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新徽派版画的突破与升华
  • 新徽派版画的突破与升华

    时间:2017-08-11 19:15:14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编辑:程旋

    广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版画院执行院长)

    从创作的作品来看,很有设计感、现代感,整体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安徽省政府的领导非常支持艺术创作,也很尊重艺术创作规律,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组织的新徽派版画创作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把省内的版画家队伍团结的更加紧密;安徽的版画历史悠久,此次创作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新徽派版画在中国版画界的地位;把传统版画和现代版画艺术相结合,进行了挖掘和创新,给中国版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这是继赖少其、郑震、师松龄、陶天月等老一辈版画家组成的安徽版画主题创作高峰以后,又一次集体创作的标志性事件,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将有力地推动新徽派版画艺术的传承和弘扬。

    看了这几幅作品,总的印象:安徽版画在今天,在整个中国版画的平台上凸显出来,甚至可以说,将来这些作品很可能成为版画经典存留下来。在当下版画的发展有很多限制,安徽版画家们创作巨幅版画,不仅消耗体力,而且开动脑筋,是在限制中求生,我觉得非常佩服,因为艺术就是在寻求限制中的自由。

    晚明时期的徽派版画是为了文化传播的目的,到近现代以后,发生了变化,版画的优势不断得到发挥,版画艺术独立起来,成为和中国画、油画、雕塑等一样有分量的艺术形式。新徽派版画继承的并不仅仅是旧徽派版画的一招一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赖少其先生、师松龄先生、陶天月先生等老一辈版画家一起创作版画,他们有一种集体的意识,要将安徽的版画推上去,从那时开始,安徽版画作为群体版画自成体系,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说安徽版画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安徽版画在全国版画界地位很高,而这一次更会在全国版画家面前给人一种全新的视觉印象。大家一直都认为安徽的版画家们很团结,在艺术上很能够创新,特别是拥有旧徽派版画的资源,所以在版画创作中一直都很注意传统绘画的精髓。这次集体创作的作品,一看就是中国人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或者说安徽的版画家能够将这一点保持住,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在特别是年轻一代受西方的影响比较大,在开展创作的时候,常常一不小心,就重复西方的那种形式观念,不能解决问题。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的这些作品,要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而且解决得比较好。比如说汪炳璋《台湾太鲁阁》那张画,用了中国画传统的笔法、元素来作台湾的山水,用得极恰,一看就是中国的版画。能用这样的刀法去解决问题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大家真是用心思了,非常好。

    如何从文字上作更多的评价,我想也不太适合,因为说得太明白了,这个画就没法去欣赏了。我觉得它就好在还有一些不是很能让人看懂,但作者心里明白的东西,我以为还需要保存这么一些东西。上次评审画时,我也出了一些主意,但那时我还想象不到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我的信心也不是那么足,一个原因就是这次创作的是巨幅版画,我们以前的经验能否支撑我们完成这样的创作。但是作品完成后,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张国琳作版画胆子大,当时我们看草图时有点担心,但现在看《齐云丹霞》这幅画,不仅分寸控制恰当,而且能看出他思想缜密,还有浪漫气息。特别是那个云气,八卦状顺时针流转,作得恰当,很有意思。版画技巧的运用难度很大,比如说套色,除了云彩的那个地方很实,其他虚的地方特别神,这种对比很有意思。后面的刀法好像不太露,灰灰蒙蒙的感觉,和前面的有很强烈的对比,这个处理是很不容易的,有实有虚,看起来很舒服。套色色彩很讲究,难度也很大。

    纪念《九华灵境》那张画,正是因为作到有朦胧感才好,如果作实了,彩虹作上去就很不好看。现在彩虹的那种水汽,朦朦胧胧的融在一起,分寸掌握得非常好。因为版画套色都是走直线,一打弯就很难,所以他用了油墨滚,打着弯在版上去作,难度也是很大的。如果没有彩虹的话,风景是作不完的,但现在这样就把它概括起来了。因为我们毕竟不是摄影,版画家做出来的作品如果像照片,那就不用去做了。因此,这幅画这一点是特别值得肯定、值得称赞的。它是画,而且是版画,版画的本体特点突显出来,其难度也表现出来,非常好。

