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电力改革应换种思路,让厂网分开不再是“夹生饭”
  • 电力改革应换种思路,让厂网分开不再是“夹生饭”

    时间:2017-05-13 03:27:04  来源:  作者:马芸菲

    自2002年始,电力体制改革已历经十年艰辛。尽管十年电改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电力的装机容量,解决了“硬缺电”问题,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电改的一路坎坷引发了公众巨大期待和反思。我们如何看待电改这十年,是否应该为电改寻找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为此,本报特邀能源经济和电力行业的知名专家在接下来的数期能源版《新闻延长线》栏目分专题分析、详解、思考中国电改的十年之路,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前景展开讨论。

    十年前的2002年,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迈步前行。但出炉于当时电力供大于求形势下的电改方案很显然已经步入了僵局,即使是2002年电改成功迈出的第一步“厂网分开”,至今的效果都饱受争议。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如此评价厂网分开的成果:“应该说走到现在,厂网分开是很彻底的。但我们要思考,厂网分开实施后带来了什么好处?对电力市场化的进程有什么意义?为何厂网分开了,电力体制改革依旧举步维艰?面对目前电力体制改革的僵局,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路,或者采取一种过渡方式来解决问题?”

    “厂网分开”的“前世今生”

    1997年,国家开始针对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行使的政府管理权移交给国家经贸委,电力体制正式政企分开,为电力十年的电力体制改革奏响序曲。

    “在设计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之初,原国家电力公司系统有一种主导观点,即现行的电价构成不合理,利润集中在发电环节,厂网分开后,发电环节将竞价上网,电网环节将引入独立的输配电价,如果不调整现行的电价构成,电网企业就要亏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相关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2002年2月国务院发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5号文件),开始在电力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电网的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被打破,厂网分开实行,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电力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通过厂网分开,五大发电公司成立,电力建设因此增加了更多的投资和积极性。截至2011年底,我国装机容量已达10.56亿千瓦,当年发电量4.70万亿千瓦时,均为2002年的2.8倍左右。电监会高级工程师吴疆认为,通过厂网分开、依法监管的电力体制改革在新世纪初至少有效解决了我国“硬缺电”的问题。

    但由于2002年之后的煤价上涨,分离后的电力企业开始出现连年亏损。“2011年,火电累计亏损312.2亿元,比上年增亏190.7亿元。”这是日前财政部首次对五大发电集团的运行情况发布数据。

    “厂网分开”的“功过”尚不能“盖棺定论”

    如上所述,“厂网分开”之后,火电企业出现了连年亏损,并且由于“输配分离”和“竞价上网”的停滞不前,仅在发电侧展开的竞争并未传导到用电侧,厂网分开成了一锅“夹生饭”。

    对此,林伯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厂网分开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厂网分离的真正目的达到了吗?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究竟耗费了多大的成本,这些都需要进行评估。说实在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都是为竞价上网服务的,如果后面这四个字不做,前面做得再好都是白费。”

    林伯强认为,厂网分开这么多年,成本远远大于它所起到的效果。“我们设想,如果不厂网分离会怎么样?如果发电厂像原来那样只有一家,煤炭或许就不会那么强势,就不会老和电力行业‘较劲’,煤价也不会像现在这样高。”林伯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的确,厂网分开之后,国家电力公司拆成了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原先的一套人马变成了七套人马,这些成本是看得到的。但好处在哪?竞价上网依旧遥遥无期。”林伯强说。

    电力体制改革需要换思路找方法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名句同样适用于如今的电力体制改革。是顶住压力,矢志不渝地推动改革,还是重头开始,重新设计改革方案?抑或在过渡时期寻找一种最优的方案?

    对此林伯强表示,“如果竞争上网确实实现不了,干脆就回头,也比现在的僵局要好。像现在的石油产业,两大油企每年都在炼油板块巨亏,但由于他们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和上游完全可以弥补中游,就等于把一个口袋钱往另一个口袋放,使得整体盈利,绝不会出现像现在的电力市场那样,一亏损大家就都不干了。这样是不是要比现在电力市场,让发电企业承担亏损要好得多?我们都知道市场竞争是最佳的模式,如果硬着头皮往下走,很可能真能走成。但在目前没办法进行市场竞争的情况下,一体化没准儿就是个好事儿。”

    当然这只是在电价无法放开,市场竞争无法形成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那么在回到一体化和完全市场竞争之间有没有一种过渡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僵局?“当然,回到和石油产业一体化和硬着头皮推进市场化是两种极端的做法。我们当然可以寻找一条中庸之道,来度过目前的过渡期。例如我们可以把电网拆来拆去的问题暂时放一边,先把煤电联动起来,把产业链中的突出问题理顺。”

    在我国电力市场的上游,煤电矛盾被公认是目前最突出的问题,煤价贵,上网电价便宜是许多发电企业亏损的原因。“把市场煤和电煤并轨,现在的低煤价就是非常好的机会,接下来再逐步解决并轨后的后续问题,这些是我们目前马上可以着手做的,这比绑在改革上止步不前要来的有价值得多。”林伯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马芸菲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