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外汇牌价 > 打破权威:石油价格预测是一门“伪科学”
  • 打破权威:石油价格预测是一门“伪科学”

    时间:2016-07-08 15:30:09  来源:  作者:

    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John Templeton)有一句名言:行情总在绝望中诞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长,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满希望中毁灭。如果看看1970~1980年代油价跟油价预测的历史,真的就是这样。

    在这段庞大的石油预测史中,以美国的石油市场预测为例,因为美国是全世界最早大规模开采石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在经济上高度依赖石油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很早就开始担心世界上的石油什么时候会用完。

    1970~1980年代,还原真实的美国石油市场

    1880年,美国石油市场发出警告

    早在1880年,美国宾州的地质学家莱斯利(Peter Lesley)与卡尔(John F. Carll)就提出警告,当时美国宾州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地,美国宾州的石油蕴藏虽然很丰富,但是大量开采的结果,可能不出十年,石油资源就会消耗殆尽。当时人尽皆知,美国是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经济上过度依赖石油,一旦石油枯竭就会很危险,所以不能放弃发展煤炭产业。

    后来美国在德州、俄亥俄州、印地安纳州、堪萨斯州、加州等许多地方也发现石油,而且宾州的石油也没有用完,美国的石油资源不但没有枯竭,还越用越多。

    到了1910年左右,美国经济对於石油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有名的自然资源保育人士平肖(Gifford Pinchot)大声疾呼,美国必须节约使用石油资源,否则石油资源可能很快就会枯竭。

    但是后来其他国家也陆续发现石油,尤其是在中东地区发现巨大的石油蕴藏量,比美国的石油还要多。中东的石油又多又便宜,大量向美国倾销。美国政府为了减低对于进口石油的依赖,于是大力鼓吹发展煤化工产业,用美国丰富又便宜的煤炭来替代石油。

    1953年,为节约石油而生的煤化工大革命,失败了

    这场1940年到1950年初期的煤化工大革命,是由美国联邦政府主导的一连串的煤制油示范计划,一直进行了十多年。政府不断补贴,示范来示范去,煤制油产业再怎么示范都还是赔钱。

    到1953年艾森豪总统就职,艾森豪认为煤制油完全是在浪费钱,于是就把这个计划给全面废除了。这场美国煤化工大革命,结果竟然是十年一场空。

    美国的国内石油业者难以与进口石油竞争,所以游说美国国会以能源安全的名义管制石油进口,于是美国在1959年开始实施石油进口配额管制制度,硬性规定进口石油不得超过自产石油的12.2%。

    1959年,美国石油进口配额制来了

    这个进口配额制度从1959年一直实施到1973年4月。因为有配额管制,所以这段期间美国的油价是双轨制,分成自产油价跟进口油价,自产油价一直都高于进口油价。从中东进口的石油比美国自产的要便宜,但是政府不准多进口。限制进口的结果就是加速消耗国内资源。到了1970年代初期,国际油价开始上涨,美国人民怨声载道,明明进口油比较便宜,政府偏偏不准多进口些。民怨逐渐积累,美国政府终于承受不了民意的压力,所以在1973年4月废除石油进口配额制度。

    废除石油进口管制之后短短几个月,1973年10月,中东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进行石油禁运。在这之前十几年间,中东石油很便宜,想卖给美国,美国政府不准买,现在美国要买了,人家却不卖了。

    1973年,煤制油气大潮卷土重来

    在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又兴起了一阵发展煤制油气的大热潮。埃克森(Exxon)跟康菲(Conoco)都提出大规模发展煤制油气的计划。但这些计划后来都不了了之。大平原煤制气项目几经波折,在1980年开工,1984年完工商转,1985年宣布破产重组,靠美国政府贴了一大笔钱打消负债之后才能勉强维持营运。

    那个时期的石油预测报告

    美国在1970跟1980年代,是一个能源产业大动荡的时代,有非常多的能源项目投资都严重亏损跟破产。事后也有很多分析这段经验的研究,有一份非常精彩的报告,标题是《油价的未来:充满危险的预测》(The Future of Oil Prices: the perils of prophecy).

