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陈一新:合力打造具国际影响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 陈一新:合力打造具国际影响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时间:2017-04-12 00:10:08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湖北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共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发展新局面,合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昨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五届会商会发言中提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武汉希望同长沙、合肥、南昌一道,共筑产业创新发展新优势,共创生态保护新典范,共拓开放合作新空间,共促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共塑长江文明新形象,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更高质量发展。

      回首4年携手共赢:

      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4年前,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在汉共同签署《武汉共识》。而后,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坚持每年召开,《长沙宣言》、《合肥纲要》、《南昌行动》相继制定实施,四市经济总量、增速和质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引领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立足新时代背景,陈一新深入解读四省会城市携手的战略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等国家战略蓝图先后出台,进一步明确四市在国家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武汉要与兄弟城市一道,携手共进,奋力拼搏。”定位新形势下的武汉担当,陈一新向与会来宾描绘了武汉未来发展宏伟蓝图,他提出,要不辱使命、不负期待,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增砖添瓦,为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

      共启新一轮合作发展:

      走向更高质量更高能级

      当前四市合作正在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进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谋划新一轮更高质量、更高能级发展,陈一新从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开放合作、全面深化改革、打造长江文明5方面提出建议。

      ——组建跨区域“产学研”产业创新联盟

      用好用足用活四市知识智力和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陈一新提出:坚持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协调发展,以产业创新推动经济一体化。

      一是加强产业创新合作,推动组建跨区域“产学研”产业创新联盟;二是联合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打造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联手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屏障

      长江经济带发展需凸显“绿意”,“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陈一新提出联手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屏障。

      他提出,四市可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在“四水共治”等方面协同攻关,共同加强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共同推进长江中游重点产业控碳体系建设,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发展绿色金融;联合举办全球大湖城市论坛等,擦亮生态牌。

      ——牵手“左右岸” 联结“上下游”

      如何在深化合作中更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沿江高铁等项目规划昨日再上议程,陈一新提出,要牵手“左右岸”、联结“上下游”,沿长江、京广主轴双向靠近、相向发展,加强与长三角、成渝城市群交流合作。

      他阐释,要深化互联互通,联合推进沿江高铁等项目规划建设,推动武汉—南昌、合肥—南昌等客运专线尽快开通,谋划构建四市间通航网络;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尽快实现中欧班列集中归并、近海近洋联合运输,联合举办海外经贸产业洽谈会、展会等,合力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共建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区域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陈一新希望四市共建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区域。他提出,探索建立“一地试点、多城联动”机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国家改革试点,推广共享创新成果,形成“一点试验、多点开花、整体受益”的良好局面。推动形成区域统一市场,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合作立法,研究制定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合作条例等。

      ——开展四市形象整体营销 弘扬长江文明

      打好“长江牌”,陈一新思索以“长江文明”为主题的系列举措。他提出,四市要共同传承弘扬长江文明,打造“大河对话”等国际知名文明论坛。开展四市形象整体营销,统一宣传口号、形象标识、宣传片,联手在海内外策划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打响合作品牌。

      记者郑汝可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

      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抱团发力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说,本届C4峰会明确了四市新一轮合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他提出三点建议:

      以战略性思维深化多边合作。四市合作是放眼国际国内大局的合作,是承担国家战略、国家使命的合作,应把各自的“一亩三分地”转变为协同发展的广阔新天地。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努力、抱团发力,共同推进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布局,大力提升四市的引领辐射服务功能。

      以钉钉子精神深化多边合作。围绕“合作行动计划”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步步跟进,久久为功,把定下来的事一件一件办好、办成;进一步细化抓落实的“施工图”,确保取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让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更有获得感。

      以常态化机制深化多边合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决策—协调—执行”建章立制,推进常态合作机制的深耕细作,让四市的高校、院所、企业、民间组织等参与进来,在共商、共建、共享方面更加深入互动,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开放合作新格局,加快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 (记者邵澜)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

      联合搭创新平台促人才“柔性流动”

      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跃上了新的更高平台,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提出,四省会城市未来应在五个方面深化合作,实现“四轮驱动”、协同发力。

      聚合创新发展新动能,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围绕平台建设、优化环境、成果转化、集聚人才等,联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各类人才“柔性流动”“竞相奔腾”。

      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铸造经济发展增长极。围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强区域间产业规划和协调,实施差异化错位、补位发展,共担新兴产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风险和利益等。

      共建交通运输新格局,实现快速便捷大联通。从国家层面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格局。同时,推进航道改造整治工程,实现内河水运通江达海。

      扩大互惠共享新领域,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清除妨碍要素资源流动的政策关卡、体制障碍和市场壁垒,推进四省市区域范围内工商、质检、金融、信用、涉外服务等方面互通互认;加快构建开放统一的金融、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积极促进公共服务上的均等互通以及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融合发展。

      探索务实合作新机制,奏响协调联动好声音。 (记者郑汝可)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  记者周超 摄

      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

      一张蓝图干到底 下好一盘棋

      如何促使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向纵深推进,取得更大成效和进步,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建议做到“六个一”:

      规划要做到一张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国家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要求,一张蓝图干到底。

      行动要做到一个调。长江中游城市群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于重点规划和专项规划,一经确定,就应不折不扣地执行,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同时,通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逐步消除行政壁垒和地区分割,发挥四省会的各种优势,共同培育和发展区域内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全区要做到一盘棋。从全局出发,发挥好自身作用,不断巩固和深化合作,使彼此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产业分工协调协作,推进生态环境共治共管。

      四城要做到一条心。从全局的角度衡量进退得失,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四省会合作,善于用小“舍”换大“得”,以眼前的“舍”换长远的“得”。

      求助要做到一种声。四市树立“集团作战”的意识,利用好一切机会和平台,尽最大努力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宣传要做到一口径。四市必须主动出击,发出更强音,才能使长江中游城市群在众多城市群中脱颖而出。(记者邵澜)

    (编辑:刘晓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