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资讯 > 法制新闻 > 大数据助力贵州公安“弯道取直”
  • 大数据助力贵州公安“弯道取直”

    时间:2017-05-19  来源:  作者:
    集聚“块数据” 搭建“感知层”物联网 深度挖掘应用大数据助力贵州公安“弯道取直”发布时间:2017-05-19 10:03 星期五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治中国行

    □法制网记者 张昊

    贵州山美水美,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地区的省份;贵州承接着最具发展潜力的大数据产业,却有很多经济“欠发达”“欠发展”地区。提到贵州省,不难让人想到这些强烈的反差。

    在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贵州公安机关提出借力大数据“弯道取直”。贵州省公安厅副厅长王瑛玮说,“这如同从一张白纸开始建高楼。”

    特殊的地形地貌、人口组成,给贵州公安大数据建设、平安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契机和挑战?公安大数据、“智慧”公安建设成效怎样?贫困地区会不会出现“信息凹地”?带着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访贵州省公安厅,贵阳市、黔东南、黔南等多个市、州公安部门探寻答案。

      惠民应用零“贫富差距”

    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下纳灰村的刘心(化名)在民族小学读二年级。他家里条件不好,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黔西南州公安局副局长贺春秀告诉记者,类似的情况还很多。黔西南州贫困人口30余万,属于“两欠”比较突出的地区。边远农村群众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近9万人,他们的健康安全成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刘心的爷爷奶奶操持着农活家务,不能接他送上下学。今年4月的一天,刘心放学后没有回家,爷爷奶奶寻遍全村也未找到。刘心的爷爷突然想起孙子手上戴着民警配发的安全手环,他急忙来到警务室监控中心报警。民警迅速通过地网安防系统,定位跟踪安全手环行动轨迹,发现刘心在邻村,就和家人一起迅速赶过去。原来,刘心和同学被花灯表演吸引而没有回家。

    “安全手环是州公安民警免费发放给孩子的礼物——‘电子监护人’。”贺春秀告诉记者,手环对于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早已不陌生,但对于大山深处的许多留守儿童来说却非常稀奇。从2016年11月开始,黔西南州公安局与民政局、教育局等单位共同筹资,为留守儿童和特殊人群免费发放安全手环。

    记者了解到,安全手环具有位置实时监控、电子围栏报警、移动轨迹查询、SOS紧急报警等功能,编密留守儿童“大数据+”安全防护网。留守儿童父母和民警通过安装手机APP,可以实时观看孩子位置,查看动态轨迹,接收紧急报警。目前,黔西南州公安部门已制作安全手环6万多枚,2018年年初将实现全州留守儿童全覆盖。

    黔西南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家庭还过着“农以地为本、地以牛为力”的生活。过去,偷牛盗马犯罪猖獗,村民的耕牛一旦被偷,几乎没有找回的可能。乌沙镇磨舍村村民邹家华说,白天干活累,晚上守牛更累。牛被偷了,全家一年的生计就无望了。

    农村留守人群防范意识差、犯罪分子作案风险小利益大、“天网”工程未覆盖农村、作案“雁过无痕”等因素是导致偷牛盗马犯罪猖獗的主要原因。如何创新农村新型警务?“物联网”成为黔西南州公安变被动出警为主动防范的有效措施。公安部门制作大牲畜传感器2000余枚,给全州偷牛盗马相对频发的重点村寨那些经济价值高的大牲畜身上安装“耳环”。

    安全手环、大牲畜“耳环”是黔西南州公安推出大数据“地网”安防系统惠民举措的一部分,这些设备全部免费发放。贺春秀告诉记者,自“地网”安防系统应用以来,全州偷牛盗马案破案率从2016年的66.5%提升到92.7%。

    “地网”安防系统对特定对象安装传感器,集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一体,实现异常动态第一时间预警、侦测、感知、定位,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贺春秀介绍,黔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公安大数据建设工作却并没有在落后地区形成“信息凹地”。黔西南州公安“地网”安防系统综合“天网”“空网”“物联网”,并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机融合。

    公安消防“智慧”物联网

    “当……”细雨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江苗寨路上远远传来锣声,这是苗寨延续千百年的“鸣锣喊寨”,老人用苗语喊着“小心用火用电”。

    “全国农村火灾看贵州,贵州农村火灾看黔东南”。黔东南州有3922个50户以上木质农房连片村寨、88余万栋木质农房,使得火灾成了黔东南大地挥之不去的阴霾。

    千年苗寨,木质结构建筑群从山顶向下建设,一直到山沟路边形成牛角的形状。连片集中的木质结构房屋极易发生“火烧连营”。

    生在苗寨,身为苗族人,贵州省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田聪更是深有感触,“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见到效果的扶贫工作,只要一把火就烧没了。”

