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安徽新闻 > 责任与担当:安徽省政府参事室、馆助力新徽派版画传承与发展侧记(上)
  • 责任与担当:安徽省政府参事室、馆助力新徽派版画传承与发展侧记(上)

    时间:2017-08-11 19:15:31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邾根斌  编辑:程旋

    自从勤劳智慧的华夏民族创造了印刷术,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方面空前提高了一大步。具有民族风格,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雕版画,也开始萌芽和成长起来,以至于发展成为中国美术领域独树一帜的版画艺术,在祖国的文化宝库熠熠生辉,对丰富祖国美术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

    版画与新徽派版画的起源

    公元1900年,在甘肃敦煌千佛洞藏经洞所发现的两万多件卷轴中,就有十分精致的雕版印刷作品。如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金刚经》扉画和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历书。这些雕版刷印的版画,绘画的技术非常精妙,雕版的手法也相当纯熟,由此可见,我国的雕版印刷远在唐、五代时,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划时代的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版画史上,明末万历年间,曾出现一个著名的徽派。徽派版画取得了光辉成就,开创了古代版画史的黄金期,成为我国优秀艺术遗产的一部分。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徽州版画最盛,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派版画鼎盛时期。它由兴起、鼎盛、创新、传播,逐渐形成完整的徽派版画体系。

    上世纪3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是“新徽派版画”诞生、发展的准备期。五十年内,新兴版画获得飞跃的发展,其中安徽版画家的成就较为突出,他们继承了古代徽派木刻的优良传统,并努力予以革新,融入时代色彩和地方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新徽派版画。这些作品广泛地反映江淮地区人民的生活、社会主义建设和大自然的风貌,充溢着人民的新思想、美好愿望和真挚的感情,成为当代版画艺术园地中别具风格的鲜艳花朵。

    新中国的诞生给新文化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周芜、郑震、陶天月等安徽本土第一代版画家,分别接受过解放区革命木刻和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的教育和影响。60年代初和70年代末安徽版画创作的两次高峰,是新徽派版画诞生的标志。赖少其、周芜、郑震、师松龄、陶天月等领军人物以及张弘、易振生、朱曙征、陈昌源、章开森、张在元、林之耀、蔡世明、赵鸿恩、程嘉瑞等一批新徽派版画创作骨干的涌现,将徽派版画艺术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到80年代中期以后,安徽新徽派版画的创作进入到多元期,一批年轻的版画家脱颖而出,其中以章飚、班苓、范竟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版画家沿着老一辈版画家开创的“新徽派”的道路勇往直前。伴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新徽派版画”由圈内而圈外,由省内而省外,由国内而国外,声誉日隆,是中国版画界的闪光品牌。

    安徽版画家的成就,比较突出,他们继承古代徽派版画的优点,发扬新兴版画的革命传统,为创造新徽派版画跨出了可喜的一步。

    责任驱使与自觉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极大地鼓舞了我省文史馆馆员和特约研究员队伍的创作热情。李克强总理在向新聘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颁发聘书并与全体参事馆员座谈时强调,参事馆员要在在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道德力量、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发展中积极作为。“文化强省”作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思考,已成为参事室、文史馆的一项重要使命。

    安徽版画创作不仅在全国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版画家们也能自觉地服务于当代文化建设。早在六十年代,以赖少其、郑震、师松龄、陶天月等为代表的皖籍版画家,为人民大会堂创造了一批极具艺术表现力的版画作品,象征着新徽派版画的兴盛,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全国美术界一枝独秀的艺术奇葩。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版画家们不断地传承耕耘,众多的版画作品在全国获奖。新时期安徽版画创作迎来新发展,如章飚、班苓、范竟达、汪炳璋、谢海洋5位“新徽派版画”代表画家创作的大型黑白版画《盛世黄山图》,曾作为安徽省政府的礼品,赠送美国马里兰州政府,入选全国第十一届美术作品展并成为搭载物品随神州九号升空,遨游天庭,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引起社会广泛兴趣,被称为“实现了借助航天科技、宣传推介锦绣江淮的独特效果”。这些无不展现着新徽派版画的艺术魅力,彰显了艺术家自觉服务文化建设的情怀。

    由于新徽派版画的创作,不仅需要极高的艺术水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还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和强壮的体力,制作非常艰难繁杂,现在的年轻人一般不愿涉足。以赖少其为代表的老版画家们,绝大多数已经离世,仅存的几位也都是耄耋老人。目前,我省美术界在全国具有影响的版画家大多也都年过六旬,相对年轻的版画家屈指可数,且大都已过“知天命”之年。新徽派版画艺术家队伍面临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若再不抓紧培养接班人,新徽派版画极有可能步入徘徊不前的低谷。

    2015年7月,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受领了省政府领导赋予的创作新徽派版画《大美安徽,迎客天下》重大题材创作任务。他们以强烈的使命担当,组织了以省文史馆馆员、特约研究员章飚、班苓、王佛生、汪炳璋、谢海洋、纪念为骨干的创作队伍。

    创作组以“弘扬徽派传统,重铸世纪辉煌”为使命,以“大美安徽,迎客天下”为主题,开启了新徽派版画有史以来前无古人的巨幅版画创作工程。新一代“版画人”在继承、弘扬、创新徽派版画的浓浓艺术氛围中,集体研究,集中创作。北上北京,南下海南,他们为重铸新徽派版画的繁荣与辉煌而不懈努力。由于版画创作的劳动强度极大,而且此次所创作的版画作品,从规格、内容到表现形式,其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艺术家们以超乎寻常的敬业精神,自我牺牲的奉献意识,勇于开拓的创新理念和孜孜以求的艺术追求,废寝忘食,笔耕不辍,甚至连国庆、元旦长假都没有休息一天,坚持奋战在创作一线。经过长达8个月的艰苦创作,一幅长11米、高2米的巨幅版画作品终于大功告成。这一巨幅新作,既表现了新徽派版画浓郁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风采,是“新徽派版画”又一熠熠生辉的代表作。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