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砥砺奋进的五年]北京市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4.5万套
  • [砥砺奋进的五年]北京市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4.5万套

    时间:2017-06-15 17:57: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千龙网北京6月15日讯 (记者 何珊)“住房保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五年来,北京市保障房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房品质不断提升,分配管理不断规范,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在北京市“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发布会——北京市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主任邹劲松对北京市五年来的保障房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总结。

    根据北京市住建委提供的数据,2012年至今,北京市通过新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64.5万套,建设面积5796万平方米,其中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含经适房、限价房、自住房、公租房)29.3万套,棚户区改造等定向安置房35.2万套。全市实现竣工48.8万套,建设面积4220万平方米,其中,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房(含经适房、限价房、自住房、公租房)21.3万套,棚户区改造等定向安置房27.5万套。另外,还通过核心区平房院落保护修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等方式,统筹改善民生与风貌保护的有机统一,多种方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近年来,共为东、西城区调配保障房和人口疏解安置房13.2万套;“十三五”期间,还将继续在发展新区调配建设4万套。

    公租房 规划设计更合理 管理措施更到位

    据邹劲松介绍,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保障房规划设计方案专家审查机制,从专业技术角度,评审、优选、改进保障房规划设计方案。北京市70%的保障房项目布局在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周边区域,方便群众工作和生活,倡导职住平衡、产城融合。2017年2月,北京出台全国首部公租房建设与评价地方标准,构建了设计、建造、评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实施体系。截至目前,北京市近600项保障房工程荣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北京市建筑长城杯等荣誉。

    公租房在规划设计上注重住户体验,从环境、户型、面积上予以充分考虑,在阳台、层高等细节上细化规定要求,提升居民获得感。公租房的设计规划高度关注老年人和年轻人的需求。北京已经在2016年进行了青年公租房和老年公租房的试点,首次放开22㎡最小面积限制,引入15㎡适合单身青年居住的的小户型公租房,减轻年轻人的房租压力。

    近年来北京市在保障房建设中大力推进住宅产业化,确立了以内装工业化、结构产业化、绿色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的保障房产业化实施路径。2014年10月起,北京市保障房实现绿色建筑行动、产业化100%全覆盖,目前规模已超2200万平方米。2015年10月,北京率先实施保障房全装修成品交房,2017年3月,工作目标和要求再提高,新纳入保障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全面实施装配式建筑。

    在保障房的管理方面北京市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三级审核、两次公示”的审核体系基础上,保障房审核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取消简化40%的保障房申请证明材料。推进住房保障审核管理系统与民政、公安、地税、社保、公积金部门数据联网共享,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分配环节也实现了网上申请,不用现场排队,减轻申请人舟车劳顿,切实为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

    自住房 供应大幅提升 新老北京人共同获益

    截至目前,北京市累计实现自住型商品房供地7.55万套,已销售6.04万套。据邹劲松介绍,自住商品房重点支持北京市无房家庭自住需求,项目价格低于周边市场价格30%左右,为稳控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北京市公布的供地计划中,自住房的供地大幅增加,未来5年自住型商品房将供地1020公顷、拟建25万套房。今年自住房供地由原先的1.5万套大幅增加至5万套。

    2017年4月起,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住房供应体系,北京市从公租房、自住房项目中专门切出不低于30%比例的房源面向长期稳定就业的“新北京人”,即符合本市限购条件的非京籍家庭分配,并建立长效机制,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该制度已经在3个公租房和一个自住房进行了试点。

    邹劲松表示,新北京人对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把新北京人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体现了北京的包容度和温度。未来五年,保障房供地量大幅提升后,新北京人和老北京人可以共同享受首都发展的成果。该项制度要坚持下去,并且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优化,以区域进行统筹,优化准入条件和分配方式,对特殊人才实行专项分配和定向分配。

    棚户区改造、公开“双兼顾”

    2013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计划从2013年起到2017年改造15万户棚户区居民,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截至2017年5月底,全市累计改善了14.7万户家庭住房条件。

    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30余个政策文件,简化审批手续,加大资金投入和土地供应,创新实施国有土地棚改土地使用权一次性招标和集体土地棚改土地开发政策,创新统贷统还和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模式,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全面加快推进。严格房屋征收腾退管理,统筹各类补助、奖励类别及标准,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建立了民意征询和预签协议的工作机制,每个改造片区居民同意率达到一定比例以上,改造工作才能启动,签订补偿协议的居民达到一定比例以上,征收腾退工作正式开始,协议生效。从根本上扭转居民相互攀比、预期过高的局面。

    在征收腾退过程中,棚户改造工作能做到信息全公开,保障被征收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推动全程公开透明为目标,不断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做到对象公开、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资金平衡方案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依靠群众,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被征收人代表对安置补偿工作全程监督,协助做好困难户认定、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及民意反馈等具体工作。

    五年来,北京市通过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力推进住有所居目标实现。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