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普通车辆改装或外地救护车在宁非法营运 “黑救护车”盘踞医院治理成难题
  • 普通车辆改装或外地救护车在宁非法营运 “黑救护车”盘踞医院治理成难题

    时间:2019-08-27 09:42:35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茸

    外表与普通救护车一样,不仅印有红十字标识,还装有顶灯,谁能想到这是一辆“山寨”救护车?近段时间,南京交警在街头查获数辆假救护车。记者了解到,这些非正规救护车盘踞在南京各大医院附近,存在违法载客、宰客、缺少护理人员等诸多问题。可对于如何监管和治理此类车辆,法律上却没有相关明确规定。

    普通面包车内“另有乾坤”,交警一月查获5辆

    8月12日晚,南京交警一大队执勤二中队民警在明故宫附近巡逻时,发现一辆棕色面包车涉嫌非法改装,随即对车辆进行检查。

    从外观看,这是一辆普通面包车,不想车内却“另有乾坤”。交警上车看到,该车一侧座椅已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担架、氧气瓶等一些简单的急救设备,副驾驶座下还加装了移动插线板。在车内,民警还发现一些印有“急救”内容的小卡片,很明显,这是一辆“黑救护车”。

    通过警务平台查询,该面包车为小型普通客车,性质为“非营运”。随后,民警对驾驶人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和已登记的技术数据等违法行为,开出了罚款500元的罚单,并暂扣车辆。记者从交管部门了解到,这已不是南京交警首次查到“黑救护车”。

    前不久,交警二大队民警接到指令后拦截到一辆假冒救护车。经查,这辆车是登记在江苏某公司名下的一辆非营运小型客车,但外观和标识都与正规救护车一模一样。

    交警六大队民警在幕府南路中央北路路口也曾查到一辆贵E牌照的假冒救护车,违法情况更为严重:不仅车假,驾驶员也因多次酒驾被吊销驾照,目前处于无证驾驶状态。车上有3人,无一人有急救资格证或行医资质。“我们曾在一个月内查到5辆‘黑救护车’。”南京交管局相关交警说。

    记者在中大医院、鼓楼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等医院周边停车场或路边停车位上,看到多辆外观形似救护车的车辆,相关知情人士介绍,这些都不是正规救护车,司机通过护工和保洁员“拉客”。

    漫天要价、缺少护理人员,非正规救护车问题不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非正规救护车存在不少问题。

    市民陆先生告诉记者,他的父亲肝癌晚期,家属决定将其送回淮安老家,在医院护工介绍下,他找了一辆皖Q号牌的救护车。出发前,双方谈好了2500元的费用,可在途中,司机表示陆先生父亲用了呼吸机,这些医疗器械要另外付费,要求加价1000元。陆先生虽气愤但又无奈,只好乖乖付钱。

    根据《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正规救护车上至少配备3名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生、护士以及驾驶员,同时车上还应安装卫星定位系统、通信设备和音频视频监控系统,配备高标准的急救设施。相关交警介绍,在他们查获的“救护车”中,基本上只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护理人员,一旦患者在途中发生危险后果难以想象。

    虽然有的“黑救护车”上配有呼吸机、吸痰器等设备,但这些设备并不是接上管子就能用。一位急救医生告诉记者,呼吸机对一些基础病人有代替呼吸的功能,需要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参数设置,这些专业设备需要专业人士操作,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打击“黑救护车”呼唤更有力的法律手段

    虽存有种种问题,但对于这些非正规院前急救救护车的监管和治理却缺乏有效法律手段。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非正规救护车主要有两类:一是由普通非营运客车改装的黑车,这类车外观和内部设施都是司机后来加装的;第二种是外地救护车,此类车虽然有营运资质,但根据相关规定,外地救护车并不能在南京参与急救和运送病人。

    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处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目前医疗卫生法律中并没有针对此类救护车的处罚条款,这意味着他们没有专项执法权。但他们一直动员医院积极配合,如禁止非正规救护车停在医院停车场,禁止护工和保洁人员替这些救护车“拉客”等。

    “如有切实证据证明‘黑救护车’营运,那么交通运政部门可以按非法营运对其进行数千元乃至数万元的处罚,但这种情况比较难遇到,必须要有病人在车上逮到现行。”该知情人士说,“现在比较可行的方法是交管部门处罚‘黑救护车’非法改装,但这种处罚也就是罚款500元,黑车司机跑一趟赚的钱可能都不止这么多。”

    与“黑救护车”相比,有营运资质的外地救护车更难处理,只能通过上级卫生部门通知这些救护车所属地区的卫生部门将其召回。记者从南京卫健委了解到,经前期摸查,南京市场上约有70辆外地救护车,他们已经将这些车的相关信息上报给上级卫生部门。但知情者也告诉记者,哪怕这些救护车被召回,车主可能还会再次回来继续拉客做生意。

    “想要有效减少这种情况,维护院前医疗秩序,最好的办法是填补法律漏洞,从立法层面加大非正规救护车的违法成本。”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本报通讯员 叶思琦 本报记者 王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