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 文匯:不宜貿然以基因治病 科技發展以人為本
  • 文匯:不宜貿然以基因治病 科技發展以人為本

    时间:2018-11-29 20:33:02  来源:文匯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11月29日電 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在發生基因改造嬰兒事件後,昨日來港出席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多名學者質疑有關研究沒有醫學需要,違反人倫道德。中外科學界普遍認為,基因改造人類胚胎技術,不僅存在安全風險,更明顯違反倫理道德,可能給人類帶來難以預料的災難性後果,不應貿然做相關研究。《文匯報》認為,香港要建設國際創科中心,力發展醫療生物科技,更需完善法律規範和約束,訂立嚴格的監管機制,讓科學研究有法可依,科技發展以人為本。

    據賀建奎聲稱,透過基因編輯技術,令嬰兒具備天然抵抗愛滋病毒感染的能力。但是,中外大多數醫學界、科研界專家均質疑,有關研究沒有醫學需要,而且不安全。 

    發明基因編輯技術的麻省理工學院華裔教授張鋒指出,現在基因編輯仍在早期的發展階段,雖然編輯基因阻斷能降低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但現階段而言,風險仍大過潛在好處。更何況,現在防範愛滋病毒有很多更有效的方法,根本不用“殺雞用牛刀”。張鋒呼籲:“應該停止從事胚胎基因編輯。”香港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亦認為,有關技術並不成熟,現階段將技術直接應用於胎兒是過早,有可能影響嬰兒及其後代。

    有學術文章更分析,不同基因存在相互作用,有可能引發基因突變,後果可能是“龍不生龍、鳳不生鳳”,更可能衍生出比“科學怪人”還要奇怪和厲害的怪物,形成“非人非馬、非牛非豬”的生物。

    除了安全問題外,基因改造人類胚胎是否符合道德倫理,更備受醫學界爭議。科學界憂慮,即使有關技術發展純熟,但若遭人濫用,“編輯”出異乎常人的“超人”,如具有超能力的漫畫角色,對人類社會的衝擊極大。

    英國科學期刊《自然》指出,科學界一直擔心,以基因改造方法預防疾病,終有一天這個技術會用作預防疾病以外的用途,例如增強智商、讓胚胎出生後更強壯等。如果只有社會上富有的一群人可以這樣做,就會加劇社會不公。

    122名中國科學家發表聯合聲明,形容賀建奎的實驗“瘋狂”,其研究的爭議性大,存有巨大風險。聲明又指,全球的科學家們並無進行該項技術,均因擔憂倫理及社會影響充滿不確定性。

    事實上,全球不少國家,禁止一切與改造人類基因有關的研究。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西歐各國和韓國等,都有明確法例禁止相關研究;中國衛生部出台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也規定“禁止以生殖為目的對人類配子、合子和胚胎進行基因操作”。

    但是,賀建奎的實驗是否經過倫理審核存疑,逾百名中國科學家聯署的聲明中,也譴責賀建奎不經審查,貿然嘗試做相關研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要求廣東省衛健委認真調查事件,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由此可見,科技發展往往超前於法律法規,科研的倫理禁區、安全禁區容易存在灰色地帶,法律監管必須與時俱進,才能確保科研朝正確方向發展,造福人類。

    香港正在大力發展創科,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香港的醫學生物科技在國際上處領先地位,同時香港有重視法治、尊重制度的傳統。此次基因改造嬰兒事件提醒香港,發展創科,亦要完善法律配套和監管機制,令創科技術合乎基本的道德倫理,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而非製造不安憂慮。(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