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 老城区美了 “金名片”亮了
  • 老城区美了 “金名片”亮了

    时间:2017-07-27 09:27:00  来源:千龙网  作者:

    原来开墙打洞的小门脸不见了,建筑恢复了原有的样子,居民的生活有了安全保障;大街上、胡同里甚至楼顶上的违建全都拆除,堵车减少了,走路痛快了,腾出来的地方,更多的成了能让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公园、绿地;历史上的三里河“流”回前门,美食云集的簋街更安静、更整洁、更安全……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要拿出“绣花功夫”,把城市的“里子”织出锦绣,织出宜居。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正在由内而外的美起来,居民的生活环境正在变得更美丽更宜居。

    整治“百街千巷”创建“十无”标准

    东城区作为首都核心区,今年上半年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总任务为整治提升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58条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含通信架空线16条、电力架空线42条);844条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及梳理。

    经过前期环境秩序整治,目前东城区已达到“十无”标准的街巷为78条。其中:“十无”大街14条,“十无”背街小巷61条。通过“十无”创建工作,已完成拆违4769处、面积18.5万平米,封堵开墙打洞3689处、面积9.1万平米,拆违、封堵后简易恢复立面4.7万平米,拆除违规广告牌匾1826块,清理堆物堆料1万余吨,拆除地桩地锁2752个,清理僵尸车256辆,清理群租房1256处,清理公房违规转租转借3289户,整治地下空间48处,依法无偿收回直管公房4间(属全市首例),处罚占道经营8343件、查处无证无照经营403户,清理小餐饮等“七小业态”509家,停止“开墙打洞”后续经营主体716户,有效地改善了街巷环境。

    东城区架空线入地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主次干道架空线入地任务已开工8条、完工1条,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任务已开工17条、完工14条。

    推广“小巷管家”17个街道全覆盖

    半年前还是遍地违建、到处地锁的老旧小区,现在成了“十无”、“十有”示范小巷。如今位于东城区龙潭街道的夕照寺西里南区,原来被违建、私装地锁占满的路面已经修整一新,道路不仅平整,经过拆违后,拓宽成了10米宽、150米长的双车道马路。原来各种开墙打洞小门脸全都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盛放着鲜花的花坛、花钵。

    龙潭街道是东城区率先实施“小巷管家”模式的街道,现在“小巷管家”已经在全区各个街道推广。今年8月底,东城17个街道、王府井和北京站两个地区、178条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将全面实现“小巷管家”全覆盖。“小巷管家”不设学历年龄限制,凡热衷公益事业、熟悉街巷情况、了解法律法规、关心城市管理、时间精力充裕的市民均可报名。“小巷管家”的职责、制度以及奖励方式都将根据各街道情况“因地制宜”。

    除了开展认领街巷的日常巡访,了解社情民意,搜集整理街巷环境基础信息,小巷管家的基本职责还有很多。比如发现、记录、报告、劝导、反馈街巷“十无”环境问题和“十有”落实情况,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举报、监督,协助街巷长加强街巷环境建设管理,监督街巷长履职情况,配合做好“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宣传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引导居民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遵守。动员、发动居民开展环境治理、秩序维护、车辆码放、扶老助残等志愿服务,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大家庭氛围。

    腾退公共空间胡同遍布“口袋花园”

    留白增绿、拆围建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原来私搭乱建的小胡同、堆物堆料的公共空间腾退出来,因地制宜地建起各种花池,居民自己动手做起“园艺师”。如今,在东四文保区南门仓、流水巷、流水东巷、铁营胡同和东四四条,曾经拥挤杂乱的胡同增绿近500平米,各种绿植与鲜花充满了胡同,居民们亲切地称这里为“口袋花园”。这种政府买花苗、居民齐参与的模式,让老北京胡同的“颜值”再次“爆表”。

    今年以来,东四街道开展环境整治,清理私搭乱建、堆物堆料,把私占的公共空间腾退出来。同时,东城区园林绿化部门结合胡同绿化工作,根据不同胡同的环境,建起各种花池、花箱、花架,让居民自己做绿化建设。截至目前,仅流水巷、流水东巷、铁营西巷、铁营南巷等5条胡同,就砌出固定花池20多个,摆放花箱30多个,还搭建了220多延米的葫芦架。为了保护胡同风貌,花池采用的都是灰砖,和胡同院落风貌相一致。月季花、矮牵牛、金鱼草、串儿红、三色堇……园林部门还为这些花池送来花草,为初夏的胡同添了一抹抹亮色。

