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时隔一年重返盐城灾区 最令央媒记者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 时隔一年重返盐城灾区 最令央媒记者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时间:2017-06-23 20:37:52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彤

    交汇点讯 一年前盐城遭遇特大龙卷风自然灾害,让全国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苏北小城。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新媒体的传播效率,上百位记者夜以继日的奔波采访,让盐城受灾的消息传遍了世界。

    一年后,当记者们再次回到灾害发生地,看到一排排整齐的安置房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在现场又发现了怎样的感人故事?交汇点记者独家采访数位参与报道的记者朋友,讲讲他们眼中最真实的灾后重建故事。

    央广网记者杨守华:三赴灾区见证重建速度和温度

    6月的阳光还不算炙热,杨守华站在阿特斯阜宁公司重建的工厂前若有所思,去年的那个6月,他曾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个夜晚,就赶到了阜宁灾区。而他抵达阜宁后的第一站,就是重灾中的阿特斯。

    去年6月,杨守华在阜宁采访

    “我们是23号晚上8点多从南京出发,24号凌晨1点多直接去了阿特斯,从阿特斯回到住处后写完稿子已经是早上5点,8点多就立马去了医院。”回忆起那场风灾,让杨守华印象深刻的不仅是超常规的忙碌,还有对灾民们遭遇的痛心。

    “记得在计桥小学里搭了很多安置房,当时有一个灾民老大爷,家里房子都被掀了没法住人,但他偏要赶回5公里之外的家里。”杨守华说,老大爷执着要回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那时候是农忙时节,他惦记着田里还没收的麦子。

    “我看着那个灾民越来越远的身影,感觉鼻子一阵酸,农民的想法就是很淳朴,那是他住了一辈子的地方,是他的根,他就是放不下。”杨守华告诉记者,在灾区的很多见闻都给他带来了内心的震撼,因此后来他也格外关注灾区关于灾民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

    杨守华第二次来到灾区,是在春节前。时隔半年后当哀伤和无奈都被时间渐渐过滤掉,他看到的更多是老百姓对于已经住进新房子的满足和即将住进新房子里的期待。“到了陈良镇的时候已经看到老百姓住进去了,到了吴滩看到他们正在盖房子,很多灾民指着说那一片就是我们家,再等等就能住进去,那时候感受中国老百姓很乐观,不会被灾难阻挡。”

    今年6月,杨守华在阿特斯采访

    今年6月,杨守华第三次来到灾区。让他印象格外深刻的是吴滩镇立新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红明,家里原来的超市和楼房都被刮掉了,但他是那么乐观。“我就感慨这家伙肯定还会再站起来,灾区还有很多灾民,只要活着,这灾难就打不倒他,他们有想法、思路和行动,一定就会有好结果。”

    中新社记者谷华:一年间见证“盐城速度”

    623特大龙卷风发生的时候,谷华正在盐城市区采访,在朋友圈看到消息后,谷华立刻赶去现场!谷华是最早到达现场的记者之一,当天多家媒体使用的视频和照片很多都出自谷华之手。而从6月23日开始,接下来的8天里,谷华一直穿着同一套衣服在灾区采访。

    这一年里,谷华的目光一直关注着盐城灾区。谷华说,已经记不清灾后来了多少次盐城,灾后一个月,他采访老百姓生产生活恢复的情况,再后来,安置房开工、交钥匙、入住,他都奔赴现场。谷华记忆最深刻的是陈洋安置区,“仅仅38天就封顶了,让我无比惊讶。”可以说,这一年,谷华见证了真正的“盐城速度”!

    再次来到灾区,谷华仍然感觉到强烈的对比,“从原来的满目疮痍到现在一栋栋崭新的花园楼房建起来,我真替老百姓高兴!”谷华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陆毅:感受到灾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陆毅在盐城抗击6.23特大龙卷风纪念馆中参观。交汇点记者 蒋文超 摄

    来自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的记者陆毅,在参加盐城灾后重建工作采访工作后认为,“整个采访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政府对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视,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重建环境,而且效率非常高。”风灾过后不到一个小时党员干部就出现在老百姓身边,很快搭起的临时安置点,保障着百姓的基本生活,有的地方甚至在过冬前就住进了新家,这样的效率令陆毅称奇。

    在短短两天的采访时间里,给陆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射阳陈洋安置区里新建的农民画院。陆毅对交汇点记者说,“我觉得他们画的内容很有意思,他们的想法也非常单纯。”曾有一位灾民指着他自己的画对陆毅说,“这幢楼就是我分到的新家,我就是想表达大灾之后我还能住在这样好的房子里,感到很开心。”

    平时生活在大都市里的陆毅,被这样简单、朴实的想法感动着。“来到这里能够了解受灾人们的真实想法,这几天我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善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说明我们政府在灾后重建工作中的做法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

    经济日报薛海燕:安置点的细节让人感动

    “去年风灾发生后,我来过盐城,当时看到的景象确实很痛心。”薛海燕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原因,她在灾区呆的时间比较短,但一直还惦记着这里的灾民们,想再回来看看。

    6月初,薛海燕如愿又来到了阜宁和射阳,但这次,她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灾区。“我讲下今年感受到的变化,我感觉重建项目的规模虽然很大,但却做的很完备而且品质很高,确实能看出江苏省委省政府和盐城市对救灾工作的重视。”

    薛海燕告诉交汇点记者,这次盐城“6.23”灾区之行,她也走进了陈良镇、吴滩街道等多个安置点。“走在安置点的感受就是,一些细节上做得比较好,为老百姓考虑了很多,很令人感动。”

    “从屋前的一草一木,到每家每户整齐的太阳能板,到贴心地为老百姓规划的屋前自留地,灾民们住进新家后还能像以前一样在屋前屋后随手种点菜,这些细节的考量超乎我们对灾区安置的期待。”

    薛海燕表示,这次她特地走进了几个百姓家里,也跟他们做了沟通和交流。“灾区的老百姓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民心很凝聚,我连跑了好几家的老百姓,他们都真心地把感恩、感谢挂在嘴边。”

    交汇点记者 陈彤 林元沁 许海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