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24小时药店守护生命 江城夜间售药月色中踉跄前行
  • 24小时药店守护生命 江城夜间售药月色中踉跄前行

    时间:2017-11-04 15:32:31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一位武汉市民深夜到老百姓大药房买药。 (记者 胡蔓 崔逾瑜 视界网 杨智勇 摄)

      夜色中体味无助

    10多天过去了,家住关山的79岁牛老太提起老伴冠心病发作无药可救的情形仍心有余悸。

    10月19日凌晨1时许,熟睡中的牛老太突然被老伴的呻吟声吵醒,80岁的老伴捂着胸口,一脸痛苦。“不好,一定是冠心病又犯了!”牛老太赶紧下床,手忙脚乱在床头柜抽屉里找硝酸甘油片。“心脏病容易在夜间发作,必须尽快给药。”牛老太深谙急救之道。

    然而,这一次,牛老太措手不及。打开瓶盖,瓶里空空如也。“估计是前些天孙子到家里玩,把瓶里的药倒掉了。”牛老太来不及多想,赶紧披上衣服,打开门,步履蹒跚地走进楼下药店。然而,不管牛老太怎样拼命捶门、呼喊,就是无人应答。

    小区不远处还有一家药店,牛老太又踉踉跄跄赶过去,依旧无果。无奈之下,只得请邻居帮忙把老伴送到医院。幸亏不算太晚,老伴在医院服下硝酸甘油片,转危为安。“夜间售药,表面上看是药店一个小小的便民措施,其实关乎生命安危。”牛老太感慨。

    夜间求药的无助,记者感同身受。两个月前,因家人突发荨麻疹,凌晨3时,记者打开百度地图,开着车“搜街”式购买息斯敏。不料,从江岸区到江汉区,途经大大小小三四十家药房,无一开门,空手而归。

    喧闹中黯然凋零

    早在2001年,武汉市500家药店轰轰烈烈地坐上24小时售药“专列”,以保证市民在距家500米内能找到24小时售药药店或窗口,如今,“专列”渐行渐远,24小时药店也逐步淡出消费者的视野。

    2004年4月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颁布实施《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五条第五款规定:“凡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必须具有能够配备满足当地消费者所需药品的能力,并能保证24小时供应。”此外,商务部《零售药店经营服务规范》也明文规定:“提倡零售药店设置夜间服务窗口,实行24小时药品供应,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然而,在不少药店经营者看来,24小时售药仅仅是一项服务承诺,不履行承诺似乎也没人追究。

    记者调查发现,入不敷出是很多药店退出夜间售药的主因。“经常一通宵守不到一单,来一单也就卖十几元的药。”武汉后湖大道“天济大药房”店长坦言,不愿赔本赚吆喝。

    此外,近年来,实体药店受到网上药店的冲击巨大,其药品销售额大幅下降,加之租金、员工工资、水电费等其他成本上扬,很多实体药店不得不取消夜间售药业务。

    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24小时售药灯箱黯然熄灭,这让夜间突发疾病的患者面临无药可买的尴尬。对此,省食药监局药化流通处副处长朱建文称,夜间售药的凋零是一种市场行为,让所有药店24小时经营存在一定障碍。

    期待中悄然上路

    寂静的黑夜里,老百姓大药房、好药师大药房等开始了一场自发行动。

    今年8月,一张印有“24小时售药”字样的广告牌悬挂在老百姓大药房彭刘杨路店的店堂大门上,十分醒目。“药店作为市场经营主体,逐利是本性。”老百姓大药房连锁(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芬说,“但药店不能光讲盈利,也应悬壶济世、治病救人。”

    这个在湖南起家的平价药店“大鳄”,目前在武汉已有107家分店,选取彭刘杨路和利济北路两家规模较大的店面试点夜间售药,主要考虑到江南、江北各一家,便于均衡派送。

    从一晚数单,到一晚十余单,“老百姓”湖北公司行政总监王中锋坦言:“下单量的稳步上涨,说明顾客有这个需求,理应坚守。尤其在快递业如此发达的今天,夜间售药也应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考量。”“我们已建起呼叫平台,患者如有需求,直接拨打电话或网上下单就可享受送药上门。这虽是‘星星之火’,但希望引领一种风尚,让更多企业参与进来。”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说。

    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德富认为,夜间售药窗口的设立是城市生活的必须,也是文明程度的体现。作为药店,如何兼顾公益和自身利益,需要全新的定位;同时,政府部门也应智慧调控,对夜间售药药店给予相应补贴、政策倾斜,或者协调实行“夜间轮流售药制度”,确保特殊需求得以满足。

    马德富说,希望便利店给予的温暖感,能从一种孤独的奏鸣,变成一种默契的治愈。(记者 胡蔓 崔逾瑜 通讯员 沈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