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南京江宁预审代办探索获中央编办肯定
  • 南京江宁预审代办探索获中央编办肯定

    时间:2017-07-07 20:53:19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本报讯(通讯员 严帅 记者 周爱明) 集中了16个部门、112项行政审批权的江宁区行政审批局上月21日揭牌,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江宁区此前探索创新的预审代办经验获中央编办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聚焦体制创新,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我市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探索之一。此前,我市按照积极稳妥、蹄疾步稳要求,陆续在江北新区、溧水区、高淳区等地组建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

    江宁区行政审批局集中的112项审批权共涉及市场准入、投资项目建设、权证办理等三类,通过相对集中审批权、审管分离,力争实现“3550”目标: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5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行政审批局揭牌,标志着江宁区“放管服”改革由此前的预审代办机制创新迈向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的体制创新。自2015年以来,江宁区开始积极探索模拟审批、代办服务、预审代办创新模式,利用项目等地“窗口期”,把后续审批流程提前走一遍,待土地手续完备后,迅速将模拟审批结果进行正式转换,使项目一“临盆”就能够拿到“出生证”。

    过去,江宁区项目建设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涉及13个部门、20多个审批环节,全部办好至少要200多天;预审代办制推出后,建设项目开工周期由200多天压缩到50个工作日,项目落地一步跨入“高速路”。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生产基地项目2015年10月进入模拟审批通道,经前期模拟审批后,仅用50个工作日左右即走完正式审批流程,并获得施工许可。如今,该项目厂房、科研用房、办公楼全部封顶,一期预计明年6月即可投产。

    除了大幅压缩项目审批周期,江宁区还组建了一支65人的代办员队伍提供“店小二”式贴身服务,让建设项目负责人“少跑路、不烦心,轻装上阵搞投资”。

    邹武健是谷里街道一名全科项目代办员,南京帝鼎数控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从立项到动工,他全程参与,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为了方便企业,他专门编制了近万字的“项目代办流程汇编”。帝鼎数控生产基地项目主管汤翠玲说,自己介入项目时,对如何走流程一窍不通,但在邹武健的帮助下,项目顺利走完流程,“有代办员帮忙,非常省心!”她说。

    截至目前,江宁区共受理重大项目预审代办61个、总投资达380亿元,项目开工平均提前100多天,一般50个工作日最快20个工作日走完流程,平均提速达75%以上;全区累计代办项目98个、总投资642亿元。

    对企业来说,预审代办挤出来的是时间,节约下来的是成本——首个实施模拟审批的万宇汽车城项目,拿到土地证后20天就动工建设,节省财务成本1000多万元。

    江宁预审代办的创新探索获得中央、省、市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中央编办创新奖。今年4月26日,中央编办副主任何建中调研江宁“模拟审批”,肯定该区将“预审”和“代办”有机结合,切实为企业节省时间、精力、财力。此外,省、市编办还对江宁创新做法进行提炼,形成制度性安排后向全市、全省推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