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稀土产业遭遇“史上最严”环保核查
  • 稀土产业遭遇“史上最严”环保核查

    时间:2017-05-09 18:14:11  来源:  作者:江芬芬

    治乱稳价、加大下游开发成政策导向

    在出口配额、国家收储等一系列行业利好的推动下,经历过几轮巨幅波动后,2012年以来的稀土板块再度化身A股“高帅富”。截至5月末,稀土永磁板块以43.56%的涨幅位列板块涨幅榜首位,同期上证指数仅维扬8.4%。

    然而,在由稀土行业协会、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工信部等部门专家、领导近日参加的机构投资内部会议上,《金证券》独家获悉,在环保核查、产能整合的行业新背景下,有关方面要求稀土业“价格不要大起大落,加大下游开发力度”。

    不愿投入

    包钢稀土环评或难“过三关”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委共同颁发《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生产秩序转向整治行动的通知》,明确自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严格开展稀土生产秩序转向整治,并推出包括环保核查、出口配额制度实施等一系列措施。

    “北方霸主”包钢稀土不幸“中枪”。今年4月5日环保部发布《关于基本符合环保要求的第二批稀土企业名单的公示》时,该公司再次落榜。

    《金证券》获悉,包钢稀土之所以环保不达标,原因是,公司“在环保上较为薄弱,如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前期不通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尾坝库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是分离冶炼项目上存在未批先建和久批未验的情况”。据悉,从提交的最新环评数据来看,包钢稀土本部情况仍不理想,环保核查小组已对各项不达标项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环保方面,其实技术并不是问题,主要在于企业是否愿意投入。第三批是否能通过,主要视公司的环保投入力度而定,目前还具有一定不确定性。”与会相关人士表示。

    “史上最严”

    核查结果挂钩出口、再融资

    此次环保核查可谓“史上最严”。《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从核查流程来看,各地区自己进行环境初评后,将由环保核查小组和专家评审组进行评审。经过评审组实地调研,并征求当地环保检测部门的意见后,方可发放环保核查通过许可。环保核查工作需要完成8大子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矿山和冶炼分离项目,以及产值在1亿元规模以上的深加工项目的环保核查许可,则须由工信部统一批复。“这与历史上地方环保部门具有决策权截然不同。”业内人士提醒。《金证券》了解到,目前全国新建项目只有山东的微山矿、中色的新丰县搬迁项目通过环保核查。

    环保的投入确实不小。一位参加交流会的研究员事后向《金证券》介绍,1000吨/年的稀土分离冶炼产能投入金额在2000万左右,即便按照“巨无霸”5万吨分离冶炼产能、折旧20年来计算,年折旧费用仅为5000万。

    相比南方同行,北方稀土分离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设备使用时间长等原因环保投入会较大。矿山方面的投入则更高些,环评一项的费用需要上千万,“至于后期运行成本,暂时没有数据,因为整个环保改善才刚刚进行”。

    对于环保核查,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常态化机制。“不是说一次性通过,就无需再进行考评审核。”对于未达标企业,环保部会将核查结果抄送央行、证监会、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结果将影响企业的出口配额、指令性生产计划的分配、再融资等。例如,倘若7月底前仍未通过环评,包钢稀土将彻底无缘第一批出口配额。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