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湖北新闻 > 宜昌古稀老人历时七年编写全国首部乡镇民俗志/图
  • 宜昌古稀老人历时七年编写全国首部乡镇民俗志/图

    时间:2017-04-10 21:00:47  来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

    b38b339705588d339b77b2b9568000f6_看图王.jpg

      袁国悦(图右)个人率先在全国编辑出版乡镇民俗志《分乡民俗志》。图为袁国悦在农户家收集民俗资料。袁国悦供图

    IMG_1815_看图王.jpg

      七年来,袁国悦走访乡间,记录了厚厚一沓笔记。记者曹霓 摄

    IMG_1821_看图王.jpg

      放弃进城与儿子同住,袁国悦住在分乡镇简陋的旧房里。记者曹霓 摄

    IMG_1844_看图王.jpg

      笔、尺、照相机、采访本“四宝”伴随袁国悦穿梭于崇山峻岭,他还学会了摄影和使用电脑。记者曹霓 摄

    IMG_1894_看图王.jpg

      袁国悦与读者陈方友一起讨论书中的民俗故事。记者曹霓 摄

      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曹霓 通讯员张国荣 覃璇)今年68岁的袁国悦是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大原主席,自小爱好民间文化。退休后,他自费五万元,历时七年,拍摄照片4000多张,撰写修改百万余字,经过民俗专家评审,个人率先在全国编辑出版乡镇民俗志《分乡民俗志》。

      3月20日,记者来到历史悠久、风景秀美的夷陵区分乡镇,探访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袁国悦,听他讲述《分乡民俗志》背后的故事。

      “老人不讲古,后人失了谱”

      满头银发、声音洪亮、热情健谈,这是记者初见袁国悦老人的印象。一聊起分乡民俗故事,袁国悦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我小时候吃饭时,一定要等大人和长辈们上桌了,才能动筷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现在有些年轻人似乎忘了这个饭桌礼仪,还没等长辈们上桌,就毫不顾忌地先吃起饭来。”,“所以说老人不讲古,后人失了谱啊!”。说起编写民俗志的初衷,袁国悦说,是想通过文字、图片记录历史,传承那些优秀的民俗文化,让大家能够寻找记忆、守望乡愁。

      “把那些难登大雅之堂、纯粹在民间流通的东西挖掘、记录、拍摄下来,我觉得这是对乡民生活的一种尊重,也是对民俗文化的一种认可,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说到这里,袁国悦老人微微一笑,眼神里透着坚定的光。

      历时七年、修订七版、撰写修改百万字

      “看,这是我最新修订的一版。”袁国悦拿起一本《分乡民俗志》递给记者,“我从2011年开始采录编写《分乡民俗志》,后来每一年,我都在之前基础上新增一些民俗故事,目前已经修订过七版了,加起来有个百万字吧。”袁国悦说,七年多来,他乘坐中巴车、麻木(当地一种交通工具,一般为摩托车)或靠步行,走访了分乡镇的16个村,行程将近万里路。

      “有一年冬天去李家垭(村)采访,我两三次摔倒在雪地里,身上都是黄泥巴,大家都笑我哩。”说起采访途中的艰辛,袁国悦不断打趣,“后来,我在那个村里采访到了一位90岁的小脚老太太。”

      2013年7月,一次意外事故使袁国悦左脚脚骨骨折,成为肢体四级残疾人,出院后他仍然乐此不疲地拄着双拐杖穿行在山间小路,拜访农家小屋,“现在我可以不用拐杖走路了,就是走起来有点瘸。”说到这次意外,袁国悦一笑而过,仿佛这些苦与采录到可贵的民俗资料相比不足一提。

      “未来想利用一切机会宣讲民俗文化”

      《分乡民俗志》出书之后很受读者欢迎,分乡镇81岁的老人陈方友一次买去四本,“我给我弟弟、女婿、孙子一人买一本,让他们学习学习。”陈方友老人告诉记者,他觉得这本书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老祖宗的东西,丢不得啊!”

      “优秀民俗不传承,就消亡了。我想利用一切机会去宣讲民俗文化。”袁国悦说,接下来,他想将《分乡民俗志》送进校园,为孩子们宣讲民俗文化。还想从拍摄的400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精品制作成画册,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和传承民俗文化。

      《分乡民俗志》内容丰富,涵盖了当地农业、林业、采矿业、手工业等生产民俗,社会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民俗人物故事等。湖北省民协副主席、宜昌市民协名誉主席王作栋阅读此书后,称之为“完全符合中国民俗志编撰体系要求的乡镇民俗志”。

     

    (责任编辑:连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