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黄海之滨“金凤凰”小凉山里播希望 31年,286名教师接力支教
  • 黄海之滨“金凤凰”小凉山里播希望 31年,286名教师接力支教

    时间:2019-09-20 07:43:5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甜 王拓

    31年,10批共286名老师接力支教,将国家级贫困县云南宁蒗和黄海之滨的全国著名教育之乡江苏海安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今,宁蒗已成为丽江乃至云南教育的一面闪亮旗帜。

    整体引进,

    海安教育落户宁蒗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受自然条件、人口素质制约,这里的教育一度非常落后。数据显示,1984年宁蒗无一人考取本科,历年中考平均分数与周边县市相差竟达100分。

    1987年,时任宁蒗县委书记的阿苏大岭来到与宁蒗进行木材贸易的江苏如皋、海安等地考察。这位彝族汉子,把眼光投向了海安。

    经协商,宁蒗决定整体引进海安教育机制,并面向海安群体引进的教师办一所学校,宁蒗则每年支持海安部分急需木材——这就是阿苏大岭当初的“木材换人才”计划。

    1988年,由35人组成的首轮海安支教队伍来到宁蒗。到校第二天,泥石流奔泻而至,冲进他们暂时栖身的木板房。眼见被褥行李被浸泡在3米多深的泥浆里,随行的家属和孩子全哭了。

    蹚沟越坝到数百米外,将饮用水一桶一桶往回抬;海拔高、沸点低,饭都煮不熟;存在语言障碍,说话彼此听不懂……一位年轻老师在日记中写道:“抬头是无尽的山、低头是泥泞一片,想家、想家……可最终,还是想到了此行的责任。”

    相对成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加上每位支教老师强烈的责任心,让学生们的成绩迅速提升。1993年,两地合作由初中延伸至高中,次年,宁蒗学生中破天荒出现了丽江地区的高考文科状元。

    15年坚守,

    夫妻“钉子户”扎根小凉山

    2001年,海安县政府确定丁爱军、蒋蓉夫妇为第三轮赴宁蒗支教教师。连续5轮、整整15年,夫妇俩扎根小凉山,奉献青春和爱,被称为支教战线上的“最牛钉子户”。

    “宁蒗英语教育力量薄弱,每轮支教结束,我们都因为种种原因再度留下。”丁爱军说。手把手指导、解读新课程、让老师们听示范课……15年间,他培养出4个全县高考状元、13个全县高考英语单科第一名,12个班英语高考人均分居全县第一,他26次被评为宁蒗县优秀教师和高中英语骨干教师。

    作为当时支教老师中唯一的女性,蒋蓉刚到宁蒗时大失所望:当地人住的地方太破,墙上还有地震留下的裂缝,门前常有大堆牛粪,污水横溢……尤其令她失望的是,不少学生基础差,学习态度还不端正。

    经过多轮支教,蒋蓉慢慢积累了经验,常提醒新来的海安老师“换位思考”、多看学生取得的进步。“支教经历是人生中一笔宝贵财富,它让我找到了人生价值和身为老师的职责所在。”蒋蓉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5年坚守,正源于爱的支撑。

    聚力培优,

    “海安班”引领当地教育

    今年教师节前,刚毕业的孩子们从各地高校发来问候,一则短短7分钟的视频,让宁海民族中学“海安班”班主任李忠东泪花闪烁。

    2016年,海安与宁蒗将教育合作推向深入:在宁蒗民族中学创建“海安班”,聚力培养优秀学生,引领当地教育再创辉煌。

    李忠东承担两个“海安班”的语文教学。为保证学生自习时间,他将晚课后面的时间统筹安排;为方便学生问疑,他坚持每晚守在办公室;为增强学生体质,他每天和孩子们一起跑操。他常与学生谈心,藉此掌握学生知识点缺陷、调整教学进度……

    今年6月底,宁蒗县委、县政府发来喜报,宁海民族中学“海安班”学生包揽丽江市高考理科前四名,班级均分达605.4分,名列丽江市第一!

    31年来,海安累计为宁蒗培养教师350多名,培养合格初、高中毕业生2万多名以及大学、中专生1万多名,其中包括5名市高考状元和5名市中考状元。

    31年来,海安老师像一只只从黄海之滨飞来的金凤凰,给宁蒗人衔来金色的种子。今年,第10批共21位海安老师,向着宁蒗再度出发。

    记者 王甜 王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