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王兆鹏:到过武汉的大诗人,不止李白崔颢孟浩然
  • 王兆鹏:到过武汉的大诗人,不止李白崔颢孟浩然

    时间:2017-05-03 23:51:32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王兆鹏近照

    最近,一份“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火了。网友可以在“地图”上输入关键词,查询唐宋诗人行踪,可以“点开”诗人所到之处写下的诗句,跟着诗人去“旅行”。

    主持制作这份电子地图的是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兆鹏。少有网友知道王兆鹏同时还在做另一件事:搜集唐宋诗人在武汉地区留下的名篇佳句,主持编写《唐宋诗词中的武汉》一书。该书本月已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李白、崔颢之外,还有哪些诗人来过武汉?唐宋诗人笔下的武汉风貌形象如何?带着这些问题,长江日报记者日前专访了王兆鹏教授。

    陆游、辛弃疾都登过武昌南楼

    王兆鹏原是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主攻唐宋诗词,对唐宋诗人诗作解读自成一家,加上儒雅帅气,被武大师生誉为“学术男神”。

    1959年王兆鹏生于鄂州。他说,在武汉工作生活40年,了解武汉、挖掘武汉文化积淀是他兴趣所在,也是职责所在。2013年,他受邀编写《唐宋诗词中的武汉》,开始带领博士生从《全唐诗》《全宋诗》等古籍里搜集资料,一些著名诗人词家的作品,还依据权威出版的校注本录入。

    唐宋哪些诗人到过武汉?哪些作品是在武汉写的?这些辨析工作繁琐而棘手。“宋代有首写东湖的诗,开始我们以为是写武汉东湖,收录进来。后经考订,发现是写南昌的东湖。黄庭坚的外甥徐俯就曾寓居南昌东湖,自号东湖居士,宋诗中写东湖的诗,有的就是徐俯写的南昌东湖”。王兆鹏介绍说。

    审稿时,王兆鹏发现了问题,有位作者在注释南楼时,把南楼说成是黄鹤楼。“我觉得很诧异,历史上黄鹤楼与南楼是否有纠葛,我想弄清究竟。”

    广泛搜罗资料考证时,王兆鹏有了“意外的收获”。他发现,在武昌、汉阳诸多名胜中,黄鹤楼之外,唐宋文人歌咏最多的是南楼。两宋交替时,今蛇山顶的南楼,和附近的黄鹤楼都幸未毁于兵火,但黄鹤楼不久损毁,南楼却在之后3次大修,愈加壮观。

    唐宋时武昌曾称鄂州。南宋时,来鄂文人必登南楼,登必有赋。官员们在此迎来送往,爱国志士借此抒怀。诗人范成大作过一首七律《鄂州南楼》:“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渚,蜀江无语抱南楼。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舟……”从范成大的诗句中,可见当年南楼夜饮时觥筹交错的情景,和楼下南市夜明如昼的繁华景象。

    1170年,陆游自山阴赴夔州赴任,兴致极高,曾“郡集于南楼”。1178年,陆游出蜀经鄂州,再次登上南楼,但这次已与8年前心境大不相同。朝廷被和议派把持,无北伐收复失地的决心,时局萎靡难振,自己也已人生迟暮,因而慨叹:“十年不把武昌酒,此日阑边感慨深……”

    与陆游类似的还有辛弃疾。1179年暮春,40岁的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任湖南转运副使,临行之际同僚为他在南楼设宴饯行,辛弃疾填《水调歌头》一词:“……莫把高歌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

    数百诗人在武汉留下诗作

    王兆鹏说,武汉是一座有诗歌传统的城市,然而在普通市民印象中,仅知道崔颢、李白、孟浩然几位诗人来过武汉,熟知的也仅有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几首经典作品。“这主要是我们对唐宋诗人写武汉的诗作缺乏系统的整理,传播普及不够。”

    在王兆鹏的整理中,到武汉留下诗作的诗人有数百人之多,仅知名的就有杜甫、王维、杜牧、白居易、王昌龄、刘长卿、贺铸、温庭筠、元稹、秦观、岑参、刘禹锡、苏轼、杨万里、姜夔、岳飞、文天祥……

    在王兆鹏看来,从姜夔的“武昌十万家,落日紫烟低”,到鱼玄机的“大江横抱武昌斜,鹦鹉洲前户万家”等诗句看,当时的武昌已是一座繁华的城市。

    武汉湖泊纵横,汀洲遍布,风光秀美,不少诗人将美景写入诗作。诗人孔武仲在《鄂州》一诗中写到:“绿柳阴阴蔽武昌,汀洲如画引帆樯。一江见底自秋色,千里无风正夕阳。”

    武汉在唐宋时期已成为水陆交通枢纽。南来北往的官员士子、游商过客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迎来送往、交游聚会,留下了大量佳作。“最能感发人心的,当属行旅、离别之作。”王兆鹏说。

    734年,李白因故被贬,与友人在武昌把酒相别,想到友人宋之悌以老迈之年也贬谪天涯,从此人分千里,后会难期,一向豪放乐观、泪不轻弹的李白,写下“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的诗句。

    王兆鹏说,有意思的是,武汉夏天的气候在唐宋诗词中也有反映。陆游就领略过武昌夏夜的酷热,他在《夜热》中写到:“揺扇腕欲脱,挥汗白雨翻。推枕再三起,散发临前轩……”。

    武昌的螃蟹自古有名,诗人黄庭坚对武昌螃蟹情有独钟。1102年9月至1103年12月,黄庭坚寓居武昌,写下7首咏蟹诗。

    最好能建一条“武汉诗街”

    王兆鹏说,事实上,不仅是唐宋时期,之前的屈原,之后的闻一多、毛泽东、曾卓、徐迟,都在武汉留下佳作。1938年,全国文艺家汇集武汉,武汉成为当时全国新诗和抗战诗歌创作的中心。

    有距离才有审美。王兆鹏认为,少有诗人名作是在自己家乡创作的,古往今来,武汉都是全国的交通枢纽,接纳南来北往的旅行者,不同的地域文化在这里碰撞,这种易于触发诗情、诗意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是武汉诗歌传统,或者说诗脉,古今传承,生生不息的必然性与根源所在。

    今天,武汉汇集了张执浩等一批现代诗创作者,地铁公共诗歌、武汉诗歌节、诗歌双城会活动频繁,《汉诗》《长江文艺》诗歌版面都成为武汉诗歌创作的阵地,武汉被誉为中国“诗歌重镇”,诗歌交流极为活跃,是可以与北京比肩的诗歌之都。

    今天,我们如何做,才能再现和传承武汉这座城市的诗歌传统?王兆鹏说:“武汉最好能打造一条武汉诗路,或武汉诗街,把来过武汉的历代诗人诗作用可视化的方式予以呈现。让人们在武汉街头,都能读到这些诗词。让诗书画结合,让诗歌成为武汉城市美化的一个亮点。”记者万建辉

    1 2 3 4 5 下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余凌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