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涨价加丑闻 中国乳业巨头与消费者渐行渐远
  • 涨价加丑闻 中国乳业巨头与消费者渐行渐远

    时间:2017-05-12 18:38:20  来源:  作者:刘志攀

    新闻背景:国家质检总局24日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两家企业的纯牛奶产品黄曲霉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奶企蒙牛——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素M1超标140%。

    V1评论:2011年末,在备受争议和质疑的几大中国乳业巨头绑架乳品新国标的制定的喧嚣之后,中国乳业巨头又占据了新闻媒体的主要位置,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一直宣传企业定位于“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的蒙牛,却在2011年12月24日的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的结果公告中,被爆出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生产日期为2011年10月18日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而在对香港媒体的新闻发布会上,蒙牛解释道:我们销售到香港的产品,其质量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同一厂家,不同标准,更是令国人一片哗然!

    而一直宣传质量方针是“好牛好奶、滴滴精彩、天天新鲜、人人信赖"的光明乳业,继11年8月被爆出鲜奶瓶中喝出蛆虫的新闻后,12月29日又被爆出山东青岛刘姓消费者买了在保质期内却变臭的光明酸奶,而厂家却表示,变质有一定几率,很正常!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各大乳业巨头宣布,2012年一月一日起,部分乳制品开始涨价,从宣布的品种来看,主要为目前受众面最广的袋装奶,以及入户鲜奶和酸奶。

    真是一个精彩的经营逻辑啊!一个企业的总利润=单位产品价格*销量—成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企业把由于诚信缺失信任危机而造成的销量下降,和因为各种产品质量事故而带来的额外的公关成本统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通过提价来试图实现保证企业的总体利润水平。多么高明的应对危机的策略啊!只是在这样一场又有健康风险,又要多花钱的游戏中,中国消费者实在伤不起,也玩不起;既然国产乳制品并不是唯一的乳制品供应商,那么最好的方法也是最无奈之举就是多花钱、买放心,不陪你玩了,转向国外厂商的柜台。婴儿奶粉的半壁江山已经沦陷了,不知其它产品的前景如何?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人们常说“严是爱,宽是害,严整治家家兴旺”。治家如此,治理企业,治理行业更是如此。乳制品新国标的“世界最差”称号,深层次里是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的社会不信任情绪,和由此可能引发的产业危机。究竟应该如何扶植民族产业,帮助国内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国家主管部门是到时候来清醒反思,采取行动了。

    来源:第一视频新闻网 作者:刘志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