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防止数字脱贫 把群众的收支账算清楚
  • 防止数字脱贫 把群众的收支账算清楚

    时间:2017-04-10 20:42:25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  作者:

      何平(资料图片)

      人物档案

      何平:

      市人大代表

      武隆区区委书记

      2016年脱贫成绩单

      全区75个贫困村已达到整村脱贫标准,建卡贫困人口由1.6万户、5.5449万人减少到1734户、5111人,贫困发生率由18.6%下降到1.7%;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215元增长到6842元,增幅达208.9%。

      “老王,你家牛圈里那几头大黄牛卖了吧?应该卖了个好价钱哦!”前不久,市人大代表、武隆区委书记何平去了一趟百公里外的火炉镇筏子村,现场拿出本子和笔,认认真真地给曾经的贫困户王洪伦算了一笔“脱贫账”。

      账本不复杂,当年老王喂养的5头黄牛外加6只野山羊,卖了1.1万多元,收入增加到1.3万多元。这意味着,王洪伦继居住条件改善之后,荷包也鼓了起来,并成功脱了贫。

      挨家挨户年终结账,在这个昔日穷村子里,何平结对帮扶的10家贫困户都脱了贫。

      “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绝非停留在一堆数字上,而是在每个建卡贫困户的银行卡里。区里有个大账本,家家户户有一个小账本。几万个小账本汇集起来就是一个大账本。”何平接受重庆晨报记者专访时说,近两年来武隆举全区之力,以超常规的举措,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以实干苦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防止数字脱贫?

      把群众的收支账算清楚

      重庆晨报:关于扶贫,有种说法,没有扶不起来的群众,只有不对路的法子。之所以“扶不起来”,可能是扶的姿势不对。你怎么看?

      何平:我赞同这种说法。实际上这说的是扶贫是否精准的问题。以咱武隆曾经的贫困村火炉镇筏子村为例,这个地方我每年都要去很多次。以前这里为啥穷?主要还是路子不对。这里石漠化非常严重,但大家依然还靠着传统的种地和务工求生活。

      怎么办?这就需要调整思路,调整产业方向,从这片土地上找出路。这里不适合种庄稼,但适合种水果,这里有大片的林子,还适合养殖。

      如今道路硬化了,水池建好了,全村农户种植脆桃、脆甜蜜李、烤烟、蔬菜等5000多亩,还喂了几万只土鸡和几千头牛羊生猪。

      通过近两年的发展,一些贫困户不仅脱了贫,还盖了新房,添置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日子一天天红火。

      重庆晨报:武隆全区达到整村脱贫标准的70多个贫困村子,都是按照这样来做的吗?

      何平:不仅村子如此,贫困户的脱贫设计也非常精准。可以说,精准化的扶贫思路,贯穿了我们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始终。

      这两年,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武隆区在“精”和“准”上深下功夫,包括精准制定脱贫规划、精准补齐设施短板、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精准实施金融扶贫、精准落实脱贫政策、精准实施对接帮扶、精准实施党建引领脱贫、严格精准督促检查等。

      我们建立完善“区级统筹、乡镇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和脱贫承诺书,明确各级各部门和干部的责任,完善“集团联系乡镇、单位对接村社、干部帮扶农户”和“市管领导干部帮扶10户、区管领导干部帮扶5户、其他干部帮扶2户”的对接帮扶机制,实现了26个乡镇、75个贫困村和1.6万贫困户对接帮扶全覆盖。

      在这一块,我们还健全区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出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推行农民义务监督员监管制度,全面实行扶贫项目第三方验收、扶贫资金第三方审计、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等办法,坚决杜绝“数字脱贫”、“假脱贫”。

      如何发挥党员干部作用?

      不摘贫困帽就摘乌纱帽

      重庆晨报:据说,在武隆曾经有国家干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不力、措施不实被处理?

      何平:不摘贫困帽,就脱乌纱帽,我们是动了真格的。我们的精准,不只是帮扶精准和验收精准,还要精准问责。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就是应该担当起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好脱贫帮扶工作。

      我们区委的态度非常鲜明,凡是没有按时完成扶贫攻坚承诺和责任目标、年度任务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律免职处理。一年前,就有一名乡党委书记、一名乡长和两名贫困村第一书记被免职。

      另外,我们还设立“脱贫攻坚110服务热线”,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干部作风、工作绩效等开展常态化督查。

      重庆晨报: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呢?

      何平:在扶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干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提拔重用,在去年年底的乡镇换届工作中,全区30余名扶贫攻坚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产业扶贫怎么做?

      实施3大富民工程

      重庆晨报:脱贫攻坚最核心的还是产业带动。这方面你们是怎么做的?

      何平:我们最典型的做法,是依托旅游这一富民产业。去年,武隆接待游客突破2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75亿元,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4.2%,全区近3万农户、7万农民靠旅游吃饭。

      我们还争取把整个武隆作为一个大公园来规划,力争实现“旅游做到哪里,老百姓就富裕到哪里”,引导景区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小吃、农产品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等商业,通过旅游实现了直接或间接就业。

      重庆晨报:像旅游这样的富民产业,我们还有哪些?

      何平:农村农业一直是扶贫工作中的短板,怎么补齐?除了乡村旅游富农村,我们还有电子商务活农村,产业基地强农村两大富民工程。我们把这3大富民工程作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有机茶叶、电子商务六大“十亿级”产业链,让农业产值增速连续保持在全市前列。

      如何防止返贫?

      全力以赴补齐“短板”

      重庆晨报:武隆正在接受脱贫验收,即将实现“整体摘帽”。在实践中,有什么好的措施防止返贫?

      何平: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迈向全面小康的新起点,要让武隆的脱贫群众与全市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要全力以赴补齐“短板”。

      目前,我们已经研究审议了《关于加快推进精准脱贫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2017-2020年)》,将从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引导就业创业、加强义务教育、开展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等方面着力,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有效抑制相对贫困,确保“能脱贫、可持续、逐步能致富”。

      重庆晨报:从数据上看,武隆仍然有1734户、5111人没有脱贫。这或许和农村孤寡、老弱、病残、“三留守”等特殊困难人员有关系。这一块,我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何平:农村的特殊困难人员的脱贫直接关系到全区扶贫攻坚奔小康的进程,也是我最上心、最牵挂的,针对农村特殊困难人员,我们提出“宁可少干一个工程,也要挤出资金来保障这些困难群众的生活”,我区实施了救助兜底全覆盖政策,确保让这部分特殊困难人员过上有尊严、有保障、有质量的生活。

      文/记者 任明勇

      图/记者 甘侠义 高科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