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重庆新闻 >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红色文化+生态绿色 涪陵接待国内游客总收入近60亿元
  • 【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红色文化+生态绿色 涪陵接待国内游客总收入近60亿元

    时间:2017-04-16 23:18:05  来源:华龙网  作者:

    罗云全景 罗云乡老促办供图

    罗云红军烈士陵园 罗云乡老促办供图

      华龙网4月15日15时讯 (见习记者 张勇) “当时是李云科在涪陵策动了51个国民党官兵起义,起义官兵为躲避国民党军阀围剿,就沿着前面的那条路进入到我们罗云,组建了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4月13日,当“脱贫攻坚重庆在行动——重报青年记者‘走转改’”采访组来到涪陵区罗云乡采访时,该乡党委书记晏金安站在干龙村一座名叫金山子的小山上对记者说。

      罗云乡,位于涪陵区东部,与于都县接壤,距离涪陵城38公里,全乡幅员面积72.8平方公里,人口18263人。石灰石开采是该乡唯一的工业。虽然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但是作为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诞生地,罗云乡却拥有红军洞、誓师大会遗址、钟善辅故居、红军烈士陵墓等众多红色资源。近年来,该乡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不但发挥了红色资源资政育人的正能量,而且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回乡就业创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双丰收。

    罗云乡党委书记晏金安介绍红军行军情况 见习记者张勇摄

      打好乡村红色旅游牌 村民年收入翻三番

      “以前我在家经常生病,现在我来上班,病都好了”。当见到记者时,村民高友志满脸幸福的表示。

      今年42岁的高友志,家住涪陵区罗云乡干龙村7组,与丈夫、儿子组成了三口之家。其中,丈夫在外打点零工,儿子在重庆读大学。因为身体较弱,高友志在家做一些为数不多的农活。

      “种了一亩多的地,养了一头猪,屋头待起耍的时间多”。高友志介绍,即便是这样,她还是经常生病。虽然,夫妻俩的父母都已去世,家里只有一个读书的儿子需要抚养,老公也能在外面打点零工挣钱。但是,高友志全家一年的收入最多只有四五千块钱,日子过得并不滋润。

      直到去年,高友志全家的日子有了巨大起色。不但高友志的病好了,而且全家的年收入较上年翻了3番。

    正在工作的高友志 见习记者张勇摄

      为什么短短一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高友志看来,就是因为罗云乡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招商引资在高友志的村子里建立了综合性生态农庄。去年下半年,高友志在生态农庄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

      “现在活路也轻松,不怕天晴落雨。上班地点离家四五分钟,早上8点多钟起床,9点上班。以前干农活忙的时候,5点多钟就要起来”。据高友志介绍,因为罗云乡的红色旅游资源较多,来到生态农庄的游客不少。现在,她除了工作更加轻松,工资也比以前务农更加有保障。“上班是拿月薪,2600块钱一个月。工资比以前多得多”。

      同样是因为乡村红色旅游,好事也落到了高友志丈夫的身上。去年下半年,高友志的丈夫顺利在乡里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拿起了固定工资。

      记者给高友志算了一笔账,他们两口子的工资,加上这几年全家把1.6亩土地流转给了生态农庄。满打满算下来,去年,高友志全家的收入超过2万块钱一点没有问题,这至少是上一年的4倍。

      儿子的书学费不用再愁了,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了,高友志想起这些就满心欢喜。而更让高友志感到高兴的是,她在生态农庄上班遇到了一位好老板。

      “去年老公生了一场大病,全靠公司老板支持我一下。今年这次儿子生病也是,老板主动垫付了我几个月的工资,非常感谢他们”。高友志表示。

    红军誓师大会遗址 罗云乡老促办供图

      红色基因不退色 曾经的搬运工回家投资带动村民致富

      发展乡村红色旅游,带来的不仅是村民就业机会的增多、生活的改善,而且促进了不少在外打拼的企业家回乡创业。

      李永明,出生于1973年,今年44岁。与高友志一样,李永明也是重庆市涪陵区罗云乡干龙村村民。而与高友志不同的是,由于家庭困顿,李永明在16岁就外出打工,过早尝到了生活的艰辛。

      “几经周折,终于在新疆一家物流公司找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工作”。李永明介绍,由于勤奋,他很快就被提为搬运组长。

      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搬运工,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永明依然干的是搬运工的工作。直到2002年,勤劳肯干的李永明应聘到成都金房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终于转行当起了保安。

      “由于多年练就技能和敏锐眼光,我很快就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晋升为项目经理”。李永明介绍,2009年,他甚至被聘为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德阳分公司总经理和资阳分公司总经理,管理30多个物业项目,管理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

      经过十几年的打拼,李永明有了一定的积蓄。然而,每年回乡祭祖看见家乡地处偏远山区,村民们辛劳一年才能勉强糊口,李永明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到底该怎么办?罗云乡是革命老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难道,罗云乡的村民们还要跟父辈一样,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过着清贫的日子吗?”在革命老区长大的李永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回乡创业,像远方的呼唤时常缠绕在李永明的脑海中。2010年,看到家乡正在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李永明回到家乡,在罗云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重庆李氏鸿业餐饮文化有限公司”,建立起一个占地260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集大型休闲、娱乐、旅游、餐饮、住宿、野营拓展为一体生态拓展营,带动当地就业50人。

      2017年,李永明计划继续流转3000亩地,打造一个大型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基地,包括观光、种植、养殖、加工多种功能,力争解决300名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红军洞 罗云乡老促办供图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 涪陵接待国内游客总收入近60亿元

      高友志与李永明的变化,仅是罗云乡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的一个缩影。而罗云的乡村红色旅游,又是涪陵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罗云乡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把土地会联络点、钟善辅故居、红军洞、红军烈士陵园、红军誓师大会等诸多红色景点连成线,围绕这条红线上的各个点布局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了三个风格不同的生态园区,使罗云成为涪陵大旅游的一个耀眼单位。

      放眼涪陵区,其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东北罗云后山乡村红色旅游区,西南大顺、新妙的坪上乡村红色旅游区,涪陵的城市城郊乡村红色旅游区。除罗云外,大顺、新妙等革命老区,助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涪陵城区的涪陵革命烈士陵园,记载了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烈士事迹。郊区的“816”核军工洞,代表了新时代的“红色”精神。

      目前,罗云已完成以四川红军二路游击队史实为主的3A红色景区(点)建设,大顺已完成以李蔚如烈士开展革命斗争史实和四镇乡农民运动纪念馆为主的3A红色景区(点)建设,新妙正进行以弋阳国民示范学校和刘伯承养伤遗址玉皇观为主的3A红色景区打造,816地下核工程景区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的声光电效果提档升级。

      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涪陵区以政策为引导,大力发展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乡村旅游,形成了好看、好买、好吃、好住、好玩等功能齐全的乡村旅游发展局面。通过国家级、市级乡村旅游品牌创建,累计申报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个,国家级、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2016年,涪陵区接待国内游客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总收入接近60亿元、旅游增加值增速高达19.7%、过夜游客人均消费突破1000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