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山东“透明海洋”工程获超6亿资金支持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山东“透明海洋”工程获超6亿资金支持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时间:2017-12-26 15:33:35  来源:齐鲁网  作者:徐红梅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今天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科技厅负责同志介绍“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有关情况。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是顺应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提出的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经过多方几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获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山东省科技厅巡视员徐茂波介绍,据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不完全统计,“透明海洋”工程相关课题获得了超过6亿元科技资金支持。经过多方几年共同努力,“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填补了两项国内空白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成功研制出4000米深海自沉浮式剖面探测观测浮标(Argo),使我国具备了对全球海洋4000米持续观测能力,填补了国内剖面循环探测技术方面的空白。成功研制了4000米海深电磁采集站,完成海底大地电磁数据采集试验,填补了我国在深海电测探测方面的空白。

    实现了三个国际第一

    成功完成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区域海洋潜标观测网—南海潜标观测网的维护及扩充,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对蕴含丰富多尺度动力过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盖及完整监测。构建了国际上第一个马里亚纳海沟长期连续海洋科学综合观测网,为我国深海研究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发布了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潜标数据系统,实现深海数据信息的开放共享,创造了国内外有明确文献记录的实时获取深海数据最长工作时间,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和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打破了两项国外技术垄断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自主研发的7000米级“白龙”浮标成功布放于中印度洋海盆,实现数据上传全球电信系统(GTS)全球实时共享,打破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率先建立了全球高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环境预报和海洋动力过程研究对欧美发达国家的依赖,为提高海洋环境预报保障以及气候系统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加速了观测装备国产化

    开展了面向海洋中尺度涡国内最大规模的海洋智能装备立体组网观测,所用设备均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海洋装备,集中展示了我国自主研发高端海洋观测装备的海洋多学科立体综合组网观测水平,是“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实施和体系建设成果的体现,标志着我国在深远海观测技术发展及深海组网观测研究方面已经走到了世界前沿。

    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

    “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在小尺度混合与能量传递、中尺度涡、大洋西边界流、全球变暖减缓特征及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引领性的研究成果,连续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科学》系列顶级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显著提升了我国在海洋研究、海洋活动、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