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下雪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热门新闻 | 长江评论
  • 下雪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热门新闻 | 长江评论

    时间:2021-01-11 23:59:00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作者:杨于泽

    长江日报-长江网评论员杨于泽

    有媒体报道厦门昨晚“下雪”了,但专家澄清那是“霰”;据说贵阳有可能下雪,当地交管部门已经作出部署。海口市气象台今天发布寒冷橙色预警,媒体小编称,后台好多小伙伴说“这么冷的天,想看雪”。

    2020年12月29日,武汉下雪。记者詹松 摄

    下雪和看雪成了社会“热门”新闻,俨然成了准“公共话题”,甚至下雪的传说都被媒体包装“上架”,这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才有的产物。可以说,全国各地的人似乎都已经“萌化”,大家都跟孩子似的,在盼下雪、想看雪。下雪和看雪成了很多人的心理期待,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

    这很好理解,人们对冬天下雪的期待合情合理。在很多成年人的记忆中,冬天下雪、河水结冰是常有的事。有人在微信上发布视频,儿子上小学的年纪,视频上儿子从河岸拾起土坷垃,向河面结的冰掷下去,想砸破冰面。这位网友说,从儿子的自得其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饥寒交迫的人,是不会盼望天寒地冻的。今天的中国人,冬天家里和办公室用上了暖气,于是盼望“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冻成美景。

    下雪或者不下是自然的“安排”,但有人觉得,不下雪是气候变化、地球变暖的证明。地球变暖并非危言耸听,不过气候学者也认为,这种趋势有可能是一种周期现象,不排除其中有的年份出现极寒。冷不冷,直接表现是冬季寒潮多不多、强不强,深层原因是西太平洋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力。今年我国或迎五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最冷冬天”,原因就是西太平洋发生拉尼娜,我国冷空气活动比普通年份更加频繁,中东部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较大。冷不冷是一回事,下不下雪,又是另一回事。

    冷不冷、下不下雪,其实只是一种自然周期现象,周期性是它的内在规律。现在人们往往将“天道轮回”理解成社会意义上的辩证法,而忘了地球环境、气候有其周期性,而且大周期套小周期。比如大冰期是约1.5亿年的周期,而一个拉尼娜事件平均周期是4年。如果我们处于一个周期中,我们还以为回不到“冰天雪地”去了,但如果时间放长,天寒地冻有可能就又回来了。

    下雪、河湖结冰现象满足了城市人的生活情趣要求,人们还将应时而下的雪称为瑞雪,但下雪、结冰有时也会成为灾害。比如2008年极端低温,造成全国20多省受灾,受灾人口超过1亿,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再如黄河结冰会出现冰凌,防凌成为沿线地区要务之一,如果形成冰坝,还会出现凌汛。

    话又说回来,四时轮替、春秋代序自有其作用,人们盼望春花冬雪也不算什么奢望苛求。这里有个“度”的问题,“春事烂漫到难收难管”是可以的,但夏雨冬雪都须恰到好处。夏雨多了成“霪雨”,冬雪太大成“暴雪”,就成灾了。想下一场雪合情合理,但下不下自有自然安排。如果一场雪既照顾到人们对天气的情趣性期待,又无损风调雨顺之义,那敢情最好。

    【编辑:戴容】

    (作者:杨于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