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虎书记”张秀林:把“三靠村”变成“亿元村”
  • “虎书记”张秀林:把“三靠村”变成“亿元村”

    时间:2019-10-30 00:00: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东北网10月30日讯(记者 孙英鑫)长营村,黑龙江省一面坡镇西部的“亿元村”,村内高楼厂房林立,公园绿树成荫,村民老有养老金,考学有补助。但人们可曾想到,几十年前,这里还是有名的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的“三靠村”,外债高达17万元。

    村民们常说,村子这些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要归功于一个人――张秀林,现任长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连任党支部书记已49年,没有他,就没有长营村的今天。

    村民在食品公司车间内挑选蔓越莓。东北网记者孙英鑫摄

    今年已70岁的张秀林,1967年7月,从哈尔滨下乡到一面坡公社,1971年任公社副主任兼长营大队党支部书记。“我当支书,就不能让乡亲们总是这样受穷,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让长营村比其他村都好”上任之初,张秀林心怀这样一份目标和责任,要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长营之路”。

    张秀林在稻田旁规整水稻。东北网记者孙英鑫摄

    但面对17万元外债,张秀林心里也不禁泛起了嘀咕,欠了这么多钱,得什么时候能还上?村里还有一千多口人等着吃饭,怎样才能填饱肚子?看看乡亲们那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张秀林对自己说:“撂挑子不干,会辜负了组织和村民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让全村老少爷们寒心。”

    长营村综合楼近景。东北网记者孙英鑫摄

    外债多,底子薄。张秀林和支委们商量后利用大队的车库里“趴窝”好几年的拖拉机搞副业、跑运输、挣外财。就这样,以滚雪球的办法,一点点积累资金,相继办起了运输队、制钉厂、制筛厂、农机修配厂等村办企业,一点点还清了外债。1986年,利用村积累的200多万元资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合作基金会,办起了运输队,发展运输专业户66户。

    要想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还得靠地呀。但村里土地实在是太少了,当时村里有1300口人,但耕地才960亩,人均耕地只有7分地。于是,张秀林把目光放在了修建中东铁路时留下的臭水坑、火烧塘上,就这样,他带领村民开始了长达13年的冬季“填坑造田”工程。

    “我们在工地上搭起了100米长的塑料大棚,几十个人就吃住在里面。早上3点出工,晚上9点收工,和机车、推土机、装载机一起,睡在临时搭的大棚里,一觉醒来胡子都冻在被子上”张秀林说。有一次,张秀林一头栽到5米多深的水里,工友们抢着把他捞上来,劝他说:“秀林啊,你不能这么拼命了,回去休息几天吧”。张秀林说:“没事,能挺得住”。

    当他第二次昏倒的时候,大家把他送到了医院,一检查是心脏病和糖尿病,医生让他住院,可工地上太多的事还等着他呢。张秀林没有住院,而是在工地上一边打针一边指挥施工。13年下来,他们异地运土400多万立方米,硬是人工造了1480多亩高产水田,村土地面积翻了一倍半,在这40多年的时间里,他还坚持带领村民人工造林18000亩,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色银行”。

    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已达2.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600元,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全国百强村、全国美丽乡村试点村、国家级出口红树莓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全村道路硬化率、美化率、亮化率均实现100%,全体村民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10月23日,记者在长营村见到张秀林时,他正和村民们商量治理二道坝堤防的事儿,防止水害对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因为我属虎,老百姓都叫我‘虎书记’,我觉得为老百姓‘虎’应该应分,为党的事业‘虎’理所当然。”张秀林说,将来,长营村要打造一个以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为长营村的下一步发展打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张秀林说:“发展永无止境,成绩代表的是过去。如果我还能干得动,组织上信任我,今后,我将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长营村走向新的辉煌,让胸前的党徽永远熠熠生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