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河北新闻 >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该“堵”还是“疏”?
  • 未成年人沉迷网游,该“堵”还是“疏”?

    时间:2021-10-28 05:23: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新华社发

    今年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以最严“限游令”破解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然而就在这样的“重拳出击”之下,网络上接连爆出有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帮助未成年人“代验证”“代刷脸”现象,为未成年人玩游戏大开方便之门。与此同时,也有声音表示管控网络游戏不能一刀切,青少年适度参与一些运动类、益智类、人文类游戏,也能有所收获。未成年人为何易沉迷网络游戏,治理沉迷网络游戏,该“堵”还是“疏”?

    通往“王者峡谷”的灰色通道

    根据今年8月30日发布的最严“限游令”,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但是,事实上,仍有不少手段可帮助未成年人躲过层层关卡,通往“王者峡谷”。

    今年国庆期间,邢台市襄都区的李先生把10岁的儿子送到父母家中居住,并留下了一部手机用于“英语打卡”。谁知隔天夜里,母亲突然打来电话,要求他一早把孩子接走。仔细一问才知道,孩子用老人的身份信息注册了游戏账号,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

    “孩子求着爷爷拿出身份证,帮他‘刷脸’过验证,老人实在拗不过孩子。”李先生无奈地说,这样一来实名认证、人脸识别验证等“防沉迷”机制成了摆设。

    此前,网络上爆出一位60多岁的老人在凌晨三点“打王者”收获“五杀”,引得多方热议。虽然游戏官方事后表示,17次的人脸识别结果均为老人本人,但结合李先生的遭遇,“哄骗”老人“代刷脸”可能成为未成年人躲避“防沉迷”系统的最重要手段。

    此外,通过租用账号、远程验证等方式,也可帮助未成年人绕过人脸识别的限制。

    记者在淘宝APP上输入“王者荣耀”“租号”等关键字,搜索结果几乎全为游戏账号短期出租链接,价格多为几块钱一小时。在与客服交流中,虽有不少店铺表示相关链接“禁止未成年人下单购买”,但当进一步问到用不用“刷脸”时,有两家客服表示“登录需要,但玩游戏中间不需要”“只要不掉线就可以一直玩”。

    此前有媒体报道,此类租用的账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弹出人脸识别验证,反馈后客服会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远程验证,帮助账号使用者正常进入游戏。记者在翻看买家评论时也发现,不少人表示游戏账号可以“不用刷脸,直接玩”,其中一条评论的时间就在国庆节期间。

    不断给予“奖励”的“刺激战场”

    网络游戏为什么会让未成年人如此难以割舍?这与其游戏机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据了解,目前市面上火爆的手机端网络游戏,如《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第五人格》等,多具有即时对抗性。此类游戏的特点是玩法简单、节奏快速、对抗性强,易达成“既定目标”。

    这种轻松获得的精神满足感,让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对网络游戏产生了依赖感。

    如在《王者荣耀》中,玩家操控的角色在对局里每击败一个“小兵”,便可获得小额金币奖励。击败对方玩家,则可获得大额金币奖励。获得的金币可用于购买“装备”,进一步增强玩家所操控角色的战斗力。短短十几分钟的游戏里,玩家可以不断体验到收获带来的快感。

    同时,玩家每天登录游戏、完成每日任务等,也可获得用于购买游戏角色、特殊物品的“货币”奖励。此种奖励需要积少成多,更加增强了游戏的“粘性”。长此以往,未成年人在不知不觉中被游戏“套牢”。

    许少伟是某民办学校一名初中历史老师,他告诉记者,初中学生自制力差,如果缺少必要的监管很容易沉迷在“升段位”“上王者”“吃鸡”中,无法自拔。

    “学校规定不允许携带电子设备,但班里一些爱打游戏的学生就租手机、平板带到学校,上课装病跑到厕所打、下课窝在座位上打,防不胜防。”许少伟说。

    从初一到初三,许少伟班里至少有四五个因为玩游戏“成瘾”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学生,其中有男生也有女生。

    回归真实的“我的世界”

    现阶段,网络游戏已经融入到人们的世界。如何帮助未成年人从虚拟世界回归真实的、有利于自身成长的“我的世界”?要想破除沉迷怪圈,加强对游戏本身及相关行业的监管,指导是关键一步。

    最严“限游令”发布后,国家相关部门对一些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游戏直播平台进行约谈,要求坚决遏制“唯金钱”“唯流量”等错误倾向,下决心改变诱导玩家沉迷的各类规则和玩法设计。

    9月,北京查处全国文化市场首例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案。同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也联合213家企业发布《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强化行业自律自省,引导游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然而仅靠如此,或许只能解决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外因。

    有专家认为,容易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往往在生活中缺乏自我和他人的认同,缺少成就感,精神上的空白难以填补。因此,解决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医治“心病”同样重要。

    “先把采集到的木头做成木板,然后再把木板制成木棍,最后选择煤炭一合成,一支火把就制作完成了……”日前,石家庄市长安区的裴先生与上四年级的儿子一起研究手机网络游戏《我的世界》的玩法,不亦乐乎。

    此前,裴先生也因儿子沉迷网络游戏头疼不已,家里整天闹得鸡飞狗跳。现在,他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在于让孩子明白玩游戏在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裴先生介绍,市面上除了对抗、竞技类游戏外,不乏益智类、人文类游戏的存在,“在《我的世界》《文明》等一些更加注重规划、创造的游戏里,孩子不仅能释放玩的天性,也可以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

    在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裴先生也感觉到了孩子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听话、易怒的性格改了不少,与自己关系愈加亲密,玩游戏也比以前有了规划……这些都是他没有想到的。

    “现在看来,也许多陪伴、关心孩子,才是最好的防沉迷措施。”裴先生说。(河北日报记者霍相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