    家门口有了微花园,如何让这美景不被破坏,长久延续下去?胡同居民认养的模式,让居民参与其中,主动承担起管护责任。除了日常的浇水除草,本来就喜欢侍弄花花草草的胡同居民还在原有的基础上,自发栽植了金银藤、海棠等,让花池的景观越来越丰富,谁是最能干的“胡同花匠”,已经成了居住在东四街道最耀眼的“明星”。

    拆违腾退整治空间全部还利于民

    “乐园”、“趣园”、“宁园”、“雅园”、“畅园”。如此优美风雅的名字,并不是什么名胜古迹,而是体育馆路街道拆除2700多平米违建后,经过多轮征集居民意见、讨论、设计出来的休闲空间。这里曾经是连片的违建拆除后腾退出来的2700平方米空间。

    拆了之后怎么建?目前,东城区的各个街道已经将这个问题放在了与拆违、封堵开墙打洞同等重要的地位。不能为了整治而整治,整治完了怎么利用才是重点、是难题。以体育馆路的“五园”来说,通过征求居民意见,2700多平米的地方光方案就做出了三套,最后决定建设五个“园”:乐园、趣园、宁园、雅园、畅园,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全部用来供居民文化休闲娱乐:雅园的地面做成了弹性的,里面准备给孩子们做活动场地;趣园里面设置了棋桌、椅子,让老邻居们可以在这儿“杀一盘”;乐园里面有健身器,有空间场地,跳舞跳操都可以;畅园里面有很多长椅,居民可以在这儿聊天拉家常;宁园里面有乒乓球台,可以打乒乓球。

    为避免园区完全开放变得脏乱,五个园子还都有专人管理。早上6点,市民就可以随时进来活动娱乐;到了晚上9点,大门一关,便于物业的保洁人员入场清扫,也便于封闭管理。园子的钥匙交由居委会和居民积极分子共同管理,遇上想提前使用园子的居民,打个电话就有人来给开门。而且结合老城区、结合天坛文化,五个园全部设计成青砖灰瓦的老北京四合院风格,里面的绿植是翠竹、石榴、月季,门口还有花开富贵、喜上眉梢的砖雕,未来还会在墙壁上安装吹糖人、做小买卖等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大型砖雕。

    在距离这里不远的东二环广渠门桥的白桥大街8号楼一层底商,一处全新的养老驿站将在今年11月前后正式为老人服务。开墙打洞、私搭隔断……这里近800平米的地方,以前挤进了美容美发、小饭馆、发廊、熟食店、小超市等至少15家店铺。

    今年4月,这将近800平方米的空间已经全部腾退清理完毕。腾出的将近800平方米空间,未来将建成一处示范级的“养老驿站”。这处养老驿站将涵盖日间照料、心理慰藉、呼叫服务、助餐、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等六大养老服务功能。在这个基础上,还打算开展一两项特色养老服务。包括助餐服务,每餐收取15元左右的费用,与辖区内的餐饮服务商合作,由具有资质的餐馆每天为老人进行营养配餐,并将配餐送到驿站的老年餐桌。老年人可以来驿站就餐,如果老人腿脚不便,也可以将餐点送至老人家中。

    拆违建治群租“上天入地”不手软

    拆除了街面上看得见的违建,治理了小区里正规单元房的群租,东城区继续把疏解整治促提升的重拳打向了更为“隐蔽”的地方。

    在距离正阳门火车站旧址仅500米的地方,就隐藏着这样一个面积达3600平米的“空中违建”。这处违建建在曾经著名的人人大酒楼顶上,3600多平方米的违建分布在四栋楼的楼顶及南侧,分别涉及金达商场、升旗宾馆、人人大酒楼、金宅门烤鸭店等单位,主要用于办公、宿舍、储物。拆违结束之后,如果可以达到屋顶绿化的标准,就设想在楼顶打造几处步入式的“空中园林”。空中园林建成后,居住在酒店的房客站在顶楼的花园内即可直接俯瞰天安门广场。

    此外,位于中轴路南段最大体量的一处违建也是建在楼顶的“空中违建”。近日,这处位于沙子口万朋文化用品商城的楼顶的3200平米违建启动拆除。拆违结束后,这里将进行屋顶绿化,如果承重允许,这里将建成公益性质的“笼式足球场”,向市民免费开放。

    厨子舍的清真筵席和独特的“七眼灶”、京绣传统技艺、风筝张的风筝制作技艺……在东城区崇外街道,出现了一座社区非遗博物馆。而这里曾经是一处通过隔间隔断居住了100多人的地下空间。经过清理整治后,由居民投票倡议,14个非遗项目将“常驻”其中。