    谢海洋表现香港的那张画,装饰性多一点,唯一一个比较活泼的元素就是礼花,这样的装饰手法容易表现得比较有现代感。其实如果在香港街上走两圈,就会发现香港挺压抑的,什么都小小的、挤挤的,但这张画还是很敞亮的。香港曾经是在英国统治下的殖民地,回归以后有了新的面貌,我们就要表现这种新的面貌。

    师晶表现天柱山的这张画,一看就是下了很大功夫,远看像铜版画,近看也非常好。特别是天际那道弧线,云气做得好,很有韵律感。作云气就像作海浪一样,很难作,实际上是有透视、有劲道在里面。在云气的帮助下,把场面作大了,像我们飞到天上看地球一样,这个天柱不得了。

    章飚表现澳门的那张画难度很大,与平时我们看到的大三巴的照片很不一样,可以说是在命题之下的一种突破。将作者所要表现的对象集中在一起来满足我们欣赏的需要,而且看起来很协调、很自然,这是需要下功夫的,很不容易。

    总之,这一次的创作使版画家们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而且提高很大。你们能够将这样的任务接下来,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任务的考验,作更难的题目。这个经验不光是对安徽版画家自己,而且对中国版画界的创作都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积累。我希望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安徽版画做得更好,希望安徽版画能够给整个中国版画带进一股新的空气,今天看来,我觉得做到了。我相信到了北京展览的时候,各界评价一定会非常好。

    陶天月(著名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组织这次巨幅版画集体创作,对安徽新徽派版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老一辈版画家,我感到很敬佩,由衷的感谢文史馆领导组织的这一次创作。

    这次创作表现的是现实题材,比如之前的黄山,这次的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还有香港、澳门、台湾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这些现实题材用版画语言表现出来,很好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实题材就要带有现实主义,艺术创作一定要突出主体,突出地域特色,就像这张表现澳门的作品,还有这张表现天柱的就很好,基本接近现实,非常好。如何把皖山皖水表现得更美,展示给全国,展示给世界,这一次,你们作了很好的尝试。

    吴雪(安徽省文联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创作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精心组织创作的这六幅巨幅版画,令人大开眼界,眼前一亮。这次展现的作品比创作草图提高了几个层次。集体创作巨幅版画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然而,通过你们的精心创作,达到了重振新徽派版画的目的。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这次版画创作取得的成果。第一,此次创作是我们安徽新徽派版画创作的新成果,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生动实践。第二,是皖籍艺术家在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展现。这次创作的版画不仅是安徽的题材,更是“锦绣中华”的缩影。这六幅作品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全面地、艺术地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格、优秀的精神,也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用中国精神书写中国梦的具体体现。第三,是助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这不仅是艺术成果,也是文化成果。从上一届省党代会提出的建设三个强省,到这一届党代会提出的五大发展,都离不开文化强省建设。习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都需要用文化成果来展现、来体现、来表达。我觉得这六幅画是能够达到这三个层面的成果标志。

    具体地说,看了这些作品,有三个方面比较深刻,比较突出。第一,主题挖掘深刻。因为这次创作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是一个主题创作,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艺术家们满怀热情从事爱国主义的主题创作。六个方面的主题,我觉得每一幅作品都凸显了各自的特色、内涵和新意,没有停留在历史的重复之中,而是对新徽派版画创作的一次新突破、新提升、新展现。比如《澳门大三巴》,实际上就是新澳门的新变迁,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新的姿态、新的景象,向世人展示祖国统一给澳门带来的新的变化。《齐云丹霞》,这种表现非常新颖,把厚重的齐云山的道教和民居,用不同的云彩、现代结构连贯起来,让人感到整个画面非常流动、非常灵秀,也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看似表现山水,实际上是挖掘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吻合的。《天柱神韵》,也让人眼前一亮,因为天柱山如果不表现天柱,那就没有意义了,这个天柱不仅是历史的天柱,而且是现实的天柱,是充满阳光、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天柱,它把阳光洒向人间,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太鲁阁确实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大型工程,现在还在造福台湾,是台湾贯穿东西大动脉的一个重要工程,它的历史意义随着时间的推进会越来越显现出来。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周年,《香江华彩》用比较现代的语言、比较抽象的表现手法,把香港繁荣发展的景象表现出来了。这和我们民族复兴、“一带一路”战略也是一脉相承的。所以,我觉得此次创作最大的成功就是主题挖掘深刻,只有主题立住了,艺术家们才能有话说,有表达的空间,有表达的冲动。如果主题不突出或是挖掘的不准确、不能够同频共振,那就不能激发出艺术灵感。

