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70余座明清时期墓葬现身望坛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
  • 70余座明清时期墓葬现身望坛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

    时间:2019-10-24 05:26: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原标题:望坛棚户区改造工程前期考古勘探有收获

    70余座明清时期墓葬现身

    天坛南门外,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70余座明清时期的普通墓葬。昨天(23日),文物部门透露,类似动工前先考古勘探的工程已成主流,而五六年前主动考古的工程只占到一两成。

    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考古发掘现场已经立起围挡,豁口处有保安24小时值守,防止有人闯入。围挡内,大部分土地被绿色苫布覆盖着,只露出几处长方形的探坑。几位考古工作人员戴着草帽,坐在马扎上记录发掘信息,还有一些穿着天蓝色背心的工作人员使用工具清理地面。一些崭新的监控探头安装到位,全程“盯防”。

    市文物局介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配合东城区望坛棚户区改造项目10标段建设,今年6月20日至8月29日,市文物局组织市文物研究所在改造工程占地范围内开展了考古勘探工作,发现了这批古代墓葬。10月9日起,市文研所依据《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开始对前期勘探发现的古墓葬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截至目前,工作人员已经发掘古墓葬70余座,有少量文物同时出土,其中包括瓷罐、陶罐、铜簪和铜钱等。

    根据出土的墓葬形制、随葬品及以往周边地区发现的古代墓葬,文物部门初步判断,这批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为明清时期普通墓葬。工作人员介绍,是否会有新发现尚不能断定,需要等待进一步发掘。目前虽然没有所谓的“金银财宝”出土,但考古价值依然存在。因为考古不是盗墓或者鉴宝,是利用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遗存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这也是为何文物部门强调,要在工程开始前先进行考古勘探的原因。

    一位考古业内人士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文物保护意识增强,这是一个好趋势。市政协曾公布一份调研报告显示,2007年和2008年本市新开工建设的4191个项目中,只有97个进行了考古勘探,98%开工项目未进行过文物勘探。甚至是五六年前,主动先期考古的工程项目比例也不超过一两成。

    考古人的思路也在转变中。“以前是闷头干活儿,现在要主动宣传正确的考古知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张中华昨天走进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为初二学生们讲“真实的考古”。他说,近几年我们在圆明园的考古是对公众开放的,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就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崩裂成两截的陡板石,地砖上裸露的暗红色,都代表被烧过的痕迹。如果我们不向参观者讲解,这些文物虽然出土了,但背后的故事依然鲜为人知。台下,二十二中校长高宇军也成了听众。他说,请专家来讲最原汁原味的历史,是希望孩子们更熟悉自己的家乡。

    市文物局介绍,去年起就推出了“闻·悟北京”活动,请考古专家走进校园和社区,将文物知识送到基层,呼吁更多人主动参与保护文物,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自豪。张中华说:“我们不仅要通过考古找到北京城下的秘密,更要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