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南京2000户家庭建档 让“家书”永留传
  • 南京2000户家庭建档 让“家书”永留传

    时间:2017-06-09 21:15:4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宣传活动。通讯员 梅正亮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邵丹 摄

    中国江苏网6月9日讯 天是国际档案日,说到档案,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离自己生活有些距离的档案馆,但事实上,档案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记者从昨天上午南京市档案局联合江苏省档案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举办的“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广场活动现场了解到,目前南京已有2000多户家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档案。

    一位市民的档案多达11卷2400多页

    满满一大箱档案,文件夹分门别类地放着,有“事业成就”卷、有“期刊发表”卷、有“科技专著”卷……所有材料加起来足足有11卷共 2400多页。而这些档案都属于同一个人——南京市民朱升朝。“我是一名小儿推拿的医师,写过一些专业书,也获过一些奖项。十几年前,我整理自己的专业成果,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注意收集自己的各种材料。”

    朱升朝在活动现场告诉记者,之前自己收集都比较零散,后来跟着档案局学习,开始分卷整理。而在“家庭档案”中,他最得意的一件是一部话剧《心愿》的手稿。“这部话剧主人公就是我本人,当年第一版手稿还是手写的,你看这落款是 1978 年,纸张已经黄成这样了,四周的边角也有破损。再看第二版手稿,就是铅印版本了。”

    今年将推广1000户家庭完成家庭建档

    提起档案,大家可能马上会想到那些带着红头的各类文件,带着些神秘色彩,但是当提到《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你就不会感到陌生了。其实这也是档案,经过编辑整理后的家庭档案。南京市档案局业务监督指导处处长张燕燕告诉记者,家训、家规等都可以建档,“档案可以包括照片、音频、视频、日记等,都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情况。而对于个人家庭来说,更是一个精神、财富的传承。”

    在活动现场,很多市民提出疑问:家庭档案到底怎么建?“家庭首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收集和保存有价值的材料,然后我们档案局帮助他们规范性地建目录,有序地排放。”据张燕燕介绍,家庭档案可以是宝宝的成长记录,可以是家人的健康档案,也可以是自家的收藏等。她还透露,从2015年开始到现在,南京已经有2000多户家庭加入了建档活动,今年还将推广1000户家庭。“关于家庭档案的保管这一块,应放入家庭档案柜或其他家具中存放,注意防火、防潮、防虫和防尘,家庭认为保管条件不具备的可将其珍贵的家庭档案及其他档案送交市、区档案馆寄存或托管。”

    南京方言也有档案库,非遗传承人现场秀南京方言

    除了文字档案、视频档案,语言也是一种档案。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南京方言发音人陈宗霞就致力于南京方言的档案收集。“普通话推广已经很普遍了,南京方言正在一代代磨损、消耗。像现在80后的年轻人,很多地地道道的南京话都不一定听得懂,刚出生的小娃儿就更不一定听得懂了。”陈宗霞告诉记者,为此他们举办了南京方言讲堂,还成立了方言档案馆,向中小学生宣传和传承南京地方方言,“2015年,宁海路街道办事处在三步二桥社区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目前已经汇聚了一批南京方言爱好者和专家,收集整理了不少反映南京方言文化的实物资料和语音资料”。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省市级传承人为市民表演了南京白局《数桥》、南京方言《说南京,道南京,讲讲老南京那些事》、《古装杖头木偶》等融入档案元素并具有浓郁南京地方特色的节目。

    南京市档案馆已累计向社会开放12批档案

    记者还了解到,在69“国际档案日”前夕,南京市档案局(馆)、各区档案局(馆)联合向社会开放馆藏档案9401卷,共41621件,供机构单位和社会公众免费查阅利用。

    此次开放的档案主要包含了档案形成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任免、评先表彰、金融财税、企业改革、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及群团组织、民生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南京市档案馆新开放于1983—1986年形成的 5个全宗5502 件档案。目前,市档案馆已累计向社会开放了12批档案。

    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黄欢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