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香港新闻 > 星島日報:辣招效弱 更須增短期供應
  • 星島日報:辣招效弱 更須增短期供應

    时间:2017-04-29 23:22:20  来源:香港《星島日報》  作者:

      香港新聞網4月29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29日發表題為“辣招效弱 更須增短期供應”的文章,全文如下:

      香港政府公布的潛在住宅單位供應量與售價指數同創新高,形成“供應愈多,價錢愈貴”的怪現象,顯示樓市需求仍殷,當局需要加強措施增加短期供應,繼續為樓市降溫。

      政府去年十一月推出樓市交易“新辣招”,除了首次置業的港人及換樓客,其餘交易一概要徵收相當於樓價一成半的印花稅,卻未能起到預期的降溫效果,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該月首破歷史高位,此後月月上升,到今年三月已經連續五個月創新紀錄,去到三百一十九點八的新高,比二月升了百分之二,一季升了百分之四,當中實用面積四百多方呎以下的小型“上車盤”升幅尤其大。

      新辣招無法令樓價回落,有多個原因,其一是今天的投資客實力比較強,承受得起較高的稅務開支,其二是投資客以“一約多伙”作為避過新辣稅的“過牆梯”,以同一張契約買下超過一個甚至十多個單位。政府最近推出針對“一約多伙”的新徵稅措施堵塞漏洞,投資客才稍為收斂。

      息低續吸投資客和用家

      除了投資客,用家亦紛紛入市,原因是政府屢出辣招後樓價仍堅挺向上,或者大漲小回,對辣招的信心下跌,同時內地資金高價投得港地,以及發展商安排投資客優先大手認購樓花的踴躍場面,令樓市氣氛熾熱,再加上本港銀行仍然資金充裕,即使美國加息,本港銀行同業拆息仍處於極低水平,導致息口負擔不重。

      透過加辣控制需求的效力減弱,要樓市降溫,就更加倚賴增加供應。港府加快賣地,運輸及房屋局的最新數據顯示,到三月底興建中仍未發售的私樓住宅共六萬一千個,連同八千個已落成的貨尾,以及二萬七千個已批出土地可以隨時動工的單位,未來三、四年間可應市的單位創下九萬六千個的新高。

      目前這些數據未足以“阻嚇”市民入市,原因是市民仍然覺得政府覓地增加私樓供應面對重重困難,買樓自住是“有買貴無買錯”,投資客則持續乘勝追擊。金融管理局三月新批按揭金額,按月大增三成四至接近三百七十億元,而申請貸款宗數更按月增加五成八,達到一萬五千六百宗的五年新高。以首季計算,新批按揭宗數比去年同期升了八成八,金額更升了一點一倍。

      留意特朗普改稅例影響

      現時政府發展新界東北,在上水和粉嶺一帶的新發展區,要到六年後才有首批單位入伙,至於在海域中部填出個人工島搞東大嶼都會,可能要待十八年後才成事,當局要為樓價降溫,需要扭轉市民對樓市短期走勢的預期,故此,必須在短期增加供應方面,加把勁排除萬難。

      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加快土地發展的審批流程,以加快土地供應,又考慮與發展商合作興建港人首置盤。更逼切的,是設法增加居屋和綠置居等資助房屋的供應。

      至於息口環境,視乎中外兩條“大水喉”。內地為免資金大量外流,堵截內地人碌銀聯卡在境外買樓,稍增內地人在港買樓的難度,不過,存放在港的內地資金仍然充裕。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對加息放軟口氣,然而打算修改稅務條例吸引美資回流,會否在本港引起撤資效應,是值得留意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