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大国工匠炼成记:国宝桥米8年间从一粒种子到知名品牌
  • 大国工匠炼成记:国宝桥米8年间从一粒种子到知名品牌

    时间:2017-04-10 21:14:56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太钢技术中心科技人员正在冶炼炉前讨论笔尖钢冶炼工艺。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宏斌 李婷 山西日报记者陈俊琦 湖南日报记者贺佳 新快报记者冯艳丹(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中国制造,呼唤大国工匠。

      政府工作报告,又一次强调工匠精神。“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全国两会上,由本报发起,山西日报、湖南日报、新快报等4省媒体联合探访代表,谈谈“工匠”那些事儿。

      打破国外垄断,太钢书写笔尖新高度

      山西李晓波代表:靠的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为什么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我国仍然在进口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包括圆珠笔头上的笔尖钢?

      有人把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圆珠笔头之问”,比喻为中国制造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资料显示,中国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但小小的圆珠笔头却需要进口。圆珠笔的大部分利润都流向了国外。

      去年底,这一国外垄断终于被打破。太钢的国产圆珠笔笔尖已经能够批量供货。

      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说,笔头钢生产确实很难,全世界范围内掌握这一技术的也凤毛麟角。太钢成功攻克这一科研难关,离不开“工匠精神”。

      研发笔尖钢的难度在于,它不能不强韧也不能太强韧,性能区间很窄。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太钢人从“和面”中找到灵感,但这个“面”也“和”了近5年。

      笔头钢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太钢2011年开始科研攻关时,一点资料都没有。科研技术人员用几十公斤的炼炉开始实验,成千次地摸索,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项目负责人王辉绵说,炼特种钢是精细活儿,从原料到笔尖钢丝,需要5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严格质量控制。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5轮近百项的大型试验,才取得成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孜孜以求,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李晓波这样评说太钢人的“工匠精神”。

    1 2 3 4 下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