    这个200平方米的非遗博物馆位于崇文门外都市馨园社区,这里原本是民防地下空间,后来被出租,有的用于单位员工宿舍,有的干脆用隔断隔出小房间用于出租盈利。200平方米的地方最多的时候住了150多人。崇外街道还排查出类似的民防地下空间4个,总面积达4000余平方米。目前,东城区已经清理群租房1224处,整治地下空间48处。这些地下空间将恢复其本来的使用性质,有条件的将改建成便民设施或者公益性质的活动场所。

    大杂院中抢救会馆三里河水流回前门

    疏解整治促提升,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让“绣花功夫”从原来的主要大街深入到背街小巷,也让古老的核心城区焕发出更加带有历史感的韵味。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三里河水系重现前门东区,以前被大杂院侵占的诸多会馆也将在未来露出真容。

    清澈见底的河水,倒映着青砖灰瓦的院落,不少市民或是在岸边散步,或是在亲水亭台上歇脚聊天,享受沿河看柳、风摆荷叶的惬意。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的复建,依据的是历史上河道位置和走向,北起西打磨厂街,南至茶食街;西起前门东路、东至长巷二条、正义路南延。总长约900米,占地约1.3万平方米。

    为了有效利用雨水资源,三里河地下建设了3个蓄水池,通过溢流存储在蓄水池中,进行雨水收集。蓄水池内设置了循环泵、净化泵,采用导流系统,还设置了砂缸过滤和消毒设施,增加水体循环利用。另外,项目还运用了海绵城市措施,设计中水处理系统,也可以用于河道补水和园林绿化浇灌。为了保障三里河河水清澈,生物活性炭滤层也被运用其中,这就可以去除一般的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单元难以去除的微量污染物质。

    目前,河道范围内480户居民已经告别了原本的破旧平房得以搬迁。三里河沿线长巷头条等9条胡同完成市政改造、架空线入地和胡同景观整治。在历史上,前门地区会馆云集,所以在此次三里河绿化景观项目建设时,还完成了河道沿线两侧的房屋里面修缮。目前,正在进行两侧的江西新建会馆、江西丰城会馆、安徽泾县会馆、福建汀州会馆南馆这4个普查级文物的修缮及违建拆除等环境整治。根据统计,三里河两侧目前共有文物26处,其中18处会馆。未来,将在尊重历史、传承文脉基础上进行绿色生态修复,完成文物腾退修缮利用,并与周边功能有机结合,进行新的文化交流服务,在新时代让老建筑赋予新内涵、焕发新生机。

    “新”簋街亮相老街区涅槃重生

    簋街在北京、全国、甚至国外的食客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随着名声越来越大,各种问题也随之突出:安全隐患、交通混乱、噪音污染、环境脏乱……就在今年五一,全面改造整治的簋街全新亮相。“新”簋街增加了200个左右的机动车停车位,还特别开辟出11处共享单车停放点。改造中,簋街拆除了207处违法建设近万平方米,经营面积减少了2万,人行便道最宽的地方拓至10米以上。而且,通过铺设燃气管线,簋街也彻底告别液化石油气瓶时代。

    东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簋街的发展,经过反复摸底调研,2016年将簋街综合整治列入区级折子工程,投入巨资对簋街开展环境综合提升,总的目标是“让生产经营更安全,让食客吃得更放心,让交通出行更畅通、让街巷环境更优美,让居民生活更安宁,让簋街的明天更美好”。

    曾经,到簋街吃饭,没地方停车是不少食客最头疼的事。经过改造和整治,簋街新增200个左右的停车位。此外,共享单车也将在簋街占有一席之地。簋街的道路两侧将设置11处共享单车停放点,具体点位目前正在和摩拜、OFO等共享单车企业洽商,停车点未来将由企业负责运行和维护。

    原来,簋街西段一直没有天然气管道,商户基本都是使用液化石油气瓶。经过改造,簋街告别换液化石油气瓶时代。燃气管线西起北新桥路口,东至南北小街,经调压后沿南北两侧分别敷设,全长共计1900米。

    簋街既是一条商街、美食街,但更是诸多居民居住生活的区域。东城区全面提升簋街综合品质和文化底蕴,努力打造业态适宜、文化突出、和谐有序、环境友好的簋街新面貌。通过环境综合提升,将使簋街实现“五个优化”、“五个转变”,即:市政管线优化,安全隐患由多向少转变;经营秩序优化,商户管理由无序向有序转变;道路交通优化,群众出行由拥堵向通畅转变;街区品质优化,城市环境由脏乱向优美转变;生活环境优化,居民生活由喧闹向安宁转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