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陈进初:病魔击不倒的水利扶贫第一书记
  • 【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陈进初:病魔击不倒的水利扶贫第一书记

    时间:2018-05-04 15:42:59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开栏语: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丽图景。要把蓝图化为现实,必须要有实干家的精气神,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长期以来,重庆水利人充分发挥“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紧紧扎根一线,清贫坚守、尽职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是新时代重庆人的典型代表。即日起,本网推出“重庆基层水利实干家”专栏,聚焦水利基层代表,敬请关注。

    办公桌前整理文件的陈进初。记者 李裕锟 摄

    个人感言:群众也认可我这个陈书记,我就要留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记者 黄宇/文 李裕锟/图 谢鹏飞/视频

    下过一场雨,正是春种的时节,巫溪县尖山镇尖山村驻村第一书记陈进初显得格外忙。

    去年底,经过动态调整,尖山村新增了6户贫困户,加上从外迁入的31户贫困户,要尽快摸清家庭情况,找到合理的帮扶方式。

    出门时,陈进初都要带上一个记录本、一个居民基本情况簿、一叠扶贫政策宣传单,走访完一户人家,他要将了解的信息全部记到本子上才行,以免日后忘记。原来,早在2013年,陈进初被确诊为白血病,虽然病情得到控制,但记忆力大为下降,不得不依靠笔记提醒自己。

    陈进初是巫溪县水务局职工,2015年9月,他自愿担任尖山村扶贫第一书记。2016年5月,他又兼任了尖山片区水管站站长的工作。如今,尖山村早已整村脱贫摘帽,但动态调整后的巩固工作仍占据着他的大量时间。他说:“尖山村的贫困情况我最熟悉,群众也认可我这个陈书记,我就要留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患病之后的决心:回到基层去

    陈进初的荣誉证书。记者 李裕锟 摄

    2013年前后,受利益驱使,大宁河沿线涌现出很多非法采砂者,多数以家庭为主,形成三三两两的小团体,昼伏夜出,行踪不定。

    担任巫溪县水务局河道科科长的陈进初,受命负责整治大宁河乱挖盗采现象。

    彼时,热爱运动的陈进初,给自己下了死命令:尽最快速度,挖出这些违法者,还大宁河一片绿水。他们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

    大宁河沿线范围广,交通不便,夜里采砂更增添了被抓的难度。一接到举报电话,陈进初们就得立刻出发,这才可能赶个正着。

    几个月时间里,陈进初的体重从140多斤掉到了110多斤,他没在意,但随后头晕、脱发、浑身发软的症状接连出现,他才慌了。

    那年8月,正是非法采砂最猖狂的季节,他不得不放下工作到重医附一院检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结果犹如晴天霹雳。

    骨髓移植要数十万元,还要配型成功才行。他等不了,也付担不起,遂选择了保守治疗回到单位。

    一线工作干不了了,巫溪县水务局将他调回办公室,组织职工为他捐款,尽心照顾他。

    所幸,他所服用的药品正是国家慈善总会的药品援助项目之一,原本20余万元的费用减免后需自费近10万元。2015年,他服用的自费药物被纳入医保范围,一家人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陈进初的治病发票和药品处方单。记者 李裕锟 摄

    经过两年的治疗,陈进初身体状况好转了不少。当时,重庆正开展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各单位派驻驻村第一书记,巫溪县水务局的人选正在酝酿中。

    想到自己有着20多年的基层经验,最擅长的就是群众工作,“与其闲着养病,不如回到基层去”。陈进初在征求医生意见后,向单位毛遂自荐,要求担任第一书记。巫溪县水务局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他的要求。

    实地走访的收获:饮水串起信任

    每天早上,陈进初都需要按时服用药物。记者 李裕锟 摄

    尖山村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寒山区。2015年,村里的建卡贫困户达114户,占总户数的1/10左右。

    得知刚上任的第一书记是白血病患者,尖山村村民们满腹狐疑。“得了白血病的,还能来村里扶贫?”“我们这条件,他能受得了吗?”

    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只有实干才能迅速建立起信任。上任第一天,陈进初就带着记录本和政策宣传单入户了。

    114户贫困家庭,散落在尖山村大山深处各个社,有的甚至不通公路。陈进初将居住情况逐一划片,挨个实地走访。

    3个月过去,在记录了3个笔记本,散发了数百张政策宣传单后,陈进初把114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摸清了。

    “最大的问题在于吃不上水。”陈进初发现,大山深处的114户贫困人家,几乎家家饮水困难。没有水,就谈不上发展产业,更不用说脱贫致富了。

    尖山村五社的汪祥银一家,住在离镇子最远的深山里,老两口都有病,干不了重活,过去全靠用橡胶管引来山泉水解决饮水问题,遇到枯水季节,只能走两个小时山路下山挑水。

    陈进初走访帮扶农户。记者 李裕锟 摄

    实地查看情况后,陈进初向相关部门协调了200多米的PPR管道,帮汪祥银一家把山泉水蓄积起来,彻底解决了他们家和周边3户居民的饮水困难。

    治水成功,让陈进初找到了本职工作和扶贫工作的相通之处,也收获了当地群众的信任。2016年5月,他又兼任了尖山片区水管站站长的工作,将饮水供水作为重点,系统开展治理工作。

    过去,当地供水管使用的是铁管,一到冬天,就容易被冻裂。他担任站长以后,协调县水务局全部换成了PV管,从此再没出现过管道冻裂现象。

    至今,经陈进初协调,该县水务部门先后为尖山村新建了蓄水池8口、整治2口,并安装输水管网33.9公里,居住分散村民的用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找到脱贫的出路:和群众在一起

    陈进初检查供水管道。记者 李裕锟 摄

    “你还是要找点活路做,家附近就有养兔子的,也有种药材的,可以去打零工,你愿意做哪个,我去做老板工作。”

    “我都愿意,等把家里娃儿安置了就去找。”

    “行,有需要就来找我,我就在旁边水管站住,几步路就到了,来就说找陈书记。”

    这天,在新迁入的贫困户陈宗怀家,了解完家庭情况后,陈进初向他推荐工作。陈宗怀今年53岁,早年做工时不慎切断手指,失去劳动力,大儿子智力残疾,一家人全靠小儿子在外打工挣钱。

    在陈进初看来,向贫困户宣传政策,帮他们找到事情干,比单纯给钱给物要实在,“只有找到出路才能真脱贫”。

    今年70多岁的颜啟华,因癌症住院花掉了大部分积蓄,儿子在外做生意也亏了本,一家人长期蜗居在大山里的土坯房里。

    陈进初上门走访,建议他搬出大山,按照国家扶贫政策,拿补贴、修新房。从选址、施工,到装修、验收,再到搬家、入住,陈进初全程跟进。在他的建议下,颜啟华还养起了土鸡和蜜蜂,一家人顺利脱贫。

    陈进初查看帮扶农户家脆李成长情况。记者 李裕锟 摄

    有了贫困户的示范带动,尖山村里,不少人也开始主动养起土鸡、生猪等。“农户每养一只土鸡,补助14元,每增加养成一头生猪,补助720元,光这一项就有近千元的收入,还不算卖出去的钱,所以大家积极性很高。”陈进初说。

    除了养殖业,尖山村还为农户争取到免费的脆李树苗,发展了脆李645亩。

    “这些扶贫产业,终于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了。”今年春天,眼看着漫山遍野的李花盛开,陈进初很激动,“要赶紧为尖山村农产品打造一个品牌,才能提高市场效益。”

    劲头十足的他,其实早已驻村期满,可以回到县城工作。但他选择留了下来,“大家认可我,信任我,我就留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