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台湾新闻 > 《汉字树》作者廖文豪:愿做破解汉字之谜的福尔摩斯
  • 《汉字树》作者廖文豪:愿做破解汉字之谜的福尔摩斯

    时间:2017-06-06 21:16:30  来源:  作者:

      原标题:台湾写真:愿做破解汉字之谜的福尔摩斯――访《汉字树》作者廖文豪

    中新社台北6月6日电 题:愿做破解汉字之谜的福尔摩斯――访《汉字树》作者廖文豪

    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刘舒凌

    “象形文字不仅是单字而已,它往往是一幅画的浓缩,叙述着一个完整事件。”台湾大学电机系出身、“跨界”研究汉字演变的退休副教授廖文豪认为,很可惜,现代汉字失去了原来的形体,渐渐没人知道它背后的故事。

    廖文豪在台北商业大学育成中心的工作室内介绍汉字树体系。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摄廖文豪在台北商业大学育成中心的工作室内介绍汉字树体系。中新社记者 刘双双 摄

    近日,在台北商业大学育成中心的工作室,大陆驻台记者与近来畅销两岸的《汉字树》系列图书作者廖文豪面对面,听他解读汉字奥秘。

    两岸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大禹治水,是廖文豪优先列举的汉字故事。

    上古的大禹故事源远流长,到底是怎样传递下来的?廖文豪认为,聪明的古人利用了象形字的图像记忆功能。

    他说,禹字的甲骨文由虫及一只“伸长的手臂”所组成,代表擒拿蛇龙的英雄,与先秦典籍“大禹制服了造成洪水泛滥的蛇龙”的描述不谋而合。廖文豪认为,后世史籍中关于大禹和尧舜关系等诸多记载或属杜撰,自己的研究恰能还其清白。

    只是,电机系毕业、专精计算机和数据库的老师为何跟汉字“较上劲”?

    对此,廖文豪笑着说,小时候曾经非常讨厌写汉字,因笔划容易混淆,也不知道众多部首边旁的含义。但是,在攻读研究生、尤其后来担任副教授和学校图书馆馆长期间,接触许多文字训诂类文章,“从此走上迷恋汉字的不归路”。

    “甲骨文被发现一百年来,文字考释充斥着各说各话的情形。”讲授数据库系统及模型建构的廖文豪大胆琢磨,能否依据汉字符号本源意义和关系重新建构一套系统,既发挥象形文字的优势,又能解密远古历史文化。

    跳脱窠臼,廖文豪效法福尔摩斯的求证方法,建构出一套新颖的汉字系统;例如,一千多个汉字其实是由“人”所衍生,所有与植物有关的汉字是从“屮”(一根小草)衍生而来。他这套独特的《汉字树》丛书系列出版后,先后在两岸图书市场取得成功。

    而且,《汉字树》已开发出衍生产品。任教的台北商业大学将廖文豪的中华图象字公司挽留在学校育成中心,他的名片上有个特别的“华”字,一棵红色的大树、枝干和叶子优美对称地分布,甲骨文就是一棵大树逐步开枝散叶。

    廖文豪取出一套图象字桌游玩具。由“人”字衍生的71个图象字犹如开枝散叶的果实,分布在一张“汉字树”的枝干上,具象地演绎汉字的生长故事。如“呆”字,表示婴儿出生时四肢不发达,需父母抱着;“流”字,呈现婴儿发育不全、羊水大量排出夭折的情景。

    “结合了甲骨文、考古文物、先秦典籍以及对文字引申义的研究、推理,我找到了属于汉字的内在关联。”廖文豪告诉记者,这或许得益于理科生的“大数据思维”。

    截至目前,据出版商提供的数据,《汉字树》系列已在台销售超过5万册,在大陆地区发行逾29万册。在台湾,有学者认为《汉字树》开辟了认识汉字的全新视野,跳开部首的限制,重新勾连起汉字演变发展中的隐秘关系;但也有知名大学教授批评其为文字学中的“武侠小说”。

    半路出家的廖文豪坦然看待:“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不害怕错误,更希望通过理性的交流、探讨让系统更完善。”

    “很多外国人都希望学习汉字,却因为太难,望而却步。”去年8月,廖文豪从学校“裸退”,带着六、七位助手,集中精力开发“汉字树”网络系统。他期望,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图象字的数据库,以古字、图象字、现代汉字的造字三部曲编排方式,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外国人关注、学习汉字,传扬中华文化。

    6月7日,“汉字演变暨《汉字树》出版学术研讨会”将在北京举办。受到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研究院林连通邀请,廖文豪将带着他的成果第一次与大陆学界面对面。他相信,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