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 調查:港家長偕子女沉溺電子游戲 情緒失控
  • 調查:港家長偕子女沉溺電子游戲 情緒失控

    时间:2017-06-21 21:00:38  来源:香港《大公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6月21日電 香港大學最新調查發現,近一成受訪學童“打機”成癮,受訪者平均一周有3.6天打機,日均打機達八小時,更有13.9%男生平均每日打機三小時,超越世衛上限,有學童更指每日打機高達13小時。最誇張是有家長連同子女“打機”打到情緒失控,而齊齊由學校報警送院。有小學輔導主任表示,有學生打機打到精神不足、情緒失控,甚至在操場揮拳模仿打機動作。

      小學生打機成癮 最高日打13個鐘

      香港《大公報》報道,港大心理學系轄下的“社會及健康心理學實驗室”,今年三月至五月以問卷訪問2006名小四至小六學生,發現受訪學童平均一周打機達3.6天,其中男生平均一周打機時間達11小時,女生則是五小時。

      調查亦顯示,24.8%受訪學童表示,他們玩的電子游戲多數含有暴力畫面,即涉及打架和傷害他人的情節,當中男生達42.4%接觸此情景。港大心理學系教授鄭思雅表示,學童接觸暴力游戲多,成癮程度更嚴重,“男生打機較普遍,女生打機亦有上升趨勢”,反映游戲公司為了吸引更多女性玩家,會開發不含暴力成分的游戲。

      港大心理學系項目統籌主任李伊琳表示,本港學童打機三小時,已超出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熒幕的指引,電子熒幕的藍光既損害視力亦影響睡眠質素。她說,按小學上課時間表,近八小時為上課時間,再加上放學後做功課等,休息時間餘下不足四小時,若打機達三小時以上,屬通宵打機,影響翌日上課精神。

      鄭思雅表示,學童“打機成癮”的主因包括有面對社交及學業壓力、感到空虛、藉打機逃避問題,建議家長多關心子女打機情況,若察覺出現沉迷,可以交流對話形式,了解子女沉迷的起因,及建議家長多與子女進行戶外活動、下棋等其他游戲形式,減輕子女壓力之餘,亦能增進親子關系。

      觀塘區一間小學輔導主任表示,隨智能手機等“電子奶嘴”普及化,家長打機成癮,子女“有樣學樣”,更甚是有接子女放學的家長,直接將手機遞給年幼子女,故家長要負上子女“打機成癮”的責任。她續說,有個案每日玩手機游戲10小時以上,更出現情緒失控、經常緊握拳頭等徵狀,還有個案是偷家裡錢充值游戲。據悉,最離譜是有家長也是打機迷,親子齊上癮,情緒都失控。

      研究團隊於2015年至2017年間在全港多間小學推行“愛。關機”小學生打機成癮預防計劃,邀請200多位家長參與訓練課程,教育家長與子女協定打機時間,及如何有效處理超時打機行為,訂立賞罰制度。結果發現,課程使打機時間即時顯著下降30分鐘,亦有逾九成家長稱課程達到減少孩子打機時間、遠離暴力游戲及增強親子溝通的效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