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生活消费 > 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151家转供电主体被查处 退还多收电费1948万元
  • 我为群众办实事|重庆151家转供电主体被查处 退还多收电费1948万元

    时间:2021-08-04 21:37:00  来源:中国消费网  作者:刘文新

    中国消费者报重庆讯(记者刘文新)为切实落实国家电价降费政策,减轻电力用户负担,重庆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转供电环节价格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截至6月底,全市共检查转供电主体1394家,发现涉嫌违法行为的转供电主体151家,行政处罚75家,责令退还多收电费194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313万元,罚款1644万元,全市降低用电成本惠及99.54万工商企业用户,减免电费14.35亿元,为减轻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成本,确保把国家降低工商业电价的政策红利传导至终端用户作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转供电通常是指电网企业无法直接供电到终端用户,需由其他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物业、写字楼等经营者)转供的行为。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减税降费力度,继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降低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10%之后,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时出台按原到户电价水平的95%结算的规定,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负担,电网公司直接供电企业均享受到政策红利,但在转供电环节仍然存在政策传导的堵点、断点、难点,严重影响相关市场主体的政策获得感。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统一部署,积极开展转供电环节价格专项整治,主要措施有:

    强化部门联动,建立工作联络协作机制,会同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联合印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关于限时将国家降低工商业电价优惠政策红利传导至终端用户的通知》,向转供电主体印发告知书,提升其诚信守法经营意识。

    深入走访调研,全面了解电价政策,摸排转供电主体数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价格执行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专项整治不走样。抽调执法办案骨干人员组成专项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清理,召开3次工作推进会,会商疑难问题,提出目标要求。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查不及时传导降价政策、违规乱加价、多收电费等违法行为,形成了有力震慑。北碚区市场监管局查处的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擅自制定属于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范围内的商品或服务价格案,罚没128.7万元;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某智慧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第二分公司在转供电环节自立收费项目案,罚没20.68万元。

    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全市推广使用“转供电费码”,通过终端用户电费电价信息比对,将转供电环节划分为红、黄、绿3个风险等级:加价幅度达30%及以上,被列入疑似高风险等级,“转供电费码”显示为红色;加价幅度达15%-30%,被列入疑似中风险等级,“转供电费码”显示为黄色;加价幅度在15%及以下,被列入疑似低风险等级,“转供电费码”显示为绿色。

    供电企业定期向市场监管部门传递“转供电费码”信息,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市场监管部门健全转供电环节价格行为“风险预警+精准监管+案件查处”的常态化机制,根据传递信息,对可疑行为及时开展核查处置,切实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终端用户用电成本,打通了落实电价政策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