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海外农业崛起“湖北村”
  • 海外农业崛起“湖北村”

    时间:2018-10-13 14:45:15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早在15世纪初,浩浩荡荡的中国船队横渡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留下华夏子孙的足迹。

    历史车轮驶入21世纪。如今,在印度洋西岸非洲东南部广袤的原野,活跃着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这群辛勤劳作的中国人,来自湖北农垦。他们的脚下,豆菽青青;他们的身后,稻浪重重……

    践行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湖北农垦肩负光荣的历史使命,怀揣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足迹遍及莫桑比克、马拉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乌克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古巴、阿根廷等12个国家。一个个“湖北村”落子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拓荒,承担国家援非任务

    9月3日,武昌红巷,与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面对面的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繁忙不已。这里是我省布局海外农业的大本营,一个个农业“走出去”决策从这里走向世界。

    省农垦局经贸处处长蔡志文,从一开始便是决策的见证者,他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述湖北农业“走出去”的来龙去脉。

    在南南合作的大背景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省利用农业科技和人才优势,向非洲派遣大批援外农业专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其间偶有企业投资农业,但多是市场行为,规模不大。

    2006年起,我国援非方式更加务实。当年11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我国政府列出对非援助八项措施,其中一项是在非洲14个国家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担负着为非洲国家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任。

    在莫桑比克建设“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重任落在湖北农垦的肩上,它是我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建设首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没有先例可循,是一项拓荒之举。拓荒,恰恰是农垦精神的精髓。

    “这个拓荒之举,不知多少人为之牵挂。”蔡志文说。

    早在2005年5月,时任湖北省委主要领导出访非洲,要求“湖北加快在非洲的农业开发”,明确此项工作由湖北农垦负责;

    2006年7月,时任湖北省委有关领导访问莫桑比克,与加扎省达成结为友好省际关系的意向,加扎省提出赠送300公顷土地给湖北建设示范农场;

    2008年10月,时任湖北省委主要领导访问莫桑比克,为示范中心奠基,签署与加扎省结为友好省际关系协议,并为“湖北—加扎友谊农场”揭牌。

    2009年7月9日,占地52公顷、总投资4000万元的“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破土动工。这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湖北省农垦局动员10个农场100余名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建设。2010年11月11日,示范中心通过国家商务部组织的竣工验收,被评为优质工程。2011年7月8日,示范中心正式向莫桑比克政府移交,中莫双方合作开展农业技术的试验与推广。2013年4月,商务部、农业部组织首批14个援非示范中心项目综合监测评价,该中心排名第一。

    “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像绿色使者,使得一个个成熟的农业技术在非洲开花结果。它也成为我省农业“走出去”的桥头堡,使得一批批农业企业在海外扎下根基。2017年7月,该中心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

    搭台,湖北农企借船出海

    今年5月中旬,省农垦局下属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集团与马来西亚一家公司签订协议,共同建设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市农业科技园。科技园占地600亩,主要示范种植蔬菜、热带水果等农作物。

    这是湖北农垦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农业“走出去”的又一重要举措。

    作为农业“国家队”,湖北农垦凭借组织、人才、规模、装备等优势,海外农业合作开发风生水起。

    2006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由省农垦局发起,18家国有农场共同出资,成立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6年,公司变更为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集团。这是我省农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

    “联丰海外公司,除了承担国家援外任务,还有重任在肩,就是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省农垦局局长朱汉桥说,国家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开展农业国际合作,参与市场竞争,为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责无旁贷,联丰海外农业集团挑起我省海外农业合作开发的重担。

    “再造一个海外新鄂垦”,湖北农垦“走出去”雄心勃勃,一步一个脚印。

    2007年,联丰海外公司联合三湖农场等单位,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建设“湖北—加扎友谊农场”,面积4500亩,种植水稻和蔬菜。

