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吉星村:站在“红地盘”播撒“绿希望”
  • 吉星村:站在“红地盘”播撒“绿希望”

    时间:2019-09-10 00:00:00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黑龙江日报9月10日讯 半山环绕,乡村秀美,这样的美景曾经在80多年前被侵华日军的铁蹄践踏。

    走进伊春市浩良河镇大吉星村(原称吉星沟),我们倾听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血泪往事,那是一幕烽烟四起、生灵涂炭的景象。在这块历史的“红地盘”上,燃烧着捍卫尊严的战火。

    在大吉星村的农田里,有一口井被围了起来,旁边竖着一块醒目的标牌:“十二名抗联烈士及一对母女殉难地”。

    大吉星村原党支部书记孙吉庆说:“1937年,侵华日军强占了吉星沟,并成立守备队,还在村子北部挖了水井。村里被日军强迫为守备队挑水、劈柴的百姓亲眼看到,四五名抗联战士被俘后,被残忍地用铁丝穿过锁骨连在一起,后被拳打脚踢地投入到这口井中。在日伪统治时期,先后有12名抗联战士被投入井里。”

    “不仅如此,侵华日军还曾将一名抗联战士的妻子和女儿活生生地踢进深井里,她们就那样惨死了。”孙吉庆每每说到此处,声音哽咽。

    有欺压就有抗争,大吉星村是伊春抗日火种最先燃起的地方之一。这里发展了伊春林区第一名共产党员,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救国会,召开了有赵尚志、李兆麟、李延禄、夏云杰等著名抗日将领参加的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军政(扩大)联席会议,促成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

    拂去历史的尘埃,大吉星村这块“红地盘”上越来越多的抗战史料逐渐浮出水面。伊春市南岔区史志部门整合史料,与大吉星村人的回忆共同汇编成了《红地盘――南岔抗日斗争史录》一书。

    2017年,孙吉庆带人把废弃的抗联井挖掘出来,盖上一座亭子做保护。同年,大吉星村建起了“红地盘”纪念碑,并举行了揭碑仪式。抗联老战士李敏为这里亲笔写下了“红地盘”三个大字。自落成至今,已有近70个团队前来参观。

    英烈魂不朽,事迹永流传。大吉星村村民赵玉彬手拿着爷爷赵济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讲述了爷爷当年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牺牲的往事。

    1935年夏,赵济民和时任汤原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的王永昌被日军抓捕,眼看凶多吉少,赵济民以“我是教书的私塾先生,他是给我扛活的,我死了我认了,你们抓他做啥?”一番话,使王永昌顺利脱险,赵济民则被押到佳木斯日本宪兵队,受尽了折磨,但他没有透露任何党组织的机密。当年8月1日,赵济民被押到佳木斯西门外遭枪杀,时年28岁。赵济民被捕时,他的三儿子赵廷禄被敌伪军摔进地窖致残,成了聋哑人,生活不能自理。多年来,赵玉彬一直奉养着自己的这位残疾小叔。

    “小叔今年已经87岁了,身体衰弱,常年卧床。从1983年开始他享受烈属待遇,如今每个月政府给他发2000元补助金。”赵玉彬说。

    在这片洒有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上,大吉星村人民用东北抗联精神建设老区,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幸福美好的生活。大吉星村的所在地南岔区委区政府先后投入40多万元,建设维修“红地盘”革命遗址,精选“抗联井”“抗联路”“忆苦思甜饭”等内容作为党性教育实地课堂的现场教学点,围绕“忠诚”“奉献”等主题,精心打造抗联主题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强化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昔日饱受战火蹂躏的小村庄早已重建,大吉星村现有住户406户,人口1207人,耕地8701亩,村落面积近36万平方米;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近年来,随着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大吉星村形成了黑木耳种植和羊、貉、蜜蜂养殖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态势。科学种田和多种养殖相结合,修建水利工程,平整土地,选用优良品种,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地膜覆盖,推进机械化……“未来,大吉星村还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同时适应现代农业需要,培育农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经营方式转变及农业产业化。”大吉星村新任党支部书记沈本胜展望着村子的致富路。

    大吉星村所在的南岔区正在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走绿色化转型发展之路,一个个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拓展延伸,一栋栋楼房传出歌声笑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国长寿之乡、北药小镇的牌子越来越亮。大吉星村人民在“红地盘”上播种着绿色希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