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这位重庆老太火了:86岁拿起画笔 89岁参加画展
  • 这位重庆老太火了:86岁拿起画笔 89岁参加画展

    时间:2017-06-07 21:49:09  来源:华龙网-重庆晚报  作者:

    ▲文婆婆把两个宝宝画得惟妙惟肖

    ▲文婆婆画的住家窗外的风景

    文婆婆沧桑的手与灵动的人物画

    ▲女厕蹲位不足,攻占男卫生间,有人望风。

    ▲体育的力与美,最能体现一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对健康的追求。

    ▲文婆婆以重庆晚报新闻为蓝本,画的父亲为儿子牵马。

    ▲文婆婆笔下美女是主角

    4日上午,渝中区道门口一栋高层住宅。轻轻敲门,门开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站在门边,腰背挺直,眼睛有神。

    89岁?老病号?完全不能跟眼前的老人划等号——她,就是重庆晚报记者此行采访的主人公文淑芳。

    本月1日,成都华侨城艺术中心举办了一场《超龄儿童——当代艺术展》。今年89岁的文淑芳作为年龄最大的参展者,一下子火了。她的画被业内人士评价为“很有味道,让人看到老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淑芳没出席展览,“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身体也不好,不出这个风头。”文淑芳谦逊地说。但画作被认可,她还是有几分获得感。

    耄耋之年,体弱多病,老伴离世……如同很多高龄老人一样,在承受诸多打击后,文淑芳也经历了身体、精神状态每况愈下的时候。不同的是,86岁那年,文淑芳跟着女儿拿起画笔,生活由此改变。

    笔尖下的故事

    逝水流年

    人生百态

    文淑芳开始画的,是老照片。

    那一组根据老照片描绘、讲述逝水流年的彩画,串起的是文淑芳自己的故事。

    1943年,15岁的文淑芳穿着格纹短裙,手捧鲜花在校园。那时,出身资本家家庭的她在四川南充读中学;5年后,画面切换到成都华西大学,姊妹伙出游,那时她风华正茂,在读预科班。

    1954年,画面里多了另一半。她结婚了,枇杷山公园散步、南温泉泛舟……每一个画面都有藏不住的笑容。

    又过了3年,储奇门双巷子8号陋室里,除了小夫妻,还多了一个扎着双丫髻的胖女娃;接下来是母子同框。那时,儿女双全的文淑芳已读完农学院,是重庆农科所技术员,专攻小麦、红薯育种栽培。

    老照片都是黑白的,但文淑芳作画时,全部用水笔涂成了彩色。用专业人士的话说,她将细微的个人情绪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呈现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有一种灰调的怀旧感。

    但这不是全部。接下来,画风突变。文淑芳翻开一个2014年的速写本,都是线描,好些画面似曾相识。

    父亲为儿子牵马,体验骑马乐趣;万盛黑山谷,游客将宠物狗放在衣服背后的帽兜;连晴高温到39℃,身着吊带的美人火辣出街……每幅作品旁都有一张图片剪报,出自重庆晚报。

    那时,文淑芳在学构图。因为身体不好,除了去医院,很少出门。不过,老太太会动脑筋。她是重庆晚报的忠实订户,从每天的报纸上剪下各种图片,从中选择喜欢的进行构图练习,有时觉得图片结构有缺陷,她还会自行描补。

    看这些年的速写本,能发现老太太的兴趣所在——美女,不是时下流行的骨瘦如柴型,而是老一代推崇的有点肉肉那种;运动,足球运动员抢球,施廷懋跳水,力与美最能体现一个体弱多病老人对健康的追求;带点幽默又发人深省的新闻,三八节,女厕蹲位不足爆满,排着长队的妇女们索性攻占男厕所,还有人在门外负责望风……

    现实中的日常

    逛街采风

    微信聊天

    采访这天因为下大雨,文淑芳没能出门。

    早饭过后,53岁的儿子熊文涛站在电视柜旁耍手机,文淑芳坐在沙发上,拿起她的大屏手机拍儿子。

    文淑芳手机微信里收藏的,全是她自己拍的街景,如白象街、解放碑、朝天门、小区花园、马路对面的小餐馆、卤肉摊……“我现在喜欢线描。”文淑芳说,这些图片都是素材,是她平时出门时陆续拍下的。在她看来,线条可以随便画,而配色要麻烦得多。

    文淑芳喜欢用手机拍各种人物,在家里就拍儿子。以摄影记者的专业眼光来看,文淑芳的构图实际从采风环节就开始了。她拍的儿子照片,人在画面的1/3处,不居中,画面均衡,环境透视效果好。

