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仙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试运行 “邻避效应”是怎样化解的?
  • 仙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试运行 “邻避效应”是怎样化解的?

    时间:2018-05-02 08:11:35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仙桃市循环经济产业园效果图。

    图为: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右四)、市长周文霞(右二)在调研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准备工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济东 张卫华 通讯员 王乐

    “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后院。”――西方把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而采取强烈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称为“邻避效应”。在发达国家,“邻避效应”是社会治理中的一大难点、痛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由“邻避效应”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

    2016年发生的仙桃“6・25”事件,便是一起典型的因“邻避效应”引发的社会事件,该事件导致正在建设的仙桃垃圾焚烧发电厂停工,一度成为舆论焦点。

    事件发生近一年后,2017年5月3日,在群众支持率高达99%的情况下,仙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该市“一号工程”,在原址重新启动建设;今年4月15日,项目投产试运行。

    经历风波后还能原址重建,这在全国不多见。期间发生了什么?仙桃是如何化解矛盾,解开群众心结的?

    “不能回避矛盾,在没有征得群众充分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

    每天凌晨4点半,城市还在睡梦中,仙桃顺洁垃圾清运有限公司的82辆垃圾清运车已驶往城乡,收集生活垃圾,转运到仙桃城郊的垃圾填埋场集中填埋。

    2014年2月,仙桃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将城市环卫服务向乡镇、农村延伸,生活垃圾统一清扫收集处理。

    城市乡村洁净了,仙桃却面临垃圾围城窘境――全市每天产生生活垃圾800多吨,春节高峰期达1200吨。唯一的生活垃圾填埋场,严重超负荷运行,库容告急。

    垃圾该去哪?解困的路径指向垃圾焚烧发电。这一垃圾处理方式占用耕地少,不会污染地下水,可有效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300多座,在建200多座,80%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和城市。我省建成使用的垃圾焚烧厂有10座。

    放眼全球,欧盟大部分国家的焚烧处理率高达70%到80%。

    垃圾焚烧是大势所趋,更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刚性需求。

    2015年11月,经省环保厅批复、省发改委核准,仙桃市政府引进盈峰环境科技集团,以BOT模式合作兴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项目位于干河街道办事处郑仁口村,占地120亩,设计能力为日焚烧垃圾1000吨,日发电量19万度,各项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2016年6月25日,锅炉本体安装基本完工,烟囱施工至70米,工程总量完成70%左右,“邻避效应”不期而至。

    当日上午,该市干河办事处一带群众因反对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部分情绪激动的群众试图封堵沪渝高速公路。仙桃果断采取措施:对煽动滋事者依法予以处理,同时决定停止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项目停工了,舆情平复了。但是垃圾无害化处理怎么办?如果走不出“垃圾围城”的困局,仙桃建设水乡田园城市、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蓝图,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不能回避矛盾,仙桃一马平川,地下水位低,垃圾填埋不是长久之策,垃圾焚烧才是治本之举。项目要建,但在没有征得群众充分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整个工程要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铿锵直言。

    在对“6・25”事件进行深刻反思、积极整改的过程中,仙桃市委市政府认识到,项目信息不透明、与群众沟通不充分、科普不到位,是导致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用公开求得公信、用对话取代对立、用尊重民意避免漠视舆论,是打开群众“心结”的关键。

    书记市长挂帅,全市万余名干部群众参与,一场声势浩大的释疑解惑、宣传教育活动在仙桃城乡展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