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哈工大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正能量宣讲团” 用余热温暖乡村娃
  • 哈工大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正能量宣讲团” 用余热温暖乡村娃

    时间:2017-11-20 15:30:36  来源:生活报  作者:周际娜

      生活报11月19日讯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有这样一群“闲不住”的离退休老教授,他们在学术界威望颇高,其中不乏哈工大各专业的创始人和带头人。自去年5 月起,他们组建了一个65人的“正能量宣讲团”。宣讲团成员平均年龄超过80岁,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74岁。

      一年多来,这群自称是“80后”的老教授们,兜里揣着演讲提纲,戴着老花镜和助听器,进校园、下社区为学生和市民做了80多场励志演讲。值得一提的是,从今年9月起,他们中还有人驱车到哈尔滨周边市县,为乡镇和山村学校的孩子们义务演讲……

      年过八旬下乡演讲 希望改变乡村孩子的命运

      9月11日,巴彦县兴隆中学,这是宣讲团的第一场下乡演讲。全校1600多名师生坐在大操场上,80岁高龄的哈工大航天学院教授王雨三,走上了演讲台。那天风很大,风吹乱了他的白发,需要时不时地调整左耳的助听器。

      王雨三教授与激光领域的著名专家马祖光院士共事33年,参与创建了哈工大最早的激光专业。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时间里,他从马祖光院士儿时穿草鞋、住破庙讲起,给孩子们讲述了马教授的奋斗经历。

      “马教授是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我俩相识多年,印象比较深的是,他曾经跟我说,他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尽管环境很艰苦,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王雨三教授所讲的故事细节生动,并非是“鸡汤式说教”,学生们听得饶有兴致,掌声一次次在操场上响起。“这些老教授大多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他们对农村孩子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哈工大离退休处处长孙文博说。

      组建“正能量宣讲团”的构想,正是由孙文博提出来的,老教授们每次下乡演讲也都是由他带队。作为一个从县城中学考入哈工大的“70后”,他似乎比其他人更能体会到这种激励的意义和价值。20多年前,孙文博正是因为初中班主任调走前的那句,“你不能只把目光放在这个镇上”而受到启发,他一直觉得,那句看似简单的劝勉,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这些老教授们对孩子们寄予了厚望,退休后一直想要继续发挥‘余热’,而来自农村的孩子们,十分需要这种积极的引导,很有可能一句激励的话、一个走心的故事,真的会温暖他们的人生,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孙文博感慨道。

      甘愿“大材小用” 用通俗语言给村里娃讲“量子理论”

      今年79岁的机电学院董申教授,是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的优秀专家,为国家培养了两代超精密加工技术人才。这位见惯了大场面的老教授,最初来到巴彦县红光中学时,却被环绕着他的孩子们深深打动了。“这是一所乡村学校,全校师生加起来不到50人。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董教授回忆道。

      面对这群相对缺乏科学素养的中小学生,董教授没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他尽可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来给孩子们讲解航天知识,以及近期备受瞩目的射电望远镜。孩子们听得意犹未尽,他试探着问:“量子理论太难了,我怕你们听不懂,要不我就不讲了吧?”现场所有的孩子齐声答道:“想听!”于是,他又挖空心思,想出各种生动形象的比喻,连续讲了20多分钟……

      这是山村里的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如此前沿的科学知识,就连校长都在一旁慨叹:“董教授是我们学校来访的最尊贵的客人,没想到这样的大教授,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演讲,他讲的这些东西,别说学生了,就连我们这些老师以前都没听过,真的是太长见识了!”

      孙文博坐在台下听完了整场演讲,他清楚,那些物理学知识孩子们未必全都能理解,仍感到很欣慰:“我希望这样的演讲能帮孩子们开拓视野,让大家觉得,那些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高科技并非那么遥不可及,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机会亲眼见到那些曾参与过重大科研项目的人。”“名校每年招生有限,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去竞争考上好大学。”基于现实考量,最近一段时间,董申教授正琢磨着调整自己的演讲方向。

      演讲时,董教授常跟孩子们 说要“立 大志 ,敢担当”。他解释道:“不是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赚一个亿才叫‘立大志’,一个人一辈子能认真做好一件事,比如把身边的农民带富裕了,同样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董教授发现,很多从农村考出去的孩子,即使是学习农学专业的,毕业后也很少有人愿意再回到农村。

      “如果家乡建设得很好,谁愿意背井离乡呢?我能理解孩子们的难处,但我也希望他们中能有一部分人‘敢担当’,不是逃离农村,而是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农村,只有留得住人,农村才会有希望。”自从下乡演讲之后,董教授愈加关注农村问题,还阅读了很多探讨破解农村困境的文章,他还想发倡议,号召老同事们一起给农村学校捐书……

      怕吃饭后没精神 九旬老教授坚持饿肚子演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正能量宣讲团”参加了由黑龙江省民政厅、哈尔滨银行、生活报和同佳岸慈善基金会主办的“2017冰城幸福社区微公益提案大赛”,成为被选中的35个“幸福社区”提案之一。

      一年多来,哈工大离退休处科长彭英丽,陪着老教授们做了80多场演讲。“我和这群老教授们相识十几年了,在我心中,他们是‘学界泰斗’和‘校宝级人物’,可是这一年,我才真正了解这些可亲可敬的老人。”彭英丽感慨地说。

      89周岁的袁礼周教授如今已经做了15场讲座,准备演讲稿时,他跟做学问一样认真,半夜醒来突然想到哪儿,立刻 下床 拿起 纸笔 补充。如果晚上做讲座,他怕吃晚饭犯困,影响演讲状态,就饿着肚子,直到八九点钟活动结束后再回去吃饭。

      有些老教授,身体不好,实在不方便下楼,便把演讲场地挪到了客厅。已是91岁高龄的周定教授,如今在家里已经接待了三批学生,演讲时她精气神儿十足,叮嘱彭英丽,“如果还有孩子们想听,别拦着他们”。

      上午预约,晚上演讲,面对学生们有些唐突的请求,航天学院的周士仁教授爽快地答应了,彭英丽领着大家进门后才知道,其实那天是周教授84周岁的生日,他谢绝了想要前来贺寿的弟子,为了不耽误这场演讲,跟家人匆匆忙忙地吃了顿饭。74岁的李生教授,直到晚上9点多还在跟学生们一起筹备讲座,反复推敲演讲细节,90岁的外语系教授陆干,前几天刚出院,不顾家人的劝阻,“没事儿,我能行,我准备了两个演讲题目,很快就能讲”……

      让孙文博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去阿城区松峰山中学演讲,他发现,王雨三教授走路一瘸一拐的。“您的脚咋了?”王教授忍着疼痛笑道:“没啥大事儿,就是长了骨刺,走路不太舒服,不影响演讲。”值得一提的是,这群老教授们还不忘叮嘱工作人员,“咱这是义务演讲,要是有人给钱、给纪念品可千万不能收啊!”

      “等演讲办到第100场的时候,我想亲手设计纪念章,让学生们给这些老教授戴上。”彭英丽知道,这群老教授们一生中获得过数不清的荣誉,不会在意这点儿“浮云”,但她还是想要用一枚小小的纪念章来替孩子们表达敬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