    第二,艺术呈现独特。过去这些题材在美术作品中也有很多体现,特别是九华山、天柱山画的太多了,但是用这种梦幻般的、诗意般的手法来表现,我觉得是比较独特的。比如对齐云山的刻画,很有独到之处,至少让人看到了不一样的齐云山,因为艺术就是要有不同的表达,要有个性。

    第三,创作出新出彩。为了突出主题,在广军先生、陶天月先生的指导下,创作组的各位艺术家作了艰苦的探索。比如《澳门大三巴》,既厚重又鲜亮,这种色彩的搭配让人看了非常舒服,从殖民统治走向新生,这种新的面貌表现出来了。形式上的表现很独特,这种倾斜度、黄金比例都是经过认真思考的。特别是色彩的运用,我觉得非常到位,不是很艳丽,但又很明亮,在明亮中有一种厚重感,特别是和平鸽的点缀,把整个画面带得活泼起来了。《齐云丹霞》的云彩从远处看,有一种太极的感觉,既把大块的山峰带动起来,同时又有一种整体感。太鲁阁也是比较难表现的,既要表现这个工程本身,又要有艺术性,艺术家下了很大的功夫。《九华灵境》有点意识流的感觉,朦胧的感觉,中间一道彩虹把整体串起来,很不容易。总之,我觉得整体创作有新的突破、新的探索、新的提升。

    王佛生(中国美协理事,安徽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黄宾虹画院院长,中央文史馆画院安徽分院艺委会副主任):

    这次创作的几幅作品非常成功,从艺术表现看,比预期的还要好。比如这幅《澳门大三巴》,在创作过程中抓住了大三巴牌坊这个澳门主要标志,把妈祖庙、牌坊、炮台融在一起,非常好,让我们在历史的沧桑中,感觉到回归以后的清新和繁荣,把时代的主旋律烘托出来,稳重中透视着清新,比如说紫色、绿色、暗红色、蓝色、白色的选用,格调明显突出,但又非常和谐,这种反差让人感觉到清新。和平鸽表现了民族追求和人类追求。两种文明的交叉就是和谐,比如说将西方教堂式的建筑和东方殿宇庙堂式的建筑融合在一起,突出表现了澳门回归后的繁荣昌盛。画面主题非常明确,版画的语言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出来,很多局部地方的处理非常细腻,整个画面用了一个小小的弧度,让人感到更辽阔。和平鸽采用夸张的显像,特别是绿色的使用非常稳重,使人在沧桑中看到繁荣和清新。语言表达丰富而简洁,包括在拓印的过程中语言的重叠、刀口的重叠,反映出版画表现的特殊魅力。我认为这幅作品是成功的,虽然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表现,但又是现实的一种提升。

    《齐云丹霞》处理的非常巧妙,完全用版画语言进行表达,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道教精神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把写实和写意、虚与实、黑与白、有与无这种二维对立统一表现的非常明显。在色调处理上,实的部分厚重、沧桑、丰富,让人看到一种自然界与人的精神的结合;虚的部分点出了齐云道教圣地的来由。在齐云的实景反映中,把重要的历史遗迹都反映的很有版画味道,体现了齐云山的道教文化特色。

    《台湾太鲁阁》这幅作品,选择了里程碑式的表现方式,采用宋人范宽《溪山行旅图》高远的方法,把太鲁阁的自然奇观和人工奇迹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颜色非常简单,但是用版画语言表现的流动感、节奏感,体现了一种生命感,实际上是自然和人类的碰撞。“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幅作品,把中华民族乐水乐山的智慧表现出来了,也表现了我们民族文化大同的趋势,坚定了我们民族统一的信心,这也是这幅作品的一种独特的价值。作品散中有聚,版画语言独特,采用排比式、流动式的组合而成里程碑,寓意非常深刻。画面每一个位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包括远山的处理,非常写实,但又不是纯自然写实,反映了太鲁阁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香江华彩》看后耳目一新,让人感觉有一种现代主义的艺术魅力在牵引着思绪。在抒情和浪漫中来表现维多利亚海湾的一种内在之美,表现香港的现代建筑、现代思维、现代趋势。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采用现实的色彩的表现手法,但现在看来,是用单纯的颜色、几何式的图案来叠加表现维多利亚海湾的独特风情,所以是诗情的,也是浪漫的。这幅画为这次新徽派版画晋京展展现了一个新的面貌,这张画和其他画是不一样的,它是一次跨越,非常现代,明显具有学院派风格。

