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心肺复苏有何要点?异物卡喉怎么处理?生活急救看过来
  • 心肺复苏有何要点?异物卡喉怎么处理?生活急救看过来

    时间:2017-05-10 23:01:19  来源:华龙网  作者:
    培训活动结束后,合影留念。 通讯员 龙梅 摄

    华龙网5月10日20时26分讯(记者 黄宇 通讯员 何雷)“心肺复苏按压不光要有力度,还要有速度,每分钟的按压频率要大于100次,平均下来,每秒至少得按1.5下。”今(10)日下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小龙坎社区,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外科护理卫生营总护士长鲜继淑一边演示着标准动作,一边给市民讲述人工心肺复苏的要点。

    心肺复苏要点是什么,有没有诀窍?婴幼儿异物卡喉哪种情况最严重,怎么迅速取出异物?生活中哪些症状需要立即送医院,如何判断?在3个多小时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中,护理专家的精彩授课赢得社区市民的热烈掌声,“南丁格尔”们用这样的特殊方式,提前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心肺复苏做起来很费劲 掌握3要点才能起作用

    “心肺复苏很费劲,做起来大家会觉得很累,但请一定要咬牙坚持,至少要做满100次以上,才可能有效果。”鲜护士长说,人工心肺复苏对于众多没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十分重要,在专业医护人员和仪器到位之前,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生的希望。

    在1分钟时间里,鲜护士长标准按压了100次以上,模拟人很快恢复了“呼吸”,而旁边跟着学习的众多年轻人,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且效果不佳。社区参与培训的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连声感叹:急救的活真不是那么简单,既要有技术又要有体力。

    据介绍,心肺复苏最重要的要点有3个:找点、按压、坚持。一是找点,就是确定胸外按压点。解开倒地者上衣,双乳头连线的中心点就是按压着力点。二是按压,施救者面向倒地者,跪于其身侧,两掌相叠,掌根向下,双掌绷紧,腕-肘-臂绷成直线,用力有节奏的垂直下压,按压30次后口对口呼吸2次。力度方面,成人按下去至少5cm,不超过6cm,这样胸部才有足够回弹力。三是坚持,最重要的是施救不能停。连续5个循环后,检查一下胸部有无起伏,有无恢复自主呼吸。如有,将其头部拨往一侧,帮助呼吸;如无,则应坚持按压,直至专业人员接手。

    鲜护士长还提醒市民,心肺复苏时要解除皮带、文胸,方可找准按压点,也让胸部有足够回弹空间。

    婴儿异物卡喉 无法哭叫状态最危险

    “如果宝宝只能发出尖锐的声音,并慌乱无意识地挥动双臂,这种类型的异物卡喉是最危险的。如果能看见嘴里的异物,可用手拿出来,就尽快取出来,否则千万不要试图去取喉咙里的异物,有可能会越捅越深。”今年的第46届南丁格尔奖候选人、西南医院内科护理卫生营总护士长游建平一边讲解,一边利用模拟婴儿进行示范操作,向市民展示如何紧急处理婴儿异物卡喉。

    “由于婴儿的身体结构、配合能力与成人不同,处理时首先应尝试拍背法,如果拍背法无法将异物排出,要立即使用挤压法。”游建平说,针对不同大小宝宝的异物卡喉,急救方法又有少许不同。

    拍背法是用手掌在两侧肩胛之间用力拍打,连续5次。1岁以下的宝宝,把他翻过来,面朝下,身姿俯卧在抢救者的手臂上,用手支撑宝宝的头部,你的手可以用大腿来支撑,注意宝宝的头部要低于胸部,不要捂住嘴巴,脖子不能扭着。1岁以上的宝宝,家长站着或坐在宝宝身后,一条胳膊环抱宝宝胸部,让其身子稍微前倾,靠在你的胳膊上,然后另一只手在两侧肩胛之间拍打。

    而使用挤压法的时候,1岁以内宝宝,应使用胸部挤压法。抢救者让宝宝仰卧,用胳膊支撑宝宝的身体,用手支撑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的两个或三个指头放在双乳头连线中点下方胸骨上,向下连续垂直按压5次,按压深度要足够。1岁以上宝宝,应采用腹部挤压法,抢救者站着或坐在宝宝身后,胳膊环抱住宝宝,一只手攥成拳头,掌心向上,放在肚脐和胸骨之间,另一只手捂按在拳头上,快速向上向内挤压,连续5次。

    游建平提醒,瓜子、花生、葡萄、果冻、玻璃珠等圆形物体最容易被宝宝吞咽引发窒息。父母一定要注意防止宝宝不小心误食,婴儿则有可能在呕吐时呛入奶液、胃液,引发窒息。误吸异物可致命,一旦发生大的气管误吸,家长要第一时间进行急救,不要浪费时间送医院,对于暂时不危及呼吸和生命的疑似误吸,则应尽快送医。在送往途中有可能因为路途颠簸使异物颠倒主气管,造成窒息,因此应尽量避免颠簸。

    珍惜十分钟救命时间 不要太纠结“救人是否担责”

    据介绍,现场急救就是应用急救知识和最简单的急救技术进行抢救,能最大程度稳定伤病员的伤病情,减少并发症,维持伤病员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现场急救是否及时和正确,关系到伤病员生命和伤害的结果。

    “孩子们的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也难免会遇到小孩被异物卡喉的时候,今天学到的东西恰好可以派上用场,遇事后知道第一时间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小龙坎社区某幼儿园老师小唐说,回去之后,会把学到的东西和同事们分享,争取让全园的老师都学会这救命“招数”。

    “我还是害怕自己是个‘半吊子’,真正遇见人需要抢救,上去会不会帮倒忙啊。”社区工作人员小张说,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急救技能培训,尽管每种技术都反复练习了很多次,学到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心里还是有顾虑。

    “现场急救是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如果市民也能掌握常用的急救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能大幅提高患者的生存机率。遇见紧急情况时候,有基础的市民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是十分有用的。”培训活动最后,西南医院烧伤护理卫生营总护士长孙薇说,突发疾病发生后最初“救命的时刻”,在急救医学上有两个“空白期”:一个是“医疗空白期”,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施救前,第二个是“救援空白区”,即第一目击者的救援期,这段时间通常很难有专业医护人员在现场进行救治,市民的自救互救就显得极为重要。

    她也提醒市民,在急救人员到位后,家属应多与他们沟通,介绍患者的一些基本情况,配合进行量血压、测脉搏等检查,不应在“送往哪家医院”“何时送往医院”的问题上犹豫纠结,情绪激动。这时候应尽量保持冷静,原则上建议听从现场专业急救人员意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