保待遇的,就没有最低限额的限制。为此,周云找到民政局,帮王新建办理了低保待遇,同时申请了司法救助,一时解了燃眉之急。

    没多久,王新建病情恶化了,再次住院。周云与法警许亮亮到薛某家,从下午两点多一直等到晚上亮灯。“当时,我真不耐烦了,周局长劝我要有耐心,还从车上拿矿泉水给我喝。”郭小凤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周云劝说薛某拿部分救命钱,谈到晚上八点多还是没有进展。周云又连夜找到薛某所在村村支部书记陈建,希望他帮助做被执行人的工作。

    “我老公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问我,‘钱要回来没有’,我强忍住悲痛,扯了个谎说,‘要回来了。’当时,真是撕心裂肺啊!可等到我老公去世,杨某他们还未还款,你说我气不气?”郭小凤越说越气愤。

    当时,郭小凤亲友和邻居个个怒火冲天,他们准备将尸体送到被执行人家中。千钧一发之际,接到村支书电话的周云,立即与执行局支部书记沙建平赶往事发现场。同时,请村支书通知双方代表到镇矛盾调解中心。

    “薛某到场后还是不愿意出钱,都那个时候了,他还不讲理,可怜的小凤当即晕倒,抢救好一会儿才苏醒。”邻居说到这时义愤填膺。

    “我们当时都没耐心了,可周局长还是让大家冷静。从上午十点多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担保人薛某终于被她说服了,向亲友借钱当场还了我4.5万元。”

    “周局长人真好,有时一天给她打十几个电话,她都接。有时开会不方便接,她都会回条短信。”采访结束,郭小凤送记者上车时,一再让记者代她向周云问个好。

    旧城改造工作组组长范存龙:

    煤气罐即将点燃时她没退缩

    “我工作几十年,阻挠执法的情况见过不少,但像薛某老两口那样不要命地对抗执行,还是第一次。”谈起亲眼见到的那场面,如皋市旧城改造工作组一组组长范存龙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周云,关键时刻带着她的团队挺身而出。”

    早在2011年,如皋法院判决:被告薛某10日内将其强占的房屋返还给原告。薛某对法院的判决不屑一顾,他以房屋拆迁没得到妥善安置,又以长期患病为由拒不搬出。

    “现在,政府都是依法拆迁、阳光拆迁,根本不存在亏待拆迁户的问题。”范存龙说道。

    “这是黄金地段,薛某老两口在这住了六七年了,他们是想以强占为既成事实,谁赶他们走,他们跟谁玩命。”商住楼的一位经营者告诉记者。

    “那件执行案件由于薛某夫妇的强行阻挠,一度程序终结。周云任执行局局长后,再次提起那件执行案,周云在实地调研后,态度很明确,必须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采取强制措施将薛某夫妇强行迁出。”范存龙详细回忆起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

    考虑到执行现场位于交通主干道、人员密集,为防止被执行人走极端,周云请市公安局交巡警负责交通秩序维护,被执行人所在镇派出所到场维护治安秩序,医院120车现场准备急救,邀请6名市人大代表现场监督,如皋市电视台全程跟踪报道。

    下午3时许,周云和她的执行团队到达现场,拉起警戒线,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当承办人蒋晓荣将卷帘门打开的一霎,一摊液体洒向人群,随之一股刺鼻的汽油味弥漫在空气中,薛某的妻子一手拿汽油瓶,一手持打火机,站在室内叫嚷,手中的打火机不时窜出火苗。角落处,薛某将自己用铁链和一个煤气罐绑在房间的承重墙内,扬言要是法院强制执行就与执行人员同归于尽。情况万分危急,一旦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当时也想到了薛某会采取对抗措施,但没想到他会用这一招。不过,周云和其他执行人员并没退缩,她显得很镇定,工作也很有章法。”范存龙继续介绍当时情况。周云和现场的执行局副局长汤雪飞商量后,一面安排法院人员通过喊话与薛某交流,稳定其情绪,一面安排法警通过撬开侧门悄悄进入室内,突然发力,里应外合,将薛某妻子手中的打火机夺下,控制其本人,强行将其带离。同时,一部分人员迅速将薛某控制,并从其身上搜出钥匙打开铁链,把煤气罐搬出。薛某被搀扶到外面120汽车上,派专人做其思想工作。

    危险的局面终于得到了控制。随即,等候在外的执行人员将室内物品顺利清移。因薛某的两个儿子在幕后操纵,至夜晚十点多,薛某仍滞留在村办公室。此时,忙了一天的大部分干警已回家休息。周云与分管执行的副院长黄卫东商量后,决定采取强制措施将薛某送到其儿子家中。于是,她一个一个地打电话,要求回去的所有执行人员再回到现场,准备进行第二次战斗。当所有人员都到现场,十多辆警车排开时,一直在幕后的薛某之子觉得无路可退,同意将其父亲接回家中。至此,一起强行霸占商铺达6年之久的案件画上圆满句号。

    据院长章智敏介绍,2014年,周云被评为如皋市“三八红旗手”,荣记个人三等功;2016年获如皋市“五一劳动奖章”,被如皋市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被江苏省委政法委授予“忠诚卫士”荣誉称号,她带领的执行局被江苏高院授予执行工作先进集体。(张宽明 郑卫平 薛专)

    采访手记:

    常怀初心,替百姓着想

    执行工作做得好不好,当事人心里有杆秤;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好口碑。在这次采访中,记者走访了10多个当事人,倾听他们讲述周云和她执行团队的故事。“她为我们的事真是掏心掏肺,她心里念叨老百姓。”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常常回荡在记者耳边,这正是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写照。

    采访中我问周云,为什么你总能让“带着满腹怨气”的当事人,心平气和而去?这其中的奥妙和艺术是什么?她说,最关键的不是什么艺术,而是要常怀初心,这就是替百姓着想的心。

    周云说,法院人的初心就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不是说在嘴上,而是落在每一个案子上,要把百姓的泪点痛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只有常怀初心,对老百姓提出的合法合情合理的请求,才会热心去做,别无所求;只有常怀初心,说话办事才会有耐心,才会将心比心,才不会觉得烦心;只有常怀初心,才会与百姓贴心,才会听当事人把话说完,说当事人听得懂的话,给当事人一个认真负责的答复,让百姓顺心舒心放心。

    记者十分感慨:周云的这颗初心,融铸了对老百姓的爱心和强烈司法责任心。这颗初心,是她和她的团队孜孜不倦地攻克“疑难杂症”、敢闯“激流险滩”的动力源。这颗为百姓着想的心,比什么艺术方法都显得尤为重要。(郑卫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