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黑龙江新闻 > 百年汉语新诗批评与罗振亚诗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 百年汉语新诗批评与罗振亚诗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

    时间:2017-08-08 19:46:04  来源:东北网  作者:赵亚东

      东北网8月8日讯(记者 赵亚东) 2017年是汉语新诗诞生百年,这一百年间,汉语新诗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出现了哪些需要思考、总结和解决的问题; “百年汉语新诗批评”在成长中的阵痛与回眸,凝视与展望,以及新诗理论构建过程中涌现的优秀的理论家、批评家对汉语新诗发展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成果斐然的哈尔滨师范大学杰出校友罗振亚诗学思想与新诗批评的关系,就这些话题,8月5日到8月6日,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了一次大型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诗人齐聚一堂,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本次研讨会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校友总会、文学院、科研处和学术理论研究部等单位具体承办。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诗探索》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吴思敬教授,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江学者王尧教授,辽宁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著名小说家滕贞甫,山东师大吕周聚教授,辽宁师大张学教授、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于文秀教授等莅临会议并发表看法。大会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宣传部长郭崇林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付军龙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以开放性的姿态,深入研讨了众多富有创建的学术话题。著名诗人、评论家沈奇论述到“汉语诗心”与“汉语诗性”的关系,并强调生存体验、生命体验和生活体验对汉语新诗的根本性意义。方长安则从《新诗年选(一九一九年)》的现代诗学立场与诗歌史价值出发,谈到对新诗建构与发展问题的思考。吴井泉从“平衡与生长”的角度论述中国先锋诗歌的文化走向问题,从一个新鲜的角度谈论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话题。叶红对新月诗歌、柴华对象征主义诗歌、刘波对新世纪诗歌批评的文体意识,董秀丽对女性诗歌的智性书写,都提出了创造性的发现,为大会增添了深厚的学术理论色彩。

      与会专家学者也就罗振亚诗学思想于新诗批评的关系这一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叶延滨充分肯定了罗振亚为汉语新诗的理论建设和发展所做的贡献,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阐述了哈师大杰出校友罗振亚的诗人风骨和道义担当;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吴思敬认为,强烈的承担意识和使命感,使罗振亚能以饱满的热情,始终站在诗歌批评的现场,以一颗敏锐的诗心关注当代,追踪新的诗歌潮流与诗歌现象;长江学者王尧教授从学术传承的角度重点谈到了罗振亚对年轻学术力量的培养,在他的引领下,涌现出一批学术理论功底扎实、问题意识强的年轻博士、教授,为汉语新诗批评人才的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南大学王珂教授认为罗振亚教授是一位具有“才、胆、识、力”的学者,能够集诗史家、诗论家和诗评家为一身;于文秀从罗振亚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谈起,对其清音独远、字字珠玑的文字和深刻的见地进行了仰望和阐述,她也从一个龙江学人的角度向罗振亚致以了崇高的敬意。另外,齐齐哈尔大学肖国栋教授、牡丹江师范学院车红梅教授、黑龙江大学马汉广教授、叶红博士、邵波博士、南开大学卢桢博士、三峡大学刘波博士等年轻学人纷纷发言,阐述了汉语新诗百年的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对罗振亚诗学思想的理解。

      作为诗人与诗歌评论家,罗振亚能够在两种角色的相互印证和转换的过程中,两种文本互相涵养和生成,形成“哲思与文本的双重巅峰”,使他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并以严谨的学术精神和累累硕果彰显着自我承担与自我定位,把一个诗歌批评家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把诗歌创作作为精神的冶炼和促醒,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不慕繁华,甘于寂寞,坚守评论家的独立品格,不谋私利,不追浮名,三十年如一日,不断地追求、探索,终于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成为国内新诗研究的重要学者和批评家,已经形成了独具体系的研究格局。

      本次研讨会是百年汉语新诗发展历程中一次冷静的审视与重要的回眸,同时也是一次关于新诗批评和理论构建的审慎思考和客观的总结,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数十篇。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缩掌为拳,更加深入地研究汉语新诗发展和理论建设问题,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