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 中國海外併購道阻且長 專家:港服務業大商機
  • 中國海外併購道阻且長 專家:港服務業大商機

    时间:2017-04-21 23:00:02  来源:中國新聞社  作者:

      中新社香港4月21日電 題:中國海外併購道阻且長 專家稱香港服務業有巨大商機

      中新社記者 陳逸舟

      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在近幾年有爆炸性的增長,2015年首次成為了資本淨輸出國。在幾波出海併購的浪潮中,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案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丁遠教授表示,中國企業“出海”存在先天性不足,但中國本身有龐大市場和增速,可以形成全球合作、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

      丁遠表示,中國企業面臨新常態的挑戰,必須提高溢價談判能力,提升差異性和創新性。企業在這個背景下要“走出去”,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追求全球配置多元化,降低風險,主要投資對象就是穩定回報的項目,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為主,以及持有房地產項目。二是為了提高銷售收入進行“嫁接式”的併購,將國外新的技術、品牌、專利或者管理團隊引入國內,形成新的商業模式,產生爆炸性的盈利改善,這在娛樂、遊戲、電影行業已有非常多案例。

      中國企業出海,收購前和收購後都會遇到很多問題,丁遠表示,收購前會遇到中國企業的“先天性不足”,即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從低端到高端的問題,以及外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不信任。中國企業需要善用當地的資源,例如中介機構、基金、供貨商和客戶等,聯想併購IBM就是這樣一個成功例子,聯想與美國的三家基金連手,才順利通過美國國會和安全委員會的審批。與當地資源合作,再加上透明的公關,與對方企業直接進行深度的溝通,那麼收購前的障礙七八成都可以消除。

      丁遠認為,中國企業並不能完全參考其他國家的跨國併購交易經驗,因為中國沒有國際先進技術,但是本身有龐大的市場和增速,還有人力資源優勢,獲得有形和無形的資源或能力,最後在中國國內產生利潤,形成全球合作,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

      中國人的投資觀念是基礎設施先行,造橋修路可以增加交易量,回報率也很高。投資標的方面,丁遠表示,歐洲曾遇到過固定資產投資過剩的問題,現在沒有人做這方面的投資,同時基礎設施的老化也很嚴重,中國企業可以抓住這一塊的商業機會,在舊城改造、宿舍建設、公路鐵路建設方面做一些資產配置。

      當被問到哪一個海外併購交易是去年最好的,丁遠說,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現在要說“最好”還太早。有時候成功交割並不是最好的結果,有的併購不成反而值得慶祝。目前中國出海併購還是一個開始,交割成功祗是很小一部分,之後的過程仍然需要慢慢磨練。

      談到香港的機遇,丁遠表示,一百多年以來,香港扮演著“洋買辦”的角色,現在大陸巨大的海外投資資金給香港的服務業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假如一年有1000億美元要出海,至少2%至5%是花在服務費上的,例如財務、審計、投行和律師行的手續費。但是在他親身經歷的交易中,香港的企業還不够積極,反而還是傳統歐美大機構在分這碗羹,有先天性優勢的香港企業應該把眼界放遠,此舉既可獲分利潤,又可以提昇香港服務行業在全球的業務名聲。(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