    《九华灵境》体现了作者多年来追求的一种艺术审美价值,用一种朦胧的但又五彩缤纷的、细腻的但又深邃的、现实的但又虚幻的表现手法来展现九华圣地的韵味,在内容处理上、在刀法上都丰富生动。为了展现九华的佛教文化特色,整体画面由朦胧的五个块面组成,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特别是广军老师提出用彩虹来表现佛教精神的佛光普照,将五个块面有机连在一起。这幅作品越看越有味道,反映出我们新徽派版画在艺术表现上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天柱神韵》突出了天柱,显得天柱更雄伟,又把松树和天柱山的历史遗迹结合在一起,使主题更明确。在语言上比较细腻、传统,把油画中的一些色彩和版画中的语言进行叠加融合,拓展了新徽派版画艺术的表现力。

    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对这次版画创作的指导是深刻的,方向是明确的,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广军老师对每一幅作品逐一点拨,创作组的成员竭尽全力,完成了这次创作。我感觉六幅作品都是成功的,并各有特色,难分仲伯。

    陈祥明(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教授,中华全国美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

    从总体上讲,此次创作所表达的立意高、境界高,这是非常关键的,王国维讲有境界自成高格。

    《九华灵境》,李白有诗:“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这幅画比较好的表现了莲花佛国的天开神奇,表现的比较清丽灵秀,超凡脱俗。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有两个意味,一个是灵秀神奇的意味,一个是现代版画语言的形式意味。这幅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意味,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佛教文化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种清新自然而又简淡玄远的山水境界。

    《齐云丹霞》,齐云山上有一个石刻:“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这幅画表现了齐云山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神奇的道教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这不仅仅是徽派记忆,而且把现代版画的一些艺术元素、表现形式融合进来,比较好的表现了齐云山的灵秀悠远、神奇超逸,画面景象虚实相生。虚实相合、虚实相生是道教文化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我觉得这幅画在美学上是可以成立的,特别是创作时运用线条的刚劲有力,运用刀刻的激情,在画上都表现出来了。

    《天柱神韵》,将天柱山的壮美气势与神秀韵致表现得激动人心,将超凡的自然境界与深邃的人文景观结合得相得益彰。构图比较率意大气,线刻比较自由灵动,色彩丰韵谐和,包括天际云彩,有一种音乐的韵律在里面。尽管看起来很传统,但为新徽派版画增添了时代气息。

    《香江华彩》将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比较好,不仅表现了香港繁华多彩的国际大都市魅力,而且以现实凝聚历史沧桑,兼容并包了文化海量和单纯又丰盈的现代气息,自然贴切的技法用的都比较好,有一种醇美隽永的、超逸的境界,将时间、空间交织起来,重新加以构建,视觉感很新颖。

    澳门有着四百多年的殖民历史,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一种象征。《澳门大三巴》,将妈祖庙、大三巴等都表现出来,不仅描绘了澳门多元文化融合的独特风貌,而且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浓缩了历史空间,弥漫着一种人文气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气息。色调表现上富有激情,但比较有节制,写实与想象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种比较悠远的境界。

    《台湾太鲁阁》风格属雄奇一略。因为它是以峡谷和断崖为地貌特色,是雄伟壮美的;说它奇,是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在这里开通公路,牺牲了两百多个老兵,后来旁边还建有一个纪念馆,充满了传奇。这幅作品概括了它的地貌,也概括了台湾人民在六十年代比较艰难的时候创业的历史。这幅作品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雄奇,也寓意了太鲁阁的英雄传奇。大气蓬勃的构图,饱含激情的刀刻,畅快淋漓的线条,金石味非常足,构成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博大境界。

    这六幅作品应该是新徽派版画艺术的一次升华、超越和突破。这次创作的版画如此之大,是因为它们适应了现代建筑大空间的装饰需求,同时满足了现代生活大容量的公众审美需求,体现了以现代绘画的语言表达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新徽派版画艺术的最新探索与审美追求。如何看待这些作品的差异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多样统一”,他认为这是美学的最高境界,既要多样又要统一,而统一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将地域、时代、生活、个性等统一起来。这六幅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艺术风格不一样,但又是统一在一个主题之下,因此非常难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