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 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代工厂奄奄一息
  • 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代工厂奄奄一息

    时间:2012-08-20 00:00:00  来源:  作者:

    中国代工企业曾经的成本与产业链优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开始显现尴尬。继2008年“倒闭潮”后,不少代工厂一直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而近日业内传出的阿迪达斯将与中国300家代工厂终止合作的消息,无疑为中国代工企业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订单转移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关闭在中国的惟一一家直属工厂后,其与中国300家代工厂的合作也或将终止,波及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此消息犹如重磅炸弹在业内炸开,代工厂也陷入恐慌之中。

    成本上升是外企搬离中国、一些代工厂倒闭的重要因素。现在外企不再过度依赖中国代工厂,可选择的国家和地区增多,导致订单大幅转移。据悉,早在2010年下半年起,凡客诚品就为降成本试水孟加拉国,且成功下降5%-10%的成本,其中人力成本下降3%。

    对此,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流向低成本地区,是很自然的现象。过去需要就业的人多,政府引入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竞争大,导致工资降低,因此外企搬入中国。而现在劳动力供应短缺,出现招工难的问题,致使工资提高,代工厂的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很多企业转移。”

    “倒闭是用工荒的结果,用工荒导致工资上升。利润低的企业,只能出低工资,因此招不到员工也是很自然的事。”陈乃醒强调。

    对此,浙江某企业李姓员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单位员工只有2500-3000元月薪,相对于物价、房价,员工的生活水平在不断降低。因此和其他企业类似,也陷入了招工难的境地,尤其一线工人奇缺。我们曾奔赴安徽、河南、四川、山西、甘肃等省份招聘,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淘汰是不二选择?

    “消费品代工厂大面积倒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订单下降和人工成本上升,不但外企工厂外迁,中国很多企业也在外迁。”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依靠的低价格优势,随着发展被打破,产业经济转型和高工资的同时,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需求不旺,订单也随之减少。”代工厂的倒闭不仅源于外企的选择,企业须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政策也预示了这是经济转型必须面对的结果。因此,过分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外部订单的代工厂若不能转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惨遭淘汰。

    “根据研究,平时企业倒闭率为3%-5%,目前在转型过程中,倒闭率高达到8%,是过去的两倍。中国目前正在摆脱过去低端的位置,向中高端发展,因此竞争会非常激烈。但是这只是一个阶段的现象,也是个好现象。”陈乃醒认为:“企业困难之后会形成一个兼并重组的过程,而现在就处于这个过程中。经过这个过程后,企业利润和实力都会有所提高,同时技术水平也会增强。”

    升级、还是升级

    “现在企业真的很不好做,一方面是工资成本不断上升,二是许多政策也不稳定,让人看不清方向,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上海一知名地板企业老板黄先生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前不久,他刚刚以3500万元的价格卖掉了一家木板生产工厂,给一家中国的知名企业去做房地产项目了。他本人目前在收缩战线,想彻底抛弃地板不做,而转型做食品进出口业务,但困难的是,以前的业务不能一下子全部扔掉,所以现在只好边做边转型。

    “企业必须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两方面着手转型,提升其核心竞争力。”陈及表示,“企业加强劳工培训,将工人向知识和技能方向转型。从而形成有更强竞争力的以专业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

    据了解,在浙江宁波,部分工厂都已开始加大技术投入,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富士康也于2010年开始,研发出首批机器人用于节省成本,并计划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用机器代替人力,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产品升级、性能升级、品牌升级,会直接和发达国家形成竞争,未来的竞争将更残酷和激烈,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和创新。”陈乃醒如是表示。

    “转型将从地区开始。”陈乃醒指出:“目前不单中国东部,中西部都面临这一局面。”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