    农村地区最早的电路铺设于几十年前,当时的线路负荷仅能供照明用电,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功率的家用电器让线路不堪重负。田聪说,“农村火灾40%至60%都是因为用电引起的,苗寨的火灾预防,电要管起来。”

    房屋结构不能改,线路改造难度很大。2015年6月,贵州省公安厅提出“大数据管火”,打造农村消防云平台。2016年初,西江苗寨老百姓家里开始安装消防大数据终端设备。民警、村寨管理员通过在手机上安装APP,接收老乡家里的用电异常预警,进行紧急处置。民警还可通过各家用电数据,对用电习惯进行分析对比。

    设备刚安装后,空调、电磁炉、及时热的热水器,每天引发大量断电预警信息。随着老百姓越来越熟悉这套系统,安全用电意识和习惯提升,到现在,民警已经很少接到断电预警了。

    鸣锣喊寨、消防巡查线路轨迹也连入了消防大数据;消防池水位、消火栓水压等消防设施数据通过“物联网”连入消防大数据;消防隐患的排查,预警信息的排查,消防设备巡查等轨迹和文字、图片工作记录都形成大数据,消防工作监督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消防云平台通过大数据信息生成风险、规律的自动研判。

    田聪介绍说,目前,7个苗族村寨加装大数据设备,电器火灾为零。贵州消防下一步的改造思路,将对感知层的设备进行升级,使这些设备能够向大数据系统提供数据,并针对群众具体的隐患、习惯推送防火知识和提示。

    大数据应用深入警心警务

    “块数据”,记者在贵州走访过程中,常听公安民警讲到这个词。贵州省公安厅消防总队总工程师江平告诉记者,政府各个部门数据都存在于各个独立的系统中,如同一个个“烟囱”,相互独立的系统不能实现共享。将各个部门的“点”数据、“线”数据汇聚形成“块”,就形成了“块数据”。大数据解决了数据“聚”的问题,而“块数据”是大数据的最好应用。

    记者了解到,贵州省公安建设了全省统一、集中的公安综合信息资源库,涵盖全省各市州和省公安厅12个警种的30个业务数据系统数据,总量达165亿条;开展政府部门管理数据、公共服务机构管理数据和社会数据的汇聚,现已汇聚119类数据44亿条。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付光耀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块数据”的应用实例。随着州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民爆物品使用不断增加,公安机关建设了“民爆物品监管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对涉爆企业“民爆物品申请审批事项一网办”的便捷申请阳光审批。民爆物品使用点多、线长、面广,黔南州公安机关与国土、安监、环保、工商等部门监管平台无缝衔接,数据共享、责任共担,对民爆行业从业人员、商户、车辆等档案数据进行云存储,实现准确查询统计、深度分析研判、自动比对,形成涉爆违法违规行为提前预警。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贵州省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创新并不仅仅是某个试点部门、某个市州的强项,许多基层民警都能讲出大数据理念、大数据应用。

    遵义市公安局副局长王鹏冲告诉记者,大数据“模块化”应用的理念下,一个基层民警开发了加油站散装汽油销售记录模块,对散装汽油的流向进行追踪,实现了对自己辖区危险品流向的管理。

    王瑛玮告诉记者,省公安厅注重顶层设计,建设多彩警务云,加快警务机制内生性变革和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水平。大数据在警务实战中发挥作用,挖掘数据价值,警务“互联网+”的应用则向基层民警“众筹”,每一个基层民警都能利用大数据“开发”模块化的应用。

    “全省重大群体性事件和多发性侵财案件大幅下降;命案发案数从全国第3位降至全国第15位,现行命案破案率98.85%,创历史新高。”王瑛玮以一串数字向记者说明,大数据建设和应用水平“弯道取置”成果,全省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和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此外,民警规范执法监督全过程,都运用了大数据支撑。贵阳交警将民警人、事、权全部纳入数据管理实时监控管理之中,将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考勤处理”模块,记录民警排班、加班、请销假、GPS和指纹打开、信用星级等信息。

    国家大数据战略下,大数据安全保卫工作自然成为贵州公安机关的工作重点。贵州省公安厅网安总队政委魏文介绍,贵州公安对省内关键基础设施、工业控制系统、重点大数据产业信息系统、涉外大数据安全企业,开展监管保护、实时监测预警。仅2017年1月至4月,贵州公安先后抵御住了来自境内外的网络攻击约4530万次;2016年侦破危害大数据安全及其衍生类案件21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74人,涉及案值4695万余元,打赢了“网络空间安全”保卫战。

    关键词:
    [phomead]6[/phomead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