    儿子住在南岸区,每周末过来陪她。本来想把她接去跟自己同住,但文淑芳不愿离开熟悉的地方。

    天气好的时候,每天吃过早饭,文淑芳要带着照顾她的阿姨出门。朝天门、解放碑、湖广会馆、家乐福、永辉超市、小商品批发市场……一边逛,一边用手机拍照取景。这是她用过的第二部智能手机,第一部是儿子给的,因为屏幕不够大,看图不过瘾,换掉了。

    逛街自然少不了购物。很多女人到了解放碑就走不动路。文淑芳也一样。

    她喜欢自己挑衣服,睡衣、外套,每样都要适合年龄、气质才行。这天身上穿的深色花衬衫,是她在朝天门精挑细选出来的,79元。

    文淑芳还要自己去买纸,买水彩笔。虽然身在外地的女儿每次回家都要孝敬,保证供应,但自己去买顺带讲价,不是更有乐趣?进门处那满满一柜子纸笔,就是逛街的战果。

    还有意外惊喜。有人买她的画,女儿给过她4000元,说是卖画的钱。这钱怎么处理?“我就高高兴兴花了呗。”至于卖出去几张,无所谓。原本她以为这世上,只有女儿才是她创作的知音。

    有段时间,文淑芳每天要坐着画四五个小时,“结果坐出静脉曲张,至今都得穿药店买来的专门袜子缓解。”

    每天下午通常是她的画画时间。不需要专门的书桌画案,就一支笔,一个本,要么坐在茶几边,状态不好时索性坐在床上,打开手机,自己勾线条。让人惊奇的是,画画还不戴眼镜,60岁那年做了白内障,她一直是裸眼读书画画。

    她现在每天都要玩很长时间手机,跟女儿、画友聊微信,交流创作心得。女儿曾经问她,电视和手机,如果只能要一样,选哪个?她选的手机。

    被改变的生活

    忧伤的诗

    动人的画

    文淑芳爱上手机是在学画后,女儿在外地,很多时候学习是通过微信进行的。

    文淑芳有高血压、心脏病、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由于身体不好,她一直注重养生锻炼,还是坝坝舞积极分子,老年迪斯科、交谊舞都是她和老伴的最爱。

    2011年老伴去世后,文淑芳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处于每况愈下的状态。女儿熊文韵是一位艺术家,就劝妈妈跟着自己学画,找点精神寄托。

    文淑芳小时候喜欢画美人图,但没受过正规培训,基本靠临摹。女儿告诉她学画不复杂,只需要一支笔一个本,随时随地都能画,文淑芳答应了。由于有之前临摹的基础,学习起来效果很明显,很快就能把看到的、想画的东西画出来了。

    提高的是画技,改变的却是生活。开始学画的那年冬天,文淑芳因病住院。科室里住的都是病重老人,抢救场面随时发生。但女儿发现,平时妈妈在家爱唠叨病情,但这次在病房,她不怎么讲话,眼神却比以前坚强。

    在病房里,熊文韵征得大家同意拍摄了一些照片。出院后,这些照片陆续被文淑芳变成了画作。从那以后,文淑芳的画作素材转向了日常生活,花园里邻居斗地主、中医诊所理疗、自家窗外的高楼大厦、解放碑妇女旗袍秀……她开始出门采风,先是一支笔一个速写本,后来鸟枪换炮用上手机。

    为了及时发新作给女儿点评,她学会了微信,每过一两天就把新作传给女儿求赞。画画的时候,病也忘了,头也不昏了,有时因为一张画没画好,她甚至不想吃饭。

    2015年10月,文淑芳在重庆LP艺术空间办过一场画展,现场来了70多位老人,年长者90多岁,年轻的也有70多岁,满眼望去,一片白发苍苍,那场景让观者无不动容。有人感叹,孩子成长需要关爱,老人内心的诗意更需要呵护。很多老人心中也保留着同样的善良和浪漫,和年轻时一样姹紫嫣红,只是被忽略太久了。

    学画之前,文淑芳写过诗,有十多首,都是怀念老伴的。前些年她偶尔读给照顾她的阿姨听,听哭过两任阿姨。现在,比起作诗,她更爱画画,因为在生离死别面前,再美的诗都难免让人伤感。而画画,特别是那些接地气的生活场景,能让她在现实中找到平静和快乐。

    重庆晚报记者 路易 毕克勤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