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代表委员点赞武汉创新之举:为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 代表委员点赞武汉创新之举:为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时间:2017-04-10 21:38:34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迟福林 特派记者郭良朔 摄

      刘志彪 特派记者郭良朔 摄

      庄聪生 资料照片

      左宗申 特派记者蒋太旭 摄

      汪晖 特派记者郭良朔 摄

      盛明富 特派记者蒋太旭 摄

      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实施“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开拓招商引资工作新路径。

      春暖花开之际,奋力赶超发展的武汉,提出“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创新举措,引发参加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关注。他们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纷纷为这两项创新之举点赞,并热情建言献策。他们都表示,将抓住机遇融入武汉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

      “一留一回,两个百万”让人才形成合力 将为武汉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无论是在武汉大学、武汉市还是湖北省,雷军都是最响亮的名片之一。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是湖北人、又曾在武汉大学求学,对这座城市非常有感情。他认为,校友对学校感情很深,对学校所在的城市感情很深,很容易找到投资的切入点。“武汉作为一个中部城市,在城市竞争中不具备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利用校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招商引智,想法很先进。”

      雷军表示,武汉在教育资源上有非常大的优势,也拥有包括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青睐。今年小米将借由一带一路拓展包括印尼、越南、俄罗斯等周边市场。而武汉恰巧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自己正在瞄准武汉,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原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庄聪生认为,武汉的“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提法新颖、切合武汉实际,“这个举措定位精准,针对武汉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庄聪生说,他去过武汉,光谷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高校林立、高素质人才遍布,令他感受到武汉的城市活力与潜力。“到处都是年轻的面孔,他们的身上充满创业激情,是这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他认为,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是富有朝气的人群,也是创新创业的基础人群,如果他们能留下来,愿意为武汉贡献才智,将在武汉掀起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同时,“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能通过武汉校友将创业经验、创新成果、大量资金带回武汉,将促进武汉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庄聪生认为,“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对武汉产业转型和招商引资工作抓手作用明显,能聚拢大学生和有相当创业经验与财富积累的人士,让两个人群形成合力,“大学生代表未来,有创业激情,也有创业技能,‘武汉校友’代表雄厚的创业创新能力,二者形成合力,能对武汉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舞台搭好了,长袖善舞的人自然就来了” 人才的使用要与产业发展规划衔接统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说,他经常来武汉。他认为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人才至关重要。作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城市,“一留一回,两个百万”特别符合武汉现在发展的实际情况。尤其在新一轮的创新发展中,在新的科技革命当中,不管是武汉的学子,还是武汉的校友,都可以大有作为,都缺一不可。所以,应该采取更多的保障措施,让在武汉生活的人才留下来,让生活在外地甚至外国的武汉校友返回来。“你的舞台搭好了,长袖善舞的人自然就来了。相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而言,武汉的生活条件、生活环境现在都有一定的优越性,完全有可能吸引新的人才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林水利气象工会原主席盛明富听说武汉正在实施“一留一回,两个百万”,连声说好。他说,武汉的发展对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至关重要,处于重要战略位置,特殊性不言而喻,制定人才的长远规划对武汉的发展尤其重要。中国的发展需要人才红利的支撑,武汉5年留住一百万大学生,显然是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人才的使用要与武汉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统一。吸引大学生留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学以致用,让他们的未来发展与事业发展拥有更好更大的空间。

      盛明富说,人才聚集之后就为吸引资本创造了条件,武汉要让百万校友资智回汉,要在政策上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包括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最大限度的简化。

      “有针对性地提前布局,有计划地引入人才、聚拢人气,对武汉发展绝对是个好点子。”昨日,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说,“一留一回,两个百万”体现武汉对人才的重视,是一个符合经济规律的城市发展战略。

      “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而言,人才至关重要,创新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学生群体是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左宗申说,如何留住人才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热门话题,为此,很多城市都在努力。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每年产生大量高校毕业生,同时,不少“武汉校友”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和财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面临城市发展的绝好机会。

      左宗申建议,武汉可结合城市特点、产业特征,出台一些有利于大学生留下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吸引本地优势产业需要的人才。

      “两会后将带队来武汉看看” “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成活广告

      “武汉人才济济,是一个令人怀念的地方!”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对武汉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李书福1996年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财经系。当听说武汉正在实施“一留一回,两个百万”,他高兴地说,武汉有一百多万在校大学生,科教优势了不得,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好了,大学生留在武汉的比例会一天天高起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会选择留在武汉创业。

      作为武汉校友,李书福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讨论与武汉合作投资一些项目”。他透露,这些项目与新能源汽车相关。

      听长江日报记者介绍了“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工程后,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专程来到会场外,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专访。南存辉说:“留下百万大学生到武汉创业,吸引百万校友回武汉投资,气魄很大、思路很新。武汉本身是一个思想很解放的城市,政府和社会的市场意识都很强,地处长江龙腰位置的武汉,将迎来新的腾飞。对于浙商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近期我和一些浙江企业家计划组队到武汉考察,寻找投资机会。”

      南存辉说,武汉拥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吸引最富有活力的大学生群体留武汉创业、对外招商引资,将促进武汉现代制造业升级转型。落子武汉,对于正泰集团下一步发展也将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新能源与电力能源设备制造领军企业,正泰集团此前在武汉已经投资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下一步,武汉是正泰集团投资的一个着力点。武汉城市圈本身是庞大的市场,加上交通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人才、科教资源,这些都是民营企业所需要的。“两会结束后,我会带队去武汉,希望能够把我们浙江民营企业的资金、技术、产品优势,和武汉的地理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相结合。”

      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年轻人发展的氛围 为“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提供生存土壤

      “城市如果不创新发展,人才也无法在城市生根,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刘志彪说,希望武汉创新发展,这样“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工程才有生存的土壤。

      刘志彪27岁就开始领衔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后成为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认为,科教资源比较丰富的武汉,在如何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留一回,两个百万”是一个好的切口。

      “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抓手和突破口,就是要及时地转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新驱动的重点、抓手和突破口,就是科技与人才工作;科技与人才工作的重点、抓手和突破口,就是科技创业。”刘志彪认为,科技创业,就是要让科技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经过一定的时期,转化为一个新的资源,或者是创造新财富的过程。这其中人才的因素至关重要,有了人才,就有了发展的基础。留住人才,城市就要创新性发展,为留下者提供广阔的天地和发展空间。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潘刚说,武汉提出“一留一回,两个百万”,从推动创新和创业入手,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这释放了良好的政策信号。

      潘刚说,武汉具有良好的人才资源优势。80多所高校、120多万的在校大学生,为武汉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储备。相信在“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带动下,更多优秀人才将加入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为实体经济创造更大产出。未来,伊利愿意与武汉的广大企业一起,为青年人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动力,助力这些人才资源发挥最大价值,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大动能。

      “从趋势来看,中心城市和教育资源的集中度并非正相关,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氛围是关键。”昨日,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汪晖告诉记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呈现高度集中的趋势,但随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逐渐饱和,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流向其他城市已经是大势所趋,“武汉有条件、有吸引力培养并留住大学生。”汪晖说。

      他介绍,在国外,好的学校往往在非中心区,吸引学术人才和科技工作者的,往往是科研的氛围。“年轻人可塑性很强,就业初期对其人生发展影响很大,”汪晖认为,武汉要实现“一留一回,两个百万”,必须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年轻人发展、尊重人才的氛围,让青年人在武汉拥有成长的获得感。汪晖还建议,5年吸引100万大学毕业生留汉、100万校友回汉投资,必须持续发力,他建议武汉延长政策实施的时间轴和空间轴,以长期服务于人才战略,促进城市飞跃发展。)(特派记者邵澜 张隽玮 汪文汉 柯立 蒋太旭 宋磊)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