    这份报告收集从1960年代到1980年代之间西方国家对于油价的预测,发现这些由许多不同机构做出来预测,却具有高度的共同性。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之前,所有的预测都认为未来油价会长期持平,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事实证明这些预测都过度乐观。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油价大涨,所有的专家跌破眼镜之后只好重新审查时势,重做预测。

    1974年,油价预测大致分成欧洲派跟美国派,欧洲派认为油价刚经过一轮大涨,短期内应该没有再大涨的空间,会暂时稳定下来,长期则由于中东的垄断而呈现逐步涨价的趋势。美国派则认为中东国家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早晚会闹内哄,联合垄断注定会失败,所以油价会逐渐下跌。结果欧洲派跟美国派都错了,油价既没稳定也没下跌,而是逐步上涨。

    到了1977年,油价预测的意见趋于一致,认为油价短期会稳定,长期则会逐渐上升。结果又错了,短期油价并没稳定,而是加速上涨。

    到了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之后,美国跟欧洲变得同样悲观,认为油价从此将一路飙涨,再也没有下跌的可能。这个预测又错了,1982年油价开始下跌。

    油价开始下跌时,所有专家一致认为这样的油价下跌只是暂时的,油价不久就会再涨回去。结果又错了,大家都看涨,但是低油价持续了十多年。


    为什么大家的预(luan)测(cai)的结果都出奇一致?

    这个报告问对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市场前景高度不明,说难听一点就是所有的人都只是在乱猜。如果都只是乱猜,为什么猜出来结果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如果只是乱猜,每个人猜的不是应该都不一样吗?但是实际上去看看同一个时期所有的油价预测,不同组织不同人预测结果却是如此的高度一致。虽然答案都是错的,但是都错的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简单地说,就是因为大家都作弊。这份报告的研究人员去访问了很多能源公司负责做能源价格预测的专家。他们是这么说的:在前景不明的时候做预测,大家都想跟别人一样,如果你说的跟大家说的不一样,人家就会问你,别人都说煤制气可以赚大钱,别人都说煤制气前途大好,为什么只有你说会赔钱?这么多专家学者都那么说,怎么可能他们都是错的?只有你是对的?你如果硬是要跟别人不一样,你就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每天为自己辩护都辩护不完。所以能源预测的这个行业,有一个很明显的从众现象。就是像羊群,大家往哪儿就跟着往哪儿,大家说啥就跟着说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跟着群众走,到后来也搞不清楚到底是谁在带队。

    能源价格预测,说难听一点就是一门伪科学。所有权威机构跟专家学者共同一致做出的预测,往往都是错的。在1980年代油价崩盘之后,世界油价长达十几年间都在低价徘徊。下图是在2000年附近世界主要权威机构对於长期油价走势的预测。所有权威机构都预测在2020年以前世界油价会大致位于每桶10到30美元之间(依照2000年美元币值)。当时大家都说,OPEC操控油价的时代已经过去,再加上深海钻油技术的进步以及原油采收率的提升,全世界石油供应无虞,高油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就跟以前多次的长期油价预测一样,众多权威机构一致同意的判断,结果却是大错特错。本世纪的最初十年间世界油价大幅上涨。油价上涨之后,石油峰值(Peak Oil)的理论开始盛行,大家都说,世界上优质的常规石油蕴藏量已经接近枯竭,虽然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但是非常规油气的开采成本很高,虽然还能维持石油供应,但是价格是不会再降下来了。中国也兴起煤化工的大热潮,既然所有专家学者权威机构都说未来石油价格只会涨不会跌,那么煤化工产业当然是前景一片大好,只会赚不会赔。

    前两年 (2013-2014),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未来世界油价将长期大约维持在每桶90到100美元附近,2020年的油价最高可能达到每桶150到160美元之间,最低也不可能跌破每桶70美元。结果不可能的事最近又发生了。

    前些日子有人问我对于未来世界油价走势的看法,我说我不知道,那些夸夸而谈说得很肯定的专家学者,你也不用太相信。如果你了解石油价格预测的历史,你就知道这些看起来很有自信的专家学者,其实都只是随便说说罢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