    2009年,联丰海外公司与周矶农场携手创建莫桑比克联丰建材公司。

    2010年,联丰海外公司在津巴布韦开展烟叶、蔬菜种植,面积1000亩。

    2011年,联丰海外公司与龙感湖农场托管澳大利亚湖北牧场,建设10万吨啤酒大麦生产基地。

    2012年,联丰海外公司引导帮助襄阳万宝粮油集团走进莫桑比克,争取中非基金投入,投资7800万美元,在莫桑比克加扎省建设水稻种植基地,规划面积30万亩。

    2012年,联丰海外公司与湖北禾丰粮油集团、朱湖农场,在莫桑比克索法拉省贝拉市种植水稻,目前面积达3万亩,形成粮食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产业链。

    2013年,联丰海外公司引领帮助运粮湖农场、军垦农场在莫桑比克建设海外分场,种植水稻面积1.5万亩。

    2013年,联丰海外公司与肯尼亚一家公司合作,投资2000万元,加工销售除虫菊。

    2014年,联丰海外公司承建中国援马拉维农业技术合作项目;2017年,中—马农业合作示范农场二期合作项目继续推进。“省农垦局引领,联丰海外公司搭台,国有农场唱戏,市场办法运作”的农业对外合作模式成效明显,湖北农垦海外农业布局莫桑比克、马拉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俄罗斯、乌克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古巴、阿根廷……一个个“湖北村”在海外落地生根。

    为了引导我省国有农场和企业在海外抱团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2013年,省农垦局牵头组织,联丰海外公司发起,联合我省50家农场和企业,成立农业“走出去”企业联盟,搭台助力海外农业合作开发。省农垦外经中心农业对外合作人才库相应建成。

    目前,湖北农垦海外农业基地规模40万亩左右,总投资超过8亿元,涉及水稻、玉米、棉花、大麦、大豆、甘蔗、蔬菜、畜禽等12个农业产业门类。

    硕果,湖北智慧造福非洲

    援非,中国方案,湖北贡献智慧。

    天空澄净,海水湛蓝,莫桑比克是一个美丽的国度。然而,因为粮食危机,这个国家饱受贫穷和饥饿困扰。

    2011年,我省农业代表团赴莫桑比克考察,形成一份调研报告,让人惋惜不已。莫桑比克可耕地面积3600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62%,已开发510万公顷,仅占可耕地面积的14%。莫桑比克粮食自给率50%,常年缺口30万吨以上。然而,莫桑比克属热带草原型气候,年均气温23.8摄氏度,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

    在莫桑比克开展农业合作开发,是一片蓝海。“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有了用武之地。罗浩平,示范中心负责人,在莫桑比克摸爬滚打10年。他与技术团队一起,把一个个来自湖北的农业技术移植异国他乡。“示范中心先后引进水稻、玉米、蔬菜、芝麻、大豆、棉花及畜禽品种共计202个,开展农作物和畜禽比较、品质检测、良种繁育试验近百次,筛选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10多个、玉米品种6个、蔬菜品种20多个、棉花品种2个。”罗浩平介绍。“湖北—加扎友谊农场”,是示范中心科研成果中试基地,这里的水稻平均单产1400斤,是当地的2倍多。友谊农场带动莫桑比克当地水稻种植近20万亩。

    2013年,莫桑比克时任总统格布扎考察友谊农场,由衷赞叹:“友谊农场创造了莫中农业合作新奇迹。按这种速度,莫桑比克将不再是大米进口国,而要成为大米出口国。”格布扎还特意将湖北农垦生产的大米命名为“好味道”。

    湖北智慧,为莫桑比克粮食安全和减贫贡献力量。几年来,“湖北村”在莫累计生产各类粮食作物超过1亿斤,解决了30多万人粮食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就业岗位2180人次,用工本土化率达80%。

    我省海外农业“国际范”十足。今年,省农垦局与来自美国的比尔—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签约,以莫桑比克“湖北—加扎友谊农场”为基地,向非洲推广绿色超级稻的种植,助力世界粮食安全。记者汪训前 通讯员董